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激趣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多样、与生活贴切等特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教材内容入手,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缓解紧张压抑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激趣教学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16-02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新奇事物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内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此教师应结合主流的教学方式,将“激趣教学法”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一、激趣教学法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偏科的现象在校园中早已成为屡见不鲜的常态,而对造成其现象的源头进行追溯,其根本原因无非因为兴趣产生了偏差,从而导致偏科现象的出现,而对该现象进行改善的方法,则是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对初中语文运用“激趣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方法有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均衡性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于“激趣教学法”实践中可采取的措施
  (一)牵引式激趣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语文这一较为抽象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时所面临的难题。对于较为枯燥的课文,如何在详细讲述的前提下起到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牵引式激趣法可运用在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课文讲述中,由教师抛出与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文问题,由学生思考,从而可以让学生将文中所述与现实结合,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可对该课甚至是语文学科产生自己独立的思考。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一课的讲述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略读后,再从第一段开始引导学生,开头的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教师可对这句话反问学生,平常和自己的父亲是多久见一次呢?为什么朱自清能与父亲两年余都不见面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以及在接下来的课文中探索“为什么不见面”的答案,让学生斟酌“背影”这一词在课文中的重量,也让学生意识到,背影虽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着实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二)对比式激趣法,激发学生想象力
  不同于小学语文着重于打基础,也不同于高中语文较为深奥,初中语文不论是在教材的难易程度,抑或者是兴趣培养方面,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如何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讲述较为抽象的课程时,教师可采取比较法,通过学生自身的想象与比较,降低课文的抽象度,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也激发了学生一定的想象力。
  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故乡》这一课中,教师在讲述时可以将该课文与自己的故乡“串联”起来。教师可将“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与“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结合讲解,教师可先自述自身故乡以及回乡所感与文中所述进行对比,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如果回到故乡,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同学多久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了?”并且在该文章中,鲁迅对于儿时玩伴“闰土”的表述,儿时充满活力的闰土与如今成了“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大家不禁会想起自己儿时的玩伴,脑海中会不断想象,抑或是自己变身中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三)角色扮演激趣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于语文教材的选材而言,其中不乏童话故事抑或是古代典故,这类课文虽读懂容易,但若要对其中人物的性格进行理解和掌握时,对初中生现有的语文水平而言是极其不易的。若想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换位思考”对初中生而言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方式,教师可在具有其特点的课文讲述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授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从而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衣》一课中,教师派发“出演话剧”的任务,并以分组的形式对该课文进行演绎。学生可对该课文进行自愿改编,但需满足以下要求:“必要人物:皇帝、骗子、小孩;必要场景:骗子制作衣服和皇帝换上新衣进行巡游。”学生即可对文章照搬演绎,也可对故事线进行延长,可以是皇帝对小孩说出“可是他什么都没有穿啊。”之后发生的事情进行延伸;也可以是两个骗子在皇帝穿上新衣后是否继续留在皇宫中进行延伸。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演绎后在黑板上写出“皇帝、小孩以及骗子”三个人物,由小组讨论后派出演绎该角色的学生对其角色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对应表格中简述,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描述进行总结以及更正,从而在话剧的帮助下使学生对该人物的性格描述到达顶峰。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角色扮演激趣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等,促进趣味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建龙.“激趣”“导学”,寓教于乐,努力探索教学新途径——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J].教师,2019(18).
  [2]李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激趣方法[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03).
  (責编 张欣)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渗透,让青少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
目的:整理古代和现代文献中有关九针形状、操作及主治病症(功用)的记载。归纳总结九针的形状特点,常用主治病症所属的疾病系统,对比古今主治病症的异同,探讨九针的形状及临床
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在构建活动的互动交流中还能够使幼儿逐渐获得与其他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数量关系和逻辑分析问题的掌握程度不高,造成题目理解不透彻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而使学生
摘要:搜题软件的迅速普及和运用,方便了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但作为新时代、新产物的搜题软件,也揭示了新时代下语文教学背后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搜题软件;语文教学;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13-02  一、搜题软件对语文教学影响的利弊  搜题软件的诞生能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但搜题软件的盛行
学位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并分析了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学生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将游戏融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游戏教学策略,利用游戏来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游戏形式、增强拼音识字。游戏在教学中的整合要求教师具有游戏意识,注重实施细节,最大化游戏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12-0
目的:观察舒胃冲剂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时间及胃电起搏点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舒胃冲剂改善糖尿病胃轻瘫胃动力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将80只Wi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的作用就是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方法论,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学生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做到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知识,创新教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