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全英文教学实践探讨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l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英文教学是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以《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为例,介绍了该门全英文课程建立与实施情况,课程建立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师资队伍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成绩跟进分析。分析内容由课堂考察成绩、课外作业成绩、考试等内容得出全英文课程必须具有良好的课程建设体系、完备的教学计划、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及课程追踪评价,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50071081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背景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阶段应发展双语课程。201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同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国在内地学校就读的外国学生人数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15万人。根据教育部公报,2014江苏省当年有23 209名留学生。早在2010年,江苏省被国家确定为“完善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规模”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省份,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在蘇学习的留学生达5万人左右,其中高水平大学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达5%以上”的具体目标,2014年江苏省提出《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明确了外国留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服务平台搭建、经费有效保障等具体任务,相关的举措为扩大留学生规模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2012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试讲经验为依托,详细阐述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建立、课程实施情况,以及获得的教学经验等情况,总结了现阶段专业课程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教学改革策略。
  2高校全英文课程设计
  2.1课程目标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矿业大学教字(2014)35号文件《本科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教学实施办法》是推进于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第一步。在此背景下,笔者在承担了原《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中文教学的基础上, 2014年起着手尝试将课程改变成全英文教学,2015年又获得校教务部《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立项》重点培育项目的资助,系统开展了《Mine Dust Control》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改革计划。课程试讲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2012级安全工程专业,共有76人。
  粉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国内煤矿井下,煤尘的治理一直是矿方“一通三防”工作的重点内容。《矿井粉尘防治》课程是学校安全工程专业主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粉尘的特性以及相关的治理技术,满足其在未来的工程应用和现场技术管理等工作中的需要。本课程列入中国矿业大学2012版本科教学大纲计划,共计24学时,主要安排在第3学年第2学期讲授。
  2.2师资构成
  目前本课程有主讲教师3人,教师队伍的职称构成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100%具有博士学位,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另外,聘请有兼职教师1人,系卡特皮勒(美国)公司矿山机械事业部职业健康专员Xu J。Xu专门从事矿山机械在矿井使用当中的安全监督与培训工作,是本教学团队的成员之一,承担关于粉尘防护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短期讲座讲解。另外,本课程依托安全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同时也是江苏省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专职实验人员4人。整个课程教学队伍中教师学历结构层次高、专业知识构成合理,年龄分布合理,后备力量强大。
  2.3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纲要。为适应于全英文教学的需要,主讲教师团队依据课程大纲及讲解的内容,重新规划了课程课件内容并进行了全新的编辑,按照“讲座”方式安排课程,每次课程围绕1个内容进行展开讲解,共计安排了11次讲座内容和1次课堂研讨活动。表1显示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时间情况。
  在课程改革之前,本课程选用的中文教材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该书的第一版成书于2007年6月,后在2009年再次印刷时修正了部分内容。该教材获得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在同年的首届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评比中再获一等奖。2012年,该教材入选了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改革之后,上述教材作为课程的中文辅助教学材料。在调研、收集国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以《Best Practice for Dust Control in Coal Mining》(by Jay F C,et al.,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y,2010)《Best Practice for Dust Control in Metal/ Nonmetal Mining》(by Jay F C,et al.,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y,2010)、《Dust Control Handbook for Industrial Minerals Mining and Processing》(by Andrew B C,et al.,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y,2012)以这3本文献为基础,融合其他优秀教材的章节内容和一些学术期刊论文,笔者重新编写了该门课程的讲义,现正处于试用当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按照讲解的内容,收集了教学辅助文档,从科普文章到专业文献,从媒体报道到视频资料等,形成了课外学习资料库。