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成才导报》最近做过一次调查,中学生当中,有56%的同学喜欢诗歌,38%的同学对诗歌无特殊感情,讨厌诗歌的同学仅占6%,这是一组可喜的数据;另一组数据则不容乐观,平时写诗的同学只占12%,有80%的同学不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要求,这其中包括一些爱好写诗的同学。笔者在自己任教的中学也做了一次调查,表示自己喜欢诗歌的同学同样占了很高的比例,但爱好写诗的同学只占4%,91%的同学认为当代诗歌读不懂。
   以上调查统计表明,正处在诗的年龄的中学生,他们对当代诗歌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喜爱,但由于缺乏对当代诗歌的特点和要求的了解,得不到欣赏当代诗歌的“钥匙”,自然也就爱莫能“读”、爱莫能“写”了。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一现状的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语文教学长期滞后于诗歌发展所造成的积弊,已让学生甚至很多语文老师远离了当代诗歌。首先,传统语文教材诗歌部分侧重古诗词内容,选入教材的新诗不仅数量少,而且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不能反映近20年来新诗的发展。加之教材对新诗发展的历程以及新诗的知识又缺少必要的介绍,造成青少年学生对当代诗歌普遍产生隔阂,当代诗坛对他们而言神秘且又陌生。其次,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过程功利化了,能直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和写作两扇大门的,自然是记叙、议论文体,诗歌是不在其中的,诗歌考查的题目也是古诗词居多,新诗则极少。这自然导致了语文课堂对诗歌的拒斥和偏废,也使广大学生得不到一个良好的学习当代诗歌的环境。
   2.当代诗坛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当代诗歌自己疏离了读者。有些当代诗歌且不说学生读不懂,就是语文老师甚至一些著名诗人都读不懂,这大大破坏了中学生对诗歌的情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期待诗坛复兴的同时,也要好好地反省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要让当代诗歌走进校园,走近学生,亟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要进一步改革教材和考试方法
   中学语文教材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以及新诗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缺乏必要的介绍。教材上的这段“真空”,必然造成学生对新诗认识上的“盲区”,学生对当代诗歌也就必然会产生“隔阂”。为此,教材有必要打破“真空”,填补“盲区”,以知识短文的形式,对五四以来较有影响的重要诗人、诗歌流派都一一作简要的介绍,教材要为学生铺设一个台阶,让学生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感受到诗潮流动迭变给诗坛带来的新气象,为学习当代诗歌做一些知识准备。
   二、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提高对语文老师自身诗歌素养
   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当代诗歌教学的价值,积极探索诗歌教学方法。优秀的诗歌凝聚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闪烁着诗意化的理想精神,这种理想植根于当代生活,是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提炼。欣赏当代诗歌,对中学生的理想、心智和情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价值。进行诗歌写作基础训练,适应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匮乏不啻为一剂良药。
   无庸讳言,当前我国中学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对当代诗歌的赏析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放眼一些语文教学杂志,我们很少读到关于指导学生欣赏写作当代诗歌的具体做法的文章。其实,这也怪不了语文老师。翻开我们用过的大学教材,无论是《文学概论》,还是《现当代文学教程》,谈到当代诗歌的内容,实在微乎其微。除非个别爱好诗歌的同学去琢磨新诗的特点和写法,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过多的涉猎,走上讲台,自然会缺乏当代诗歌教学的经验。为此,我们语文老师自身首先要苦下功夫,好好补补“当代诗歌”这堂课,有了高屋建瓴的能力,方能为学生指点迷津。
  
其他文献
曾记得还是在儿时,父亲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无限憧憬的种子。我就怀着这样的一份崇敬和向往走进了教师队伍。   当我穿过它金色的光环,走进它,践行它,我才深知,教师是平凡的、是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我曾经苦恼过、迷茫过,甚至动摇过。但是,父亲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化着我;教师的道德力量震撼着我。注重学生道德成长的魏书
期刊
“春江花月夜”创作天唐武则开时代,那时的国家边防和民族关系得到了缓和,国民得到了生养安息。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大繁荣,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这种盛世景象造就了士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人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首先,诗人采用比兴手法,描绘了初盛唐时期豪迈广阔、气势恢宏、繁荣昌盛、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   我们先来看看初盛时期
期刊
笔者作为亲赴农村支教的一线语文教师,将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角度,就目前城乡教育差异的状况,作一点思考。   一、城乡语文写作现状分析   城乡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立意浅薄陈旧。城市文明的开放、兼容,形成了城市中学生在构思作文时对问题能展开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模式,从而增加和拓展了写作的维度和深度。农村中学生看问题则趋向简单肤浅,写作时立意保守陈旧,往往就事论事
期刊
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同时,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学生价值提升、潜能发挥、个性发展的发展性作文评价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点评学生的习作   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如真诚的赞许。对于优秀作文我总是极力赞扬,夸张鼓励,让
期刊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高中语文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谈一谈自己对新课改的看法、做法,与同行交流,向同行请教,以求共同进步。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通过
期刊
近年来,由于博客的盛行,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超过85%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微博,而其中的60%坚持每天发送至少一条微博,50%的学生称闲暇时会“关注”其他人。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调查学生中的78%认为来自微博的信息量很大,但是无用、无聊的居多。   一、微博的利与弊   1.方便快捷与文思难续   作家止庵认为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因此写作和阅读取向也有两种,有些是片段式的,也
期刊
我县的新课程改革已经九年时间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回顾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些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程,急需提升教师的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它的成败决定于教师。优化的教师素质,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
期刊
日暮(暮色苍茫)苍山远(山色灰白), 天寒白屋(用白茅苫的屋 )贫 。(贫寒人家无仓储,四壁空空无一物。无炊烟,没吃晚饭?投宿所感)   柴门(用柴禾棍编的院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 。(风里雪里这么晚才回来让人惦着呀!犬吠 风雪 归人 宿后所闻)   这是唐代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只二十字,如果什么都写,一件事也写不清楚。必须是沙里淘金,把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省去,才能写出具有丰富内容的有意
期刊
爱情永远是人生的主题,孙少安就有一个“青梅竹马”且又近在咫尺上午恋人润叶,然而最终少安还是离开了她而到千里之外娶了一个山西的姑娘——秀莲,首先少安对润叶是深爱和留恋的,因为他爱过这个人,而这个人不仅爱他,还公开的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他对和她在一起也曾有过幻想,但最终他还是拒绝了她,其原因不是摆脱不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思想,润叶是公家女教师,他则是个农民——最贫困的,实质少安对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落实好课程目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借鉴前人理论,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方法:   一、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诗歌创作往往是“感其哀乐,缘事而发”,诗歌的情感具有多义性, 诗歌的形成也有其偶然性, 让学生熟练地理解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生平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