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需要。应转变观念,重视提升学生创业技能;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能力;强化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技能 创业课程 创业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意义
(一)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是一个具有创业潜力的年轻群体。学校开展创业技能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及技能,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等,可使学生创业的潜质得到开发,为学生离开学校后迅速融入社会,成为企业所欢迎的人才,成为合格的企业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创业的本领,可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产品、服务,带动毕业生、社会人员就业。因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和谐社会,解决就业问题都非常重要。
(二)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全球范围看,人类进入21世纪,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特大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外资投入等,能吸收就业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相对较小。而在美国和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区,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了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和70%以上的新产品和服务。①有关计算研究表明,从调整企业结构的角度看,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26%,应当来自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投资、经营和就业。②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于一身的高职院校,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发展。
(三)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
1998 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温家宝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显而易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紧密结合。学生创业技能的强弱,也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高校招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
(四)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需要
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员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靠创意、创业成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业知识得到丰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创业心理得到健全,就有了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的能源,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在必要时进行自主创业,创造新的产品、岗位,创建新的企业。在面对更多的挑战中找到自己理想的生存发展环境,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现状
(一)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迟,20 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引入了创业教育理论。目前,不少高校中,创业教育尚未真正引起重视,对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1.片面性。长期以来,学校把就业作为主要目标,有的学校将国家所倡导的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补充策略,引导学生创业只作为拓展就业渠道的新举措,不能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由于过分强调创业的自发性特征,不少学校片面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是面向少数学生的行为,未能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面向全体学生来落实,更不可能把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列入学校的工作重点。
2.被动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学校领导或教师仍然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就使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创业教育缺乏主动性、全局性,更缺乏研究性。学校对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工作没有全盘的思考、部署,更没有检查、评价,对上级教育部门进行的创业教育工作检查、组织的创业技能大赛等也是临时突击应付。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与己无关,不主动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就更不可能了。
3.局限性。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所进行的创业教育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很单一。一两次创业教育讲座,或者在就业指导课上增加一点创业教育的内容就算进行了创业教育。创业课上的教学内容大多仅限于理论说教,或是成功案例的宣传,没有实践指导和训练。在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的影响下,学生的创业热情被激发,但由于缺少创业技能的培训,学生想要具体实施时却无从下手,许多学生面对创业感到高不可攀。
(二)提升创业技能的教育体系未形成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③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 忽视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
1.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不健全。高职院校的各类工作都设有专门机构,近几年先后设立的部门有督导处、国资办、就业指导中心、关工委等,但各所院校基本都未设立负责统筹全校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这一全局性的教育工作大多学校归属于学工部门,团委负责,即是多了一项开展学生活动的主题;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即是多了一条就业的渠道,这样的创业教育不可能系统、深入。 2.创业技能课程体系未建立。创业技能的提高应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学科知识与创业知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张皮,两者不能有机结合。课程设置中没有“创业学”一类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融入创业知识、能力的有关内容,实训、实习中没有创业素质的具体要求。
3.创业技能培训的教师缺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很是单薄。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未形成,创业指导教师的经历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专业理论精通,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薄弱,这样的师资质量不可能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成效显著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4.创业实践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内容偏重从理论角度阐释各种问题,学生在学校只能得到创业理论的灌输。创业教育场所往往除课堂就是礼堂,学生创业演练的基地不足,不能得到创业过程的具体指导。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这样的条件。即使有了创业活动中心,但由于经验、资源不足,基地的孵化能力不强,辐射示范功能发挥不理想。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必须将创业能力的提高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员重视提升学生创业技能
学校领导首先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与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相结合,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体系,形成一支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广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并非是让每个受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创办出一个企业,而是要在他们心田中播下“创业”的种子,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开创性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开创企业的人才。应组织教师学习党和政府提倡创业的文件、鼓励创业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创业的优惠举措等,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现在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一个技术上的设想,有一个很好的经营计划,都可以创业。从而激发教师为了学生的未来,主动参与创业教育。
(二)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应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应积极推进课程重塑,建立与提升创业技能目标相匹配的课程结构,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第一,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④创业课程体系由单科技能教育向系统学科教育转变,让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都能为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服务,共同提高学生创业的核心技能:自我学习能力、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建设与管理能力等。第二,增设创业类公共课程,通过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悉创业所必备的策划、管理、营销、运行、公关、协调等技能。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明确创业技能目标,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技能教育,使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有效衔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能力