该部分内容不用于课堂讲授,但是会在课程讲解的时候有意识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于课后的自我学习。   2.4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法方面[14],该门课程深入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本科教学过程的“分步式”考核方式,彻底摒弃“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发展“多样化”的量化考察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而言,在考核上主要有以下所组成。
  1) 增加随机测验,考察重要知识点的掌握。随机测验仅仅是当堂或是前面讲过的知识点,考核方式很简单,出具1或2道题目,要求学生用时在10分钟之内将结果交上来,可以当堂参阅任何参考资料,但要求不能相互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出具的题目不必复杂,但是否测验、合适测验完全保证随机,学生不需要准备。换言之,只要该学生认真听课了,就一定能做出题目。一般课程组织3~4次这样的随机测验,计入总成绩,占20%。
  2) 安排2次课后大型作业,但是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首先,提交1次小组报告,这是开放式的作业,具体要求为:根据学生的总人数,编排成每组不多于5人的若干小组,就课程讲解的内容,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小组报告1份,考察学生的协作能力,但同时要求在报告的封面写清楚每个组员对小组报告的具体贡献。之后安排每个小组指定1名学生在课程安排的课堂讨论时间,使用英语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小组工作内容汇报,并要在汇报后针对现场学生的提问,进行相关的解答。在具体考核时,采用如下方式:每个报告小组还需出具1名学生连同讲课教师在内形成匯报质量的评判小组,采用专门设计的评分表进行评分(如图1所示)。评分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1)汇报内容得分,主要包括内容充足;主题清晰,方法合理,结论可信;支撑材料充足等。(2)内容组织得分:主要包括使用的汇报工具,汇报子题目之间的合理关联,逻辑思路正确与否,结论具有意义且明辨等。(3)汇报态度得分,包括:是否专业自信;能合适地同听众互动,回答问题准确与否,声音及形体语言是否合适等。(4)总体评价得分。以此计算出该小组每名学生的基本得分。教师在最终评分需要注意即使是同一个小组的人员,得分也应该不一样。要充分考虑每个人在组报告中扮演的角色、所承担任务的难易程度等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确定每名学生的最终成绩,以达到激励作用,避免“大锅饭”问题。该项计入总成绩,占15%。其次,每名学生提交1次个人报告。这同样也是开放式的作业,具体要求为:根据课程讲授的内容,自由选择内容,形成一个研究报告论文,详细要求(给分标准)有:(1)论文必须自成体系,所述内容有较强的逻辑关系;(2)内容丰富,文字、图、表缺一不可,格式正确;(3)至少包括详细论述上述提到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及结果探讨;(4)就论文调研内容要有自己的观点;(5)可以有加分特殊标准:例如选题非常新颖、报告总体质量很高等。该项计入总成绩,占20%。
  3) 最终期末考试中对本门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中与考核,成绩仅占总成绩45%。课程考试试卷是全英文出题,原则上要求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作答。提醒包括关键性名词解释(10%)、填空(10%)、简单题(40%)、计算题(10%)和论述题(30%)。题型分布多样,考察的知识点较多,考试时间安排为100分钟。
  3高校全英文课程实施结果
  3.1课堂考察成绩分析
  课堂考察采取随机的课堂测验形式,这样既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点名”考察学生的出勤状况,也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本次教学过程中,一共安排了4次随堂随机测验,每次测验时间少于10分钟,且需要笔试作答。题目设置过程中,不仅要有文字(英语)回答,也涵盖了计算问题,杜绝了学生可能有替人签到的情况。另外,根据教务部门要求,如果某学生出勤次数有1/3课时,可以拒绝其参加考试。因此课堂测验的反馈情况,为任课教师的决策提供了依据(见表2)。
  3.2课外作业成绩分析
  课外大作业分两次考核,现逐一分析。
  1) 小组报告成绩分析。本次课程共安排了13个小组汇报,由其余12组作为评委参与打分,连同任课教师在内的打分,共有13组成绩。图2显示了每个报告小组在不同评委、教师的评分。可以发现:(1)任课教师的评分成绩与学生互评的成绩相差并非很大,说明按照评分表的类别及答辩者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大家的取向及判断还是一致的,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对第2组评分普遍较低,对第12组的评分普遍较高;(2)评分成绩分布较好,同一个学生评委的对12组的评分最高和最低分差值基本达到了20分左右,可以反映出评分评委还是较为认真地对待了这一任务,其中评分1和评分10的高低差达到了30分以上,应该说态度较为认真;(3)作为任课教师,在此次评分过程中基本给予了较高的鼓励分数,平均分给到了88.9分。
  2) 个人报告成绩分析。撰写个人报告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深入理解,应发课外学习的目的。本次实践显示,学生的选题较为广泛,遍及从粉尘的产生、对健康影响、工矿企业粉尘控制等常规题目,到现下流行的PM2.5的讨论,粉尘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对于交通安全影响,监测监控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涉及,基本达到了作业设置的要求及目的。本次评分得分成绩较高,具体成绩分布如图4所示。
  3.3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
  在期末卷面考核方面,该门课程考试学生成绩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形式,见表5。其中,大部分学生成绩集中在60~79分成绩段,全体学生平均成绩68.53分。结合试卷的难易程度分析,分析出具有以下原因:(1)本门课程为本院首门以英文方式进行授课的课程,考虑到学生本身英文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接受需要过渡期。(2)学生由于英文水平的有限,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在考试过程中,不能使用英文正确答题。考试成绩统计显示,60分以下人员较多(占25%左右人员),成绩平均分偏低,如图5所示。(3)考试为全英文考试,学生答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词语组织等存在问题,部分学生采用中文作答,也可以给部分成绩,造成了平均分拉低。(4)考试题型多样,题量较大,考试难度偏上,也是造成分数段分布偏低。   3.5学生反馈情况
