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主法制是当今时代的一大重要话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民主和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政权建设的重要部分,民主和法制思想可以说贯彻在他长期革命与建设工作过程中。他一贯坚持民主和专政、民主和集中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贯重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在党内则为民主和纪律的建设;一贯把民主和法制作为调动广大党员和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以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词】: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民主法律化;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依法治国
  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当今时代的产物。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阶段。在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逻辑起点。首先提出了“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这一论断。完整表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邓小平法制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是1980~1986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国历史上开始实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伟大工程,并在实践中发展了理论。主持制定了1982年的宪法,用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了我国的民主制度,并首次宣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首次明确提出了“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著名论断,科学揭示了法制建设决定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首次提出并开始实施“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的伟大工程。阐明了树立法制观念要靠教育人,并要求法制教育“从中小学抓起,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思想;全面论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立法与司法的问题,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的统一,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提出并实施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
  3、1987年以后,是邓小平法制思想更加成熟的时期,成为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一步把民主与法制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同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强调“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中国不允许乱”民主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决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尤其是1989“六四”风波期间和以后“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要在改革开放中求稳定,在社会发展中讲稳定,强调法律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和特殊作用“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律靠得住些”。
  二、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每一步的思考,都与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相联系,并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设想。正是在邓小平同志这个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长足迈进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中一个具有奠基石意义的根本观点。他关于法制地位、权威、作用的论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思想,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作为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根本方针,作为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为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
   (二)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早在1978年12月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个观点,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原则。在这次会议上,他还对我国立法工作提出了相当完整的构想,他说,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1986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个观点,把法制建设摆到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位置,意义十分深刻。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强调:“还是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979年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尽管得到了初步加强,但法制建设仍然面临的紧迫任务和严峻的形势,这都充分说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观点是何等有远见。
  三、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特征,首先是始终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民主和法制问题;其次是充分论述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是强调民主与法制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依法治国;第四是强调中国的法制建设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还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经验。邓小平新时期民主法制思想,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指针,超越了我们长期把民主法制作为手段,作为应急措施和权宜之计的旧束缚,使之置于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基本国策的地位。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从而使得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重要性的认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飞跃。对民主法制建设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看,如何使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协调地推进,仍然是我们应当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国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腐败现象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日程上来。那种认为经济发展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是不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协调推进的观点,也是缺乏历史常识和政治远见的。目前,我国的立法体制还不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划分尚需明确,还没有从制度上建立起保证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监督机制,法制建设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被推着走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我国法制建设还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加强法制建設的观点,就是为了真正改变目前这种法制建设滞后于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局面。   作为担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任,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这对于做好人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一)民主法制建设需要依靠人民力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才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集中人民的意志,把人民共同利益和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制度。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因此,讲民主离不开人民代表大会,讲法制也离不开人民代表大会。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就是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认识人大工作,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协调的观点认识人大工作,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法制建设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系。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法制的健全。这就需要各级人大必须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然处在发展完善过程这个实际出发,致力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当前,人大工作的重点,应当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健全各级国家机关的决策程序、国家监督机制、国家法制,把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推向前进。
   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1)要“务虚”。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和中央有关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指示,进一步解决各方面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问题,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我国,封建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民主传统,重人治,轻法治。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人们对人大虽然逐渐加深了了解,但不少干部和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然认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大职权的有效行使。因此,继续提高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在党的领导干部中,强化民主与法制观念,强化人大工作是第一线工作的观念和以法律程序来实现党的主张的观念,纠正各种模糊认识,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这是能否充分发挥人大国家權力机关作用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世界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首要人物。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对比,研究萨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关于人和实践等问题的区别,以此提高对二者哲学的认识。  【关键词】:萨特;马克思;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几个概念的对比  (一)“人”  无论是在马克思哲学中,或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人”作为一种生存的最重要的概念,讨论明确相关概
期刊
【摘要】:在泰国的政治生活中,泰国军队与泰国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在1932年废除君主专制至今,泰国军队一直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存在,屡屡发生军事政变。而军人干政也一直被大众认为是泰国政治的一大风格,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泰国民主发展史就是一部军人干政史。但是,泰国军队与政治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它容易对泰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人民生活安定,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其他动乱面前,军队又能站出
期刊
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剧烈变革,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崩塌,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文化走向解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演变,就经历了一个由古典士大夫传统向现代化知识型转化的过程。这期间旧的文化价值体系随同旧制度消亡,新的文化价值体系仍未形成。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失去了精神上的庇护所,在风雨飘摇中无家可归,苦苦寻求。  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由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新疆的文化发展要把握时代的潮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新疆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文化建设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推动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精神动力,发展
期刊
【Abstract】: All children misbehave at some time,this study is part of finding out what appropriate behavior is and where the limits ar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purpose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钾肥行业档案管理效率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提升钾肥行业档案管理效率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钾肥行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钾肥;档案;管理;效率  1、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钾肥行业档案管理越来越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其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其在钾肥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内容方式不断改
期刊
【摘要】: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动车迅速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同时,由于其驱动能源是电,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尤其在充电过程中,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有些还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本文通过介绍电动车火灾案例,并分析电动车火灾的特点以及造成电动车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望提高电动车火灾的预防率,降低发生电动车火灾的现象。  【关键词】:分析;电动车;火灾;预防  电动车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就业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更好的生存问题,这就决定了将“中国梦”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从课堂教学、社会
期刊
【摘要】:新闻要自由还是不自由、要多大程度的自由,这经常取决于媒体对受众的价值判断。受众被当作理性受众还是乌合之众,直接影响新闻自由的实现形式。理性主义作为西方的哲学基础,深刻影响着西方的受众观和新闻自由。但理性主义是唯心史观,且在认识论和实践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树立正确的受众观并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  【关键词】:理性主义;受众观;新闻自由;马克思主义  新闻自由来源
期刊
【摘要】: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流派别之一,在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发展的几百年历程里,它一直是西方最富有传统、最有生命力、对西方执政理念和政治实践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理论。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是从西方引入的,在当时的中国发挥了它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本文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说明,进而分析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和它的最终结局。其中,以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