海南,我的青春曾在这里飞扬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994年11月,我背着装满书籍的行囊,毅然登上去往海南的列车。环顾站台,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个朋友。宛若一株浮萍,孤立水中。喧嚣的站台,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冰冷,一切都不属于卑微的生命,能够留念的惟剩下一丝牵挂,对父母的牵挂,对兄弟姐妹的牵挂。
  当我乘车到达广东徐闻海安镇时,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集聚这里,等着过轮渡去对面的海岸。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像海水一样的澎湃,激动地流下热泪。在人堆里我偶然结识了湖南浏阳的两个姑娘,她们没有边防证,想让我帮下忙。其实我很清楚,这个忙不是我能帮得了的。这时,我身边一个军官模样的青年朝她们说,下了船,你们跟在我身后,别说话就行,我带你们出去。果然,两个姑娘顺利地过关。那晚,我们非常高兴,在海口的街头一起吃了个便饭。
  分手时,已是深夜。年轻的军官告诉我,他就在海口工作,并告诉我们电话号码,说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去找他。我们对他的客气表示很感激,尤其是姑娘们,军官离开时还在鞠着躬。现在想起来,这个社会还是好心人多。姑娘们说她们就在海口谋事,而我则去了海口总站,等着乘坐开往三亚的大巴。
  三亚的天空,明丽、蔚蓝,像一片彩色的蓝宝石将这个海边城市全部罩住。这里的气温明显比内地高出很多,脱下身上的冬装,仿佛身在另一个世界。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除了新奇之外,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谋生,景色再美,也是别人的天地,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进入角色。
  这时的三亚正在开发,路边烟尘滚滚,轰隆隆的挖土机吞吐着铁脖子,忙忙碌碌。操着各地乡音的人们,揣着梦想在这个不起眼的城市穿行。我和他们一样,都是赤脚而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双皮鞋。身上虽然钱不多,但还是忍不住住进三亚市跃进路的东方红旅馆,带着对海滨城市的向往,我游玩了天涯海角和大东海。
  当时的三亚不大,几个景点,一天足够了。接下来我不断地去找工作,很快就在三亚河西的一家名叫天涯的广告公司谋到做广告文案的工作。有了栖身之地就等于我暂时拥有了这个城市的居留权。我知道,我将融入这个美丽的小城。三亚市是正在兴起的开放城市,到处充满着现代气息,同时也充斥着物质的欲望。
  公司老总姓张,是江西于都人,行事历练,雷厉风行,许是创业之初,凡事亲力亲为。文秘阿兰是澄迈人,操一口流利的国语,长相清丽,声音甜美。大多时侯,办公室只剩我们俩。洁净的办公室,我抽烟可能影响到她,她腼腆地朝我笑着说:“你喜欢抽烟呀,这可对身体不好哦!”然后又问我,“雪花是什么样子呀?”我说,“雪花啊,就像棉花一样。”阿兰不再问了,但我觉得她可能对棉花也是陌生的,所以我等于没说。
  从事广告文案,我起初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张总也挺赏识和器重。可是自从在一次公司举办的联谊会上,结识了一个自称广告业内的精英开始,就觉得那双锃亮的皮鞋在不远处灯火阑珊。她来自成都,能说会道,着装得体,气质优雅。她怂恿我从公司独立出来,三亚广告业正在兴起,何不出来自己干。年轻的生命怎能禁得住如此的煽动,心动不如行动,办理完公司的交接,张总的眼睛充满疑惑,我想其之所以疑惑,可能是因为我走得毫不迟疑,一副誓不回头的样子,突兀得使他措手不及。从不太主动说话的阿兰,此时也跑过来说:“张总这么看重你,你为何不珍惜呢,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哦!”