  课程结束后,专门就课程讲授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做教学反馈调查,表6列出了典型的学生反馈意见。
  序号反馈意见1整体感觉挺好,授课形式也很新颖,特别是学生口头汇报展示环节挺不错。但有些东西还有待改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接收英语授课,英语不好的可能很难学到太多东西。2授课形式挺新鲜的,但感觉同学们英语水平是一障碍,这种全英语授课形式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接受的,当然也是在提醒我们该好好学习英语了,如果能让年级4个班的同学自己选择英语授课还是中文授课就好了,大家各取所好,也不至于浪费了教学资源。3挺不错的,毕竟第一次全英文授课嘛,老师上课也挺认真,课件做的也很好,课堂研讨小测试小论文什么的安排考评都很正规,感受到了美国式的教育还是挺好的。可能老师照顾到大家的英语水平吧,要求的不是很严格,我们的英语确实是一大障碍,如果英语再好一些,可能授课和学习效果就更理想了。4第一次接受专业课采用英语授课形式,感觉挺新颖的,presentation搞得也挺好,评分也挺公平,包括平时的小测试难度什么的都还可以,感觉只要上课认真听了应该没问题,只是感觉最后考试大家有懵了,只能说当时考试周太忙了,又是考试又是课设的,大家难以都认真对待了。5关于英文授粉尘防治课程的几点建议:
  1) 关于分班。由于同学们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分班不必按照行政班级的形式,外加年级同学人数不多,可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授课方式。这样英文比较好的同学和对英文授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英文班,便于英文授课的顺利开展。
  2) 课程内容。粉尘防治属于专业课,教材中专业词汇较多,为了避免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师生之间可以多展开互动,可借鉴国外大学课堂的授课方式,当然这是在做到第一点的基础上。
  3) 英文授课是有必要存在的。61) 英文基础:学生层次差别大。认真听的听不懂,何况不认真的更多。
  2) 教学资料:资料太多。应当划分是拓展阅读部分,还是核心必会部分。
  3) 课堂教学:现在是主要是英文需要时加中文介绍。每个知识点介绍的话需要少而精,以保证将一条会一条。重要以课堂依次点名回答,确认学生吸收为准。
  4) 口头演讲展示:效果较好,能选出一部分认真学习的同学。
  5) 考试难度:因为专业词汇较多,要是准备考试变成了背单词,所以选择题可能更適合,认识懂得就可以了。少量必背的填空,最后加点自由发挥的拓展题。4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鉴于本次课程为首次在安全工程专业内进行的全英文教学的试讲及专业训练,课程的建设体系、考核方式等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认识和实践上与国外高校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课程在立足学校学生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与高水平学校或是国外起点不同。根据上述分析,为提高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采取引进、编写并使用合适的双语教材、加强英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构建课程“学·教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分级教学”的授课方式与构建科学合理的全英文课程体系等策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通常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全英文教学应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国外的原版教材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案例教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并学习的地方。当然,英文教材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些不便的地方,例如原有的知识要点知识的积累体系国内有较大区别,教学重点相对凌乱,分布于英文书上的各个章节,教材相对讲授很细,往往都是大部头的书居多,不便于课堂教学。这种内容编排方式不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还需要加大功夫,在教材内容的选择,知识点的编排,课程教学需要,课后拓展阅读等方面要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既要满足英文的需要,又使得学生容易上手,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对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在制作课件方面,教师可以将一些连接外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改编教材之间的注释,放置在课件上,充当过渡性的材料。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看课件的效率,也能改变教学模式死板、单一的情况,还能部分弥补教学中部分口语不足的缺点。
  3) 教师是决定全英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选择并培养适合课程教学队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校、学院应结合现有教师的状况、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学校的综合实力等因素,采取课程质量指导和把关。也还可以通过聘请外籍相关专业的专家、外资企业单位一线人员来课堂进行短期授课交流来加强课程质量。
  4) 教学目标与“学教结合”评价体系之间形成合理的双向互动关系。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然后进行评价。检查学与教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诊断学与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从评价结果中得到的反馈意见又是调节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5) 此外,教学技巧上多强调使用演绎法来安排教学内容,国外课程教学强调从一个问题出发,激发读者思考,然后加以总结,得出对应的概念或原理,最后在进行总结,宏观揭示。呈现了一种知识理解的跳跃性思维,这一点的恰当使用可以激发学生拓展学习兴趣。
  6) 学生英文水平直接与其理解。内容的能力相关,经过调查,两个班学生六级通过约15人(20%),四级通过约50人(67%),其他人员没通过等级考试15人(20%),英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可以发现,9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数量仍然不少。同时,小于60分的绝对数量也不少;建议实行分级教学,使参加全英文课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学课堂。这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授课课程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地尊重教学对象的个性和差异,才能达到教学本应有的良好效果。
