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充分了解学情,落实主体地位
要想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环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我们以往在备课时,主要是备教材、备教法等,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备好相应的教学策略,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累,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定准学情,找准教学起点,依据学生差异,以学定教,因需而导,因学而导,是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和谐氛围,师生平等对话
课堂上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互动对话,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氛围里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由表达、张扬个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热情、公正、平等地关爱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与关爱。平等与关爱,也体现在教师能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上,赞赏地接受其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做到心里有学生,不能“唯我独尊”,要真正把学生视为和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和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中进行互动对话,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尊重他们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自我体验的平等对话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丰盈,教学富有激情
“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句话也许有些偏颇,但它却鲜明地指出了激情对于教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绝不能没有激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力求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那么激情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是文本。教师首先要理解课文,让文中的美好情感深深地打动自己的心,并把自己的激动心情通过教学语言表现出来。上课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语气要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融为一体,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就非常有激情。窦老师将自己内心对文本的感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均外显于她的言行举止,用语言表情、眼神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她的引领下,不时与文本产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课堂之旅激情四射,从而达到知识与精神的同构。当然,名师课堂激情的燃烧、语言的美丽离不开她本身拥有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年轻的后辈在羡慕的同时得加强学习,不断锤炼自身的语言。课前精心设计导语,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扣住学生感情的脉搏,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在各教学环节之间,教师有必要精心设计过渡语,吸引学生自然地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之中。结束课堂教学时,还要精心设计总结语,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读中感悟
学贵有疑。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带着问题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的来源绝非出自教师之口,而应当是学生思考后总结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再稍加提炼出一两个重点问题学习探究。问题源于学生并高于学生,势必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保证问题的有效性,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一般质疑的方法有:一是围绕课题启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又能培养学中的质疑探究能力。二是在文章重、难点处质疑。一个关键的句子、词语甚至一个字都可成为发问点。三是从矛盾对比处引疑。四是问在文章空白处。此外,还可以从课文的语言运用、思想内涵、内容的前后联系、写作目的、布局谋篇甚至从标点符号上发问。教师要努力使课文“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从而抵达语言深处,感受主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质疑和感悟积累的独特性,千万不要追求标准化答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充分了解学情,落实主体地位
要想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环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我们以往在备课时,主要是备教材、备教法等,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备好相应的教学策略,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累,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定准学情,找准教学起点,依据学生差异,以学定教,因需而导,因学而导,是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和谐氛围,师生平等对话
课堂上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互动对话,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氛围里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由表达、张扬个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热情、公正、平等地关爱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与关爱。平等与关爱,也体现在教师能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上,赞赏地接受其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做到心里有学生,不能“唯我独尊”,要真正把学生视为和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和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中进行互动对话,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尊重他们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自我体验的平等对话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丰盈,教学富有激情
“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句话也许有些偏颇,但它却鲜明地指出了激情对于教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绝不能没有激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力求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那么激情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是文本。教师首先要理解课文,让文中的美好情感深深地打动自己的心,并把自己的激动心情通过教学语言表现出来。上课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语气要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融为一体,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就非常有激情。窦老师将自己内心对文本的感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均外显于她的言行举止,用语言表情、眼神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她的引领下,不时与文本产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课堂之旅激情四射,从而达到知识与精神的同构。当然,名师课堂激情的燃烧、语言的美丽离不开她本身拥有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年轻的后辈在羡慕的同时得加强学习,不断锤炼自身的语言。课前精心设计导语,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扣住学生感情的脉搏,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在各教学环节之间,教师有必要精心设计过渡语,吸引学生自然地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之中。结束课堂教学时,还要精心设计总结语,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读中感悟
学贵有疑。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带着问题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的来源绝非出自教师之口,而应当是学生思考后总结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再稍加提炼出一两个重点问题学习探究。问题源于学生并高于学生,势必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保证问题的有效性,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一般质疑的方法有:一是围绕课题启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又能培养学中的质疑探究能力。二是在文章重、难点处质疑。一个关键的句子、词语甚至一个字都可成为发问点。三是从矛盾对比处引疑。四是问在文章空白处。此外,还可以从课文的语言运用、思想内涵、内容的前后联系、写作目的、布局谋篇甚至从标点符号上发问。教师要努力使课文“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从而抵达语言深处,感受主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质疑和感悟积累的独特性,千万不要追求标准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