提高教师创业能力是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第一,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职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熏陶,自身就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学校应对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有关培训,让各位教师了解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管理知识等,能在日常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将创业所需的技能融合进去。第二,建立一支专业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担任该课程的教师要了解创业型企业的运作方式,能对学生创业给出专业指导。为使创业教育具有鲜活性,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开讲座,使学生从中汲取创业的经验。邀请处理各种创业问题如法律、税收、知识产权、企业评估的专家加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聘任企业界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或科研人员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第三,提高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的实践能力。国外高校很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授都有过创业经历的经验,可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主动强化自身创业主导能力,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强化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
创业实践是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针对提升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致力于引导学生创业实践,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品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创业的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凸显教学的实践性。应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积极采用“探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法,增加创业过程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创业活动中,了解创业的主要过程,感受创业的艰难与喜悦,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学会与人沟通。其次,专业教学课程要凸显教学的建构性,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形成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教学延伸。团委、学工部门应围绕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比赛、勤工俭学、志愿者等,营造校园创业教育的氛围,激发年轻人参与创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吃苦精神、服务意识等。二级学院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基地,对学生全天(包括休息日)开放,为需要加强某一方面知识学习的学生,或是有志于进行某项技术的掌握、研究的学生提供实训条件,这样做既体现了教育个性化,又使培养创业所需要的一技多能的学生成为可能。学校各层级教学部门应适时组织不同层次的核心技能大赛,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自信心、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心。
3.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建了创业人才培养特区——举办“小企业家创业班”,成立“创业培训学院”;建成2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实验超市”和“热淘网”(网上创业平台)等实战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方针,校企合作建设“180大学生创业广场”,成为大学生接受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平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战场所,使学生在学校“做中学”成为可能。几年来,我校培养出一批在校生创业明星,其中有省级的、有国家级的,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注释]
①李志能,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②陈志锋.新的就业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J].前沿,2008(6):136.
③钟秉林.加快构建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支撑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31):16.
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2010-05-13.
[参考文献]
关冬梅.创业技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技能 创业课程 创业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意义
(一)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是一个具有创业潜力的年轻群体。学校开展创业技能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及技能,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等,可使学生创业的潜质得到开发,为学生离开学校后迅速融入社会,成为企业所欢迎的人才,成为合格的企业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有了创业的本领,可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产品、服务,带动毕业生、社会人员就业。因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和谐社会,解决就业问题都非常重要。
(二)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全球范围看,人类进入21世纪,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特大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外资投入等,能吸收就业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相对较小。而在美国和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区,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了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和70%以上的新产品和服务。①有关计算研究表明,从调整企业结构的角度看,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26%,应当来自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投资、经营和就业。②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于一身的高职院校,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发展。
(三)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
1998 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温家宝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显而易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紧密结合。学生创业技能的强弱,也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高校招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
(四)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需要
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员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靠创意、创业成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业知识得到丰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创业心理得到健全,就有了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的能源,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在必要时进行自主创业,创造新的产品、岗位,创建新的企业。在面对更多的挑战中找到自己理想的生存发展环境,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现状
(一)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迟,20 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引入了创业教育理论。目前,不少高校中,创业教育尚未真正引起重视,对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1.片面性。长期以来,学校把就业作为主要目标,有的学校将国家所倡导的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补充策略,引导学生创业只作为拓展就业渠道的新举措,不能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由于过分强调创业的自发性特征,不少学校片面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是面向少数学生的行为,未能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面向全体学生来落实,更不可能把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列入学校的工作重点。
2.被动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学校领导或教师仍然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就使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创业教育缺乏主动性、全局性,更缺乏研究性。学校对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工作没有全盘的思考、部署,更没有检查、评价,对上级教育部门进行的创业教育工作检查、组织的创业技能大赛等也是临时突击应付。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与己无关,不主动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就更不可能了。
3.局限性。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所进行的创业教育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很单一。一两次创业教育讲座,或者在就业指导课上增加一点创业教育的内容就算进行了创业教育。创业课上的教学内容大多仅限于理论说教,或是成功案例的宣传,没有实践指导和训练。在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的影响下,学生的创业热情被激发,但由于缺少创业技能的培训,学生想要具体实施时却无从下手,许多学生面对创业感到高不可攀。
