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建设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基于此,本文对化学反应工程的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修订和改革,期望该课程支撑化学工程及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能力的达成.同时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此研究中对《结构化学》课程中涉及的线性代数知识点进行了完整的剖析,并指出化学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优化线性代数在化学类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线性代数作为一种有效工具,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线性代数的实用性,进而提高结构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我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思考,分析了本课程的教学问题与现状,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与实验相结合等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本校基础化学课程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OBE理念结合BOPPPS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方法.主要从教学团队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为应对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教育部设置了新工科专业,引发了高校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产生的新工科专业,而新能源材料概论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以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范例进行实践探索,针对新能源材料概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初步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应用到高校教学上.我们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环境科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虚拟仿真手段的引入,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为了从根源上降低污染、减少危害、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同时也为了使高等院校有综合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了我校正在实施的绿色化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研究了综合化学实验在绿色环保理念下的实施思路、实施方法和策略,以为今后相关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工程性极强的课程.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形势,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OBE)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设计了新的“生物分离工程”教学过程,优化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和课程考核体系,在分析课程考核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持续改进方案.本文可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疫情期间,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对线上教学实践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促使线上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了线上教学,以此为契机,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试图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常态化,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构建有效课堂,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以结果导向型教育理念为基础,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化工类课程进行融合,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面向企业和设计院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人才.
物理化学实验课是四大化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实验课程,在激发学生创新和适应运用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来看,我校目前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水平尚未达到一流学科所要求的水平.本文以目前我院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上进行一些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为建设一流学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