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攻打使馆的主力是清军而不是义和团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学界的一种普遍误识———“攻打使馆的基本力量是义和团”的由来
  
  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攻打使馆的基本力量是义和团,其次还有一部分受义和团影响的甘军,至于荣禄直辖的武卫中军则是在“假进攻,真保护”。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反帝的英勇行为加以赞扬;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受清朝封建顽固势力愚 弄和利用的重要事例进行批判;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践踏国际公法”的“野蛮罪行”加以严厉谴责。多年来,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但他们都不去认真考察一下,攻打使馆的基本力量究竟是不是义和团。
  义和团从1900年6月上旬起即大量进入北京,最初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外城。6月12日起,义和团开始在内城焚烧教堂,但并未对使馆进行攻击。据英国使馆人员朴笛南姆威尔所著《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义和团第一次出现在使馆附近是在6月12日。这天,两名义和团民乘骡车从使馆前的马路经过,他们并未攻击使馆,而德国公使克林德却冲出使馆向他们进攻,拘捕其中一人。6月13日,大批义和团在意大利、奥地利使馆附近焚烧教堂,但也并未进攻使馆。相反,是使馆洋兵到使馆外向义和团开枪开炮,打死打伤多人。袁昶在五月十九日(6月15日)上奕劻书中所述,五月十七日(6月13日)下午,义和团数千人“焚烧海岱门内及堂子胡同。灯市口各教堂……旋攻东交民巷各洋馆……”。有的学者据此断定:“围攻使馆一事最早发生在6月13日。”
  实际上,此书所述并不可靠。
  《庚子使馆被围记》叙述6月13日情况时,只谈到义和团焚烧使馆附近教堂和洋兵攻打义和团,而未提及义和团有攻打使馆之举。窦纳乐给英政府的报告在叙述6月13日情况时也说:“我们为抵抗对使馆区的进攻而做了准备。但直到第二天晚上,没有发生任何重要的事情。”
  6月20日前,义和团对使馆的唯一一次进攻性行动发生于6月14日夜。据窦纳乐报告,这天夜间,义和团对使馆哨兵“进行了好几次攻击”,但都被“轻易地击退”。显然,这只是少数团民的零星活动,与后来发生的规模相当大的围攻使馆事件不能混为一谈。
  
  对使馆的围攻是由清朝政府军发动的
  
  6月16日,慈禧谕令荣禄“速派武卫中军得力队伍,即日前往东交民巷一带,将各使馆实力保卫”。窦纳乐报告谈道:“总理衙门将这道上谕通知了各国使节,并且征求他们关于如何才能最好地驻扎荣禄所属部队的意见。”报告还谈到,清军在安排哨位时的确采纳了使馆方面的建议。荣禄以媚外著称,他对慈禧的谕旨是认真执行的。此后几天中,使馆处于清军和洋兵的双重防卫下,义和团根本无从靠近。据外国使馆人员记载,对使馆的围攻是从6月20日下午开始,由清朝政府军发动的。
  窦纳乐报告说:“(6月20日)下午四时正,清军从北面和东面开火……于是开始了中国政府军队对北京各使馆的有组织的进攻。”“他们为了要打垮及消灭我们做了三个多星期的坚决努力。……而这种努力不是利用暴徒或叛兵,而是利用中国政府有组织的部队干的。”
  比利时公使7月25日致驻天津领事密信中说:“直至本月16号,华兵尽力攻击,我等竭力抵敌。”
  美国公使致驻津领事密信中说:“华兵奋击共26日……约计施放炮弹四千有奇,枪弹数万……中国兵死约二千余名”。他们都只谈到清军进攻使馆,而只字未提义和团进攻使馆。从清朝官方文件看:6月30日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祖谋说:“今官军围攻使馆,数日不解……臣愚以为战事不可不备而使臣不可不保。”7月5日御史郑炳麟奏:“连夜虽枪炮齐施而东交民巷洋兵盘踞如故,以待外援。请饬城内武卫各军,克期迅奏朕功,犁庭扫穴,尽戮之以灭洋人之口,将来可尽诿之乱兵、乱民所为,非我所能禁御。”
  朱祖谋主张保全使臣,“留他日转圈之机”。郑炳麟主张尽戮洋人以灭口,两人意见相反,但他们都确认进攻使馆的是清军。
  
  义和团是不是也参加了进攻使馆的行动呢?也是有的,但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零星活动而已
  