  7)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本次课程共计安排了4次课堂小考试:1次学生小组报告、1次分组报告作业、1次个人写作、1次期末考试。学生口头报告几乎全部能用英文阐述,且笔头作业完成的质量相对较好,超出原先预想。证明学生学习英文课程的积极性很高,也乐于接受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參考文献
  [1] 曲铭峰,龚放.哈佛大学与当代高等教育——德里克·博克访谈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119.
  [2] 吕林海.美国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改革思路及其启示——基于AAC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麦可思公司2012年关于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相关职业的人数仅次于销售,在所有职业中名列第二。然而近几年来会计专业学生的失业人数也位居所有专业的前列,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要求,高校会计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升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素质以满足社会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整合思维”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为一体,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思维和综
摘要: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著《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化、理论化的文学作品。刘勰继承了先秦两汉至魏晋齐梁中优秀文学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自身的理解和“唯物析中”的态度才创作出了这部旷世著作。古有“体大而虑周”,现有“中国文论第一书”的评价。《风骨》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篇目以及文学理论之一,对后世有着极大影响。本文试从《风骨》文章内容着手,分析出刘勰对于“风”、“骨”的含义以及“风骨”蕴
“如今,共享概念已不是新詞,把它运用到农业场景,发展“共享农庄”,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是共亨的核心定义。如今共享概念已经不是新词,把它运用到农业场景,发展“共享农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什么是共享农庄  简单地讲,“共享农庄”就是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件房恨据需求改造成为田园生活、度假养牛、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以专业竞赛赛车的研制为重要平台,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体系,成立了燕翔车队大学生创新室,形成了由指导教师负责总体组织、管理、立项指导,部门部长负责项目的申请、答辩、项目管理和具体实施,车队管理层负责召集立项会议,以高年级学生培训
[摘要]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正受到新媒体时代、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转型等诸多时代背景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要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取胜,高校仅仅依靠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前沿阵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从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客体两个维度入手,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性教育,巩固好高校意识形态之战的大后方,“前后夹击”,捍卫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安全。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校园文
[摘要]郑秉洳先生提出和阐发了系统的“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并把这种理论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具有开拓创新的性质。郑先生的这一基本理论、实践及其本人的人品、精神和思维方式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教育;优化学习素养;兴国教学法;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CDIO教学模式,引入案例式教学法,从教学理念、内容及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初步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CDIO;案例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6003  0引言  [HJ40x]随着我国环境形势的
[摘 要] 基于新形式下经济发展对化工人才的要求,分析了高等院校化工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对高等院校化工实验教学环节的完善和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化工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
[摘 要] 针对大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被动学习的现状,设计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专业课主动式教学模式;确定归纳式及归纳-演绎式综合教学法;规划多种相互融合的教学形式。通过“特种加工”专业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主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素质。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建构主义;CDIO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
[摘 要] 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兴起已有十来年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规范化、系统化,专题组式教学模式推行的必要性以及专题组式教学的实践与成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这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组式教学;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