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揣摩,逐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并在深入思维中,自然发现数学的用处,以便于解决生活问题,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入手,对存在的现状与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联系;重要性;现状;策略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这句话是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的语录,意思是渗透生活的教学,能迸发出数学的力量,而真正突出教学的价值。由此可见,生活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能有效发展创造性思维,只有从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构建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环境,以及设计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探索,在学会知识的本身外,灵活地与其他相互联系的学科综合运用,真正做到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不仅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学习的本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
数学联系生活是指,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与学习规律,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生活元素,使其将获得的学习经验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与结合,进一步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数学起源于生活,只有在小学生思維形成的关键时期,注重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传授知识内容,以增强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元素进行触类旁通的意识,学会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以便于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是服务于生活的。
二、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现状
(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数学学习原本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过于传统,对学习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培养缺乏重视,使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充分发挥知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学习了知识却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解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融合现实生活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学会运用生活素材推理、探究学习知识。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于是教学中一味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知识的重难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地剖析与说明,这种缺乏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直接的实践感受,致使学生只能一味地背诵知识的概念与公式,不利于发展创造性的学习思维。
三、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问题情境是以神秘、未知的问题为主线,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联系旧知识,思考、参与新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且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好奇心,自愿融入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中,以便于在学习的体验中,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如,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教师节快乐”的主题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及图上的物体与人数各有几个?”等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交流、谈论,总结,初步理解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然后,详细讲解1至5以内个数的实际含义,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使之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以及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二)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且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该了解数学渗透生活的意义,将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素材加以拓展利用,以便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手实践,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学会运用实际生活元素来描述某些知识现象。如,教学《时、分、秒》时,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学习起来容易对概念产生模糊的印象。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足学生观察、发现、体验的时间与空间。然后,通过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结构,进一步动手拨钟面的时针、分针,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使之理解与掌握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帮助学会看钟面时间,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刻,以及记时间的两种计量方法,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运用生活素材,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会运用生活素材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才能轻松接受与吸收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联系现实生活的素材,经过科学的训练与培养,使其学习达到系统化、结构化与生活化,以促进学生大胆的猜想、假设与创新,从而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如,教学《垂线与平行线》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旧知识,将主要的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并通过观察、谈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从而认识垂直与平行。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为日后学习扎实基础的首要环节,只有在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将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促进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生活化的乐趣。因而,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使其愿意贴近实际生活,进一步观察、探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疑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子剑.探究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98-98.
[2]董如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6):95-95.
[3]袁洲.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性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2):70-7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联系;重要性;现状;策略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这句话是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的语录,意思是渗透生活的教学,能迸发出数学的力量,而真正突出教学的价值。由此可见,生活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能有效发展创造性思维,只有从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构建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环境,以及设计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探索,在学会知识的本身外,灵活地与其他相互联系的学科综合运用,真正做到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不仅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学习的本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
数学联系生活是指,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与学习规律,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生活元素,使其将获得的学习经验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与结合,进一步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数学起源于生活,只有在小学生思維形成的关键时期,注重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传授知识内容,以增强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元素进行触类旁通的意识,学会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以便于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是服务于生活的。
二、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现状
(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数学学习原本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过于传统,对学习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培养缺乏重视,使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充分发挥知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学习了知识却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解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融合现实生活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学会运用生活素材推理、探究学习知识。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于是教学中一味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知识的重难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地剖析与说明,这种缺乏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直接的实践感受,致使学生只能一味地背诵知识的概念与公式,不利于发展创造性的学习思维。
三、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问题情境是以神秘、未知的问题为主线,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联系旧知识,思考、参与新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且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好奇心,自愿融入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中,以便于在学习的体验中,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如,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教师节快乐”的主题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及图上的物体与人数各有几个?”等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交流、谈论,总结,初步理解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然后,详细讲解1至5以内个数的实际含义,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使之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以及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二)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且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该了解数学渗透生活的意义,将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素材加以拓展利用,以便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手实践,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学会运用实际生活元素来描述某些知识现象。如,教学《时、分、秒》时,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学习起来容易对概念产生模糊的印象。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足学生观察、发现、体验的时间与空间。然后,通过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结构,进一步动手拨钟面的时针、分针,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使之理解与掌握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帮助学会看钟面时间,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刻,以及记时间的两种计量方法,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运用生活素材,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会运用生活素材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才能轻松接受与吸收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联系现实生活的素材,经过科学的训练与培养,使其学习达到系统化、结构化与生活化,以促进学生大胆的猜想、假设与创新,从而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如,教学《垂线与平行线》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旧知识,将主要的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并通过观察、谈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从而认识垂直与平行。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为日后学习扎实基础的首要环节,只有在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将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促进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生活化的乐趣。因而,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使其愿意贴近实际生活,进一步观察、探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疑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子剑.探究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98-98.
[2]董如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6):95-95.
[3]袁洲.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性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2):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