  然而,一年后的某个清晨,我揭竿而起的那面旗帜,突然在无风的上空倒下。纵使我怎样顽强,也无法接住。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我虽有自求多福思想,却无背叛泽我者之心,更不行损人利己之事,老天为何总是作难一个卑微的生命,芝麻大的公司顷刻间崩塌,成都的女精英瞬时离我而去,连最起码的收获爱情的念想,也在一夜之间成为泡影。沉重压迫着我身体的每一块肌肉,千回百转的滋味真是说也说不出,好像晴朗的日子,忽然来了暴风和急雨,把一切都扰乱了。
  就这样,我在暗淡压迫的环境下,如一潭死水,一切趋于平静。一个人走这么远,从北到南的迁移,爱情无望,事业无着,万事俱休的念头不禁由心头悄悄泛起,生命的水源好似在此断流,并且慢慢枯竭。从此,我不再有好的心情,整天游走于繁华的街头,出入发廊一条街,看男男女女的牵手拥抱,看风尘女子的街头卖笑。这时,我的眼前飘来一朵妖艳的花,我用仅存的本能躲闪着她的纠缠,但力不能及,还是由着她进入了暗香的包房。此时,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听话的羔羊,任由她折磨我的精神。我知道我即将在这里深深地陷落,陷入到一望无底的山涧,甚至觉得自己在演一出悲剧。我突然萌生一种强烈的反抗,不想用原始的快乐麻醉今日的新愁。
  当我从脂粉中脱逃出来时,不知道有没有逃离沉淪的庆幸感,反正心里装满了沉重。刺眼的阳光射在脸上,火辣辣地灼痛,整个精神彰显出一种异样的病态。烈日下,渴望有一场大雨的洗礼,狠狠地濯清我的影子气流,躺在出租屋昏暗的房间,望着顶灯,沉默中重新审视自己,竭力从孤星残月中寻觅青春的存在。
  晚上,果然有一场雨倾盆而下,涤静了喧嚣的烟尘与人流。雨点落在阳台上,一滴、一滴,打在我的心房,像一股巨大的气流,在我的内心里浩瀚、涌漫。我知道我是一个漂泊的幽灵,只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过客,因为有梦才来到这里,蜷缩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挣扎和徘徊。我很想站在象牙塔里,永远地驻扎,做着甘甜而滋润的梦。但是,梦的情绪,生的浮沉皆是庞大的衍生物,我主宰不了,一刻也主宰不了。
  青春一点一滴地散去,我逐渐感到恐慌。我展开电视连续剧般的想象,思虑着我的青春,不禁无地自容,复杂的心情让我一脸漠然地站在原地,心碎的声音如落地的玻璃,一败涂地。这可能就是梦想破碎的声音,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小院里湿润的小草在雨中纯净地生长,内心稍感温暖。我只有努力寻找能够使自己坚强起来的理由,才不至于被现实的阵痛打得溃不成军。换句话说,我不想过早地让尚未闪光的青春就这么落荒而逃。
  站在原公司的门前,手里夹一根劣质香烟,望着街对面竖起的写字楼、充斥着欲望和金钱的巨幅广告牌,和南来北往的人群,无数的人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一个个行色匆匆。我就像一颗棋盘上被吃掉的棋子,扔在一边,无人理会,几欲走进曾经熟悉的大门,但自尊刹那摧毁了我周密构筑且不易攻破的堡垒。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青春稍不留神,便人事已非。我像一片无根的落叶,乡愁如瘟疫一样蔓延。我不禁想起家乡的父母,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一切。如果能够,我宁愿选择离开,放弃所谓的抱负,可是愧对自己的那颗年轻的心,又如何平复呢。墨绿的叶滤去日光尚存余温,青春虽然落魄,亦可收拢悲苦,所以青春的歌声永远唱着,人不能太过自我,否则会受尽折磨,一个人要学会独自承受,尽管现实不太温柔。