(二)提升创业技能的教育体系未形成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③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 忽视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
1.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不健全。高职院校的各类工作都设有专门机构,近几年先后设立的部门有督导处、国资办、就业指导中心、关工委等,但各所院校基本都未设立负责统筹全校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这一全局性的教育工作大多学校归属于学工部门,团委负责,即是多了一项开展学生活动的主题;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即是多了一条就业的渠道,这样的创业教育不可能系统、深入。 2.创业技能课程体系未建立。创业技能的提高应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学科知识与创业知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张皮,两者不能有机结合。课程设置中没有“创业学”一类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融入创业知识、能力的有关内容,实训、实习中没有创业素质的具体要求。
3.创业技能培训的教师缺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很是单薄。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多数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未形成,创业指导教师的经历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专业理论精通,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薄弱,这样的师资质量不可能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成效显著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4.创业实践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内容偏重从理论角度阐释各种问题,学生在学校只能得到创业理论的灌输。创业教育场所往往除课堂就是礼堂,学生创业演练的基地不足,不能得到创业过程的具体指导。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这样的条件。即使有了创业活动中心,但由于经验、资源不足,基地的孵化能力不强,辐射示范功能发挥不理想。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技能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必须将创业能力的提高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员重视提升学生创业技能
学校领导首先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与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相结合,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体系,形成一支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广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并非是让每个受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创办出一个企业,而是要在他们心田中播下“创业”的种子,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开创性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开创企业的人才。应组织教师学习党和政府提倡创业的文件、鼓励创业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创业的优惠举措等,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现在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一个技术上的设想,有一个很好的经营计划,都可以创业。从而激发教师为了学生的未来,主动参与创业教育。
(二)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应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应积极推进课程重塑,建立与提升创业技能目标相匹配的课程结构,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第一,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④创业课程体系由单科技能教育向系统学科教育转变,让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都能为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服务,共同提高学生创业的核心技能:自我学习能力、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建设与管理能力等。第二,增设创业类公共课程,通过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悉创业所必备的策划、管理、营销、运行、公关、协调等技能。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明确创业技能目标,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技能教育,使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有效衔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能力
提高教师创业能力是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第一,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职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熏陶,自身就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学校应对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有关培训,让各位教师了解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管理知识等,能在日常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将创业所需的技能融合进去。第二,建立一支专业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担任该课程的教师要了解创业型企业的运作方式,能对学生创业给出专业指导。为使创业教育具有鲜活性,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开讲座,使学生从中汲取创业的经验。邀请处理各种创业问题如法律、税收、知识产权、企业评估的专家加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聘任企业界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或科研人员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第三,提高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的实践能力。国外高校很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授都有过创业经历的经验,可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主动强化自身创业主导能力,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强化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
创业实践是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针对提升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利用学校的一切教学资源,致力于引导学生创业实践,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品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创业的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凸显教学的实践性。应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积极采用“探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法,增加创业过程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创业活动中,了解创业的主要过程,感受创业的艰难与喜悦,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学会与人沟通。其次,专业教学课程要凸显教学的建构性,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索,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形成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教学延伸。团委、学工部门应围绕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比赛、勤工俭学、志愿者等,营造校园创业教育的氛围,激发年轻人参与创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吃苦精神、服务意识等。二级学院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基地,对学生全天(包括休息日)开放,为需要加强某一方面知识学习的学生,或是有志于进行某项技术的掌握、研究的学生提供实训条件,这样做既体现了教育个性化,又使培养创业所需要的一技多能的学生成为可能。学校各层级教学部门应适时组织不同层次的核心技能大赛,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自信心、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心。
3.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我校多年来十分重视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建了创业人才培养特区——举办“小企业家创业班”,成立“创业培训学院”;建成2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实验超市”和“热淘网”(网上创业平台)等实战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方针,校企合作建设“180大学生创业广场”,成为大学生接受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平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战场所,使学生在学校“做中学”成为可能。几年来,我校培养出一批在校生创业明星,其中有省级的、有国家级的,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注释]
①李志能,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②陈志锋.新的就业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J].前沿,2008(6):136.
③钟秉林.加快构建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支撑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31):16.
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2010-05-13.
[参考文献]
关冬梅.创业技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