  从使馆中人员的记载来看,窦纳乐给英政府的报告和朴笛南姆威尔的《庚子使馆被围记》对使馆之战均有系统、详细的记述,前者近5万字,后者近4万字(均按中文译文计算)。其中反复谈到数千清军如何用“大炮”、“排枪”猛攻使馆,而提到义和团的进攻活动的却只有寥寥三处:其一:6月23日,“数拳匪冲入德国使馆附近的房屋打算放火,被德兵尽执而杀”。其二:6月27日,“美国特遣部队报告说:200名义和拳在中国军队的逼迫下发动进攻,攻击了街道上的工事,但被迫退却”。其三:7月初,一名“15岁之童子……直对日本防线而来,手中并无兵器,只拿引火之物及油一瓶”,意欲放火焚烧洋人房屋,途中被打死。
  这些零星活动显然不能与数千清军对使馆的长时间猛攻相提并论。此外,当时在使馆内协助洋兵作战的中国教民鹿完天所写的《庚子北京事变记略》一书,在记述使馆之战时也是反复谈到清军如何用枪炮进攻而只字未提及义和团有什么进攻行动。窦纳乐、朴笛南姆威尔、鹿完天都十分仇视义和团。他们对义和团烧教堂的行动有许多详细描述,在记述使馆之战时,他们连一个15岁义和团童子的无效行动也有具体记载,如果义和团真有大规模的进攻行动,他们是绝不会略而不记的。
  综上所述,进攻使馆的基本力量始终是清军,义和团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其他文献
曾国藩的湘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打败如日中天的太平军,如同创业之路,自己干有自己干的门道:  一、创业之本。咸丰皇帝、慈禧太后、六王爷几个董事会老板不给钱,也没有指导,尽管耍了些小心眼。起初基本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后来有一些责难,但是也没有多碍事,对以曾国藩为首的管理层的一些抗旨也没有深究,创业这伙人有很大的自主权,创业者与股东利益基本一致:从肉体到精神彻底消灭竞争对手——太平天国。曾
期刊
“功名全仗邓通成”,那么,西门庆邓通般的富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靠正当劳动挣来的吗?不,小说的作者在这里补充了一句话,叫做:“富贵必因奸巧得”。西门庆就是靠“奸巧”敛财而暴发起来的。他有一本“奸巧”致富经。    第一招:“西门庆谋财娶妇”    西门庆原是商人家庭出身,父亲西门达,当年是往甘州卖绒布的(第二十五回),可能稍稍积些家财。可是到西门庆时,已是一个“破落户财主”,只靠一爿有两三个伙计的生
期刊
原越南第321师团长阮少雄谈大凉山战役    阮少雄的文章刊载于越南最近的新共和国报。这是一篇检讨性的文章,在越南军事文章中,还是很少见到的。阮少雄,虽然并未被我军俘虏。但是,他的一只左眼,永远留在大凉山。    作为我军的团级指挥人员,我感到惭愧。我们第321师是当时在南亚少有的全“美械师”。是我们很多革命英雄,从美国人手里缴获的,还有南越伪政权。这些先进的装备,配属了我们的王牌师。  在发起凉
期刊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     福晋格格进宫过年    这天上午8时,全体齐聚紫禁城苍震门前。只见总管太监李莲英,也穿上了蟒袍补褂,在苍震门前迎接。各府福晋都是一色大红绣花氅衣,粉
期刊
林彪在莫斯科度过的几年生涯,迄今文字记述甚少。当年曾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赵研极这样回忆说:  我第一次见到林彪,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平型关获得第一场大胜仗的一两年后,时间是1940年,地点在莫斯科。我陪苏俄友人去看我这位中国同胞。这位年轻将领早在长征和抗日战争期间就名声大噪,我得尽力压抑我的兴奋不安的感觉。  他苍白而脆弱,一副学者般弱不禁风的身材。身穿灰色法兰绒制服,脸上绽放谦逊的笑
期刊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日前做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时,“破天荒”地说起与师傅、已故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的恩恩怨怨,并首次谈及社会上广为流传、关于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批斗甚至动手打过侯宝林的传言。    一次演出改变一生    马季小时候是上海宏德织造厂的学徒,伺候师傅吃饭、睡觉,是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马季很早就喜欢上了相声,并且渐渐展露出相声艺术的天赋。1953年,马季正式考入新华书店华北
期刊
宋美龄在和蒋介石结识之前,她的人生历程究竟有没有过初恋?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宋美龄与刘纪文的初恋》,披露了这位民国第一夫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无论宋美龄生前还是死后,国内外史家和作家,大多不回避宋美龄和刘纪文早年的感情经历。尽管由于年深日久,史家的评论与小说家的演绎对其中细节众说不一,然而刘纪文是宋美龄的初恋情人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不该摊牌的时候摊牌了    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大学期间
期刊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这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期刊
几十年来,日本少尉小野田就一直活在1944年。纵使世界已经不断地改变,他始终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纠缠里。1974年,当他终于回到了现代的世界,面对社会的变迁,他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无法理解日本宪法对于各类军事行动的限制。年迈的他参与各种爱国的活动,当旧日悠扬的日本军歌响起时,他会流下眼泪。他,企图唤起日本人对国家的忠爱。他是一位日本军国主义的英雄。   1922年,小野田生于和歌山县海南市。1942
期刊
我和朱镕基同志相识是在20年前的1980年,当时朱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我是经济日报副总编。经济日报社当时与国家经委同在西黄城根九号院(中南海西院)办公,我们见面比较容易。国家经委党组经常开会,朱出席,我列席,我们每每坐在一起,话起家常。我俩同年,1947年同时高中毕业,他从长沙考入北平清华大学,我从北平考入广州中山大学。1947年同时参加革命。因同是知识分子,有共同的经历和语言,我俩恰巧又都喜欢京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