  走在街上,来到公用电话亭,抓起话筒准备给海口的年轻军官打电话,却鼓不起勇气。心里想,浏阳的姑娘现在过得怎样了?是不是和自己一样,也在承受着失去工作的痛苦和煎熬。我始终没有联系年轻军官,只在暗地里找过阿兰。我们约在三亚火车站前广场,阿兰神情有些紧张,她告诉我张总一直很生气,能让我回去继续工作的几率很小,肯定是没希望的。临走时,阿兰礼节性地道了声珍重。
  城市的街石很大街道很宽,可以随意地放大成一副美丽的图案。无论四季的轮回,总有一片青绿躲在城市的角落盛开。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只有转角。三亚的鹿回头,仿佛印证着我的命运,人挪活,树挪死,转角何尝不是人生的终极艺术。当我接到来自家里的电话,话筒那端母亲的声音辛酸、低沉。她说,如果在那边不好过,就回家吧,我和你爹都很想你。我说,妈,我一切都还好,放心吧。虽然语气铿锵,但心里却在盘算如何全身而退。
  大东海岸边,海风劲吹着我的头发,我倚着一棵粗壮的椰子树,举目望向远处的海轮,心思如潮。汽笛声像一道蓝色的闪电划破巨浪之上的长空,同时也撕碎了我灵魂深处的静默。风声急促,海涛翻滚。城市很重,脚步太轻,在厚厚的回音壁上,答案无疑是幽暗的归程。三亚一如既往地舞蹈着漂亮的身姿,我只是恰好路过而已。这时,太阳已经西下,我瘦长的影子,早已被夕阳拖到城市之外。回到出租屋,亟不可待地整理行李,房东诧异地瞅着我,我付以灿然的微笑。
  连夜从三亚启程,一路上,只见黝黑的夜空透着蓝,宛若洗净后尚未干透的篮布,质地轻柔,水汽未尽。车灯射出的光芒柔和温暖,仿佛不在旅途,而是夜归的人恋家的眼,借着夜色与灯光,可见沿途草木丛生,村庄纵横。到了海口,已是凌晨四点。天亮后,我乘车至秀英码头,购买了一张去北海的轮渡票。
  站在秀英码头,等待回乡的船只张帆。萍飘后,虽然铩羽而归,但也不至于悼心失图,我把苦痛深藏于内心,我的梦想依旧像日子一样每天都在接应我的抵达。
  海南,是我青春记忆的地方,我将沉浸在一个人的精彩中给自己鼓掌,给海南鼓掌,即便踏碎一地的月色,也决然不悔。
其他文献
麦笛,本名王德明,川南宜宾白花场人,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 《人民文学》 《诗刋》 《人民日报》 《中国诗歌精选》 (中国作协) 等报刊选本。  读着诗经去鲁国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丁酉秋,驭一块铁去鲁国  泰山重,分齐鲁,风烟陡峭  山河分行,如棋盘  读至“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飞机恐高,云层下的山河在抖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吾皇的封禅大典早已散场  月亮从东岳升起,我决定下
期刊
儿时,曾多次跟妈妈推磨。  不是人推,也不是机器磨,而是驭牛拉大石磨推。吃过早饭我们就去了,到有大石磨有牛的人家去推磨。妈妈背着一荚背麦子带着其它工具。我哩,拿着一根准备好牛偷吃麦面打牛的木条。  开始我挺有兴趣,握着木条跟在牛屁股后面走着圆圈,时不时吼牛一声“斥——走”,手中的木条摔得山响。牛急急地走几步,又很快地慢下了。我小声地记着石磨转的圈数“一!二!三……”数到二十几圈我就忘了再数,思想转
期刊
王世虎,1994年出生,甘肅山丹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影子  落雨之后,一个人演绎一个人春天的秘史  滴答敲响的是一块长板和短板的交集。  壮志难酬的才子是戈壁里的石头,  是怀才不遇的胡杨在风沙里为四季牧歌。  微微暗暗的灯火曾不断渲染史册,  史册的字眼里是诗人孤苦的影子,  苦水叠叠。  同一种色料里绘制着对影成三人的方圆,  卸下月亮,将会露出阿妹忧伤的参数。  天圆地方。
期刊
涂拥,四川泸州人。2015年重新习诗,归来后诗作散见于 《诗刊》 《解放军文艺》 《星星》 《草堂》 等报刊。  夕 阳  阳光将最后一块亮点  伏在了高高杉树尖上  树下人影变得模糊  看着一根根杉树,往山上爬去  年迈的父母,说就不走了  他们习惯在夕阳下散步  哪怕来到了凉爽景区  自己成为夕阳的一部分,也浑然不觉  落日久久不愿离去  而最幸福的事情,应该是在灿烂中  还能自由走动  高原
期刊
何真宗,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万州区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我的城乡地理》、小说 《城市,也是我们的》 等。  走出北京西站  到了北京西站  从列车里出来  在站台  我让诗人柏铭久  用手机定格  我首次进京的瞬间  我是一个背着行李  曾经“南漂”的打工仔  在一个又一个车站  一不小心  就把青春弄丢了  走出西站  我暗暗发誓  在北京,我不能  再丢下什么了  在北京  在北京  我最佩服的
期刊
赵泽波,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供职于广安市委巡察办。系四川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 《人民日报》 《作家文摘》《四川文学》 《星星诗刊》 等30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时评杂谈、小说、纪实文学等各类作品2000余篇(首)。  孩子,告诉我你的家  孩子 天快黑了  那些白天飞出的小鸟  也都回家了  可你 怎么还不回去  你在守望什么呢  是什么使你幼小的心  如此坚定 忘记孤独和寒冷
期刊
惊 长  煤油灯在三十平的瓦房里变暗  我 天空唯一的缺席者  惊长的梦里从没有  一双翅膀愿意临幸我  我只能奔跑,在恐惧和求生中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禁空区  一片枯叶,一个人的十七秋天  父亲的舞蹈在我的内部暴走  它已然将我的鞋底掏出窟窿  将我的哭声掏得嘶哑  还要将我推向挂着天梯  且不可测量的深渊  在反复的梦境中  我遇崖便跳,轻车熟路  旧时随母亲打铁矿的山崖  成为了我梦里跳崖的
期刊
黄官品,供职于 《曲靖日报》,作品散见于 《大西南文学》 《滇池》 《星星诗刊》《厦门文学》 等刊物。  初春的河滩  冬天伏在河滩上  看着光滑圆润的石头  站起抽身借道走了  身后丢下  一条逆流而上的小鱼  睡河岸挣扎着醒来的春天  绿了半身的树  紧紧握着意念出来的根  想大声喊谁  旁边花满身的桃树  一字不露  离群独行而来的人  背靠着自己  摸进初春的河滩  将远处忽隱忽现的山峦 
期刊
有种奇怪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一些生活片段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往往不经意地,黑白默片一样在脑海里一帧帧打开,而且频率越来越高。触动老旧的放映机开关的,可能是一首老歌、一张旧照片,或者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  我6岁以前的时光,是在一个偏僻小山村的贫穷小院里度过的。我后来知道,这样的院子叫四合院,尽管他与大都市里富贵人家的四合院相比太过寒酸,但承载的欢乐与希望却毫不逊色。  厚重的大青石
期刊
1  孤旅向来无趣,且又漫长,于是这次回乡,企盼遇上个能说话解闷儿同伴的奢望,便如儿时老屋篱前的春藤,悄然自心底葳蕤疯长开了。  火车廊道亘古不变地继承了狭窄逼仄的百年传统,驮包挟裹的男女旅客呼朋引伴,蜂拥而上,使这节原本空荡安宁的车厢,刹时便陷入了喧嚣的声浪海洋。  正满怀期待地张望寻觅哩,邻座早以一身与众不同的装束,锥尖般,火燎燎地刺入我的眼帘。勉强按捺住坠落谷底的心情,我伸手拍拍椅背,努嘴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