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分析了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现状,提出了进行任职教育改革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构建模块化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的双向交流制度,强化部队与院校之间的协作,建立协调统一的任职教育体系等一系列任职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任职教育 科学观念 模块化 双向交流 协调统一
一、引言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从性质上来讲,是建立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的特殊职业教育,当代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军事教育逐渐分离。发展军事任职教育是我军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军乃至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大力搞好军事任职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推进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培养“五支队伍”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任务的调整变化为依据,以实施人才强军战略为契机,深入研究各院校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成长规律,牢牢抓住建设、质量、特色这一院校教育的主题,努力构建起与部队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相适应、岗位军事任职教育特色鲜明的新型军事任职教育体系。
任职教育注重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任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是使学员形成胜任某种岗位的能力或任职技能,因此,培养任职能力是任职教育的核心。我军的任职教育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外军职业军事教育相比,我军院校任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即针对我军院校任职教育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观念亟需转变
新型任职教育体系的建立,使任职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首先,军官逐级培训和岗位任职教育的需求,使院校与部队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之间互动与合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其次,岗位任职教育的发展,使军官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更加明晰,进校学习的机会和次数增多,岗位转换和晋升使用的机会也在增多。基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管理者对于军队任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思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可行,这对任职教育院校来说至关重要。从当前任职教育改革的实际看,更新观念、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型是首要问题。
(二)教育活动结合松散
首先,教员与学员之间结合不紧。教员对学員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能力的认识不够,而学员往往习惯于直观认知和体验认知,在教员采用既定的方法、既定思维习惯进行教学时,大多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其次,教学与管理环节结合不紧。教学与管理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来实施,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在实际中,教员只负责课堂上的教学,对学员认知情况、学习效果不能随时跟进。最后,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不紧。理论教学以教员课堂讲授、灌输为主,实践教学以学员具体实践、理解吸收为主,任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是学员专业技能、业务能力提高的关键途径。现实情况下,有的教员在理论教学中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抽象、空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外,我军用于实践教学的实验室还比较落后,施训装备还不齐全,而部队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快,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作为任职教育的教员要能胜任教学工作,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教育教学技能,更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所以,任职教育的教员一般要具有“院校—部队—院校”的工作经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适合于任职教育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当前大部分教员是从院校到院校,没有基层部队任职经历,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专业岗位实践性知识,结果导致应有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四)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军院校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分类设置,较为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然而任职教育的时效性要求长,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对学员进行系统教学与训练,只能本着“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灵活而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就目前来看,任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还停留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层面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时效性差,课程内容重理论、缺乏实践性,致使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不强。
(五)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
在实施任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应主要以实践性、参与性教学方式为主,应该把理论学习与岗位任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利于形成和提高学员的实际任职能力,才能满足任职教育最终目的。从目前任职教育的教学情况看,由于教员知识结构的缺失、教学能力不足或原先教学习惯的不良影响等条件所限,部分教员不能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和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员还是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热衷于把学科的理论体系讲清楚,注重基本原理的阐释和记忆,忽视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三、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一)树立科学的任职教育观念
一是适度超前的教育观念。任职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宁可人才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才”的思想,准确前瞻和把握未来战争发展变化规律,正确处理当前岗位任职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站在“明天战争”的基点上,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适应未来任职需要的军事人才。二是紧贴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育人观念。任职教育要避免按照学科化的思路开展教学,应着眼岗位任职需要,打破各学科界限,实施联合教学、努力培养“复合性”的军事人才。三是系统的育人观念。任职教育要遵循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着眼岗位迁移和职务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设计,实现各级培训的有机衔接,科学划分同专业各培训层次之间界线,使逐级培训合理有效,落到实处。 (二)构建模块化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一样,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手段,被多种课程模式所使用。国内引进的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也使用了模块化手段。模块化课程以岗位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然后把课程内容进一步分解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是独立的教学单元,通常几周内就能学完。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在职业教育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地组合不同的模块,学员可根据培训大纲及其考核标准把自己已经掌握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便可把该部分从培训内容中去除,不再重复学习。首先,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每一位学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从而确定每一位学员学习的科目,确定每一位学员的适合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员、不同任职岗位、不同任职目标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组合。其次,要关注现代战争的发展动向、当前军事变革的发展动态,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和部队当前实际情况与今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完善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双向交流制度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培养适应岗位晋升而进入任职教育培训的学员,其关键在于院校要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丰富部队经历经验、了解部队及学员需求、适应任职教育特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外军院校教员队伍交流制度已形成多年,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军院校教员队伍交流制度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还存在制度不完善,代职和交流的渠道不畅,规模小,形式单一的问题。因此,学习和借鉴外军经验,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院校教官与部队干部双向交流的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员赴部队代职的范围、突出代职岗位的多样化。二是拓宽院校教员的来源渠道,設法选调一些学历高、具有教学能力、熟悉作战部队、熟悉武器装备的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到院校任教。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职和交流形式。在代职人员的选择上,按计划每批次安排的代职教员要有不同年龄层次和职务等级;代职的形式不仅要有短期的代职锻炼,还要有长期的岗位任职;交流的形式要改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或循环流动,一方面要把部队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调到学院任教,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荐优秀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形成院校与部队人才交流的良性循环。
(四)院校与部队协调统一的任职教育体系
任职教育核心思想是“突出或强调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反映了教育与职业的密不可分的客观规律,要求院校教育训练与岗位实践协调一致。通过建立院校与部队协调统一的任职教育系统,使参加任职培训的学员能在学习中思考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院校与部队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针对每个专业依托部队设立一个长期的实训基地,使学员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到该基地进行真正的锻炼,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院校与部队合作进行任职教育教学。聘请部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院校有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审定、制定和调整具体教学工作,使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切实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导向。第三,强化院校为部队服务职能,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针对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方面深入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院校和部队进行教学。只有院校教学和部队实践紧密配合,才能使任职培训学员得到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得,才能促进任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宝云.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实践回顾.军队政工理论研究[J],2008(8).
[2]王春茅,田佳,方慧中.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世界职业技术教育[J],2013(1).
[3]欧建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军之路.国防教育[J],2013(3).
[4]刘立洁.借鉴外军经验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海军院校教育[J],2006,16(4).
(作者单位:装备学院 北京)
[关键词]任职教育 科学观念 模块化 双向交流 协调统一
一、引言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从性质上来讲,是建立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的特殊职业教育,当代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军事教育逐渐分离。发展军事任职教育是我军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军乃至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大力搞好军事任职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推进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培养“五支队伍”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任务的调整变化为依据,以实施人才强军战略为契机,深入研究各院校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成长规律,牢牢抓住建设、质量、特色这一院校教育的主题,努力构建起与部队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相适应、岗位军事任职教育特色鲜明的新型军事任职教育体系。
任职教育注重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任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而是使学员形成胜任某种岗位的能力或任职技能,因此,培养任职能力是任职教育的核心。我军的任职教育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外军职业军事教育相比,我军院校任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即针对我军院校任职教育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观念亟需转变
新型任职教育体系的建立,使任职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首先,军官逐级培训和岗位任职教育的需求,使院校与部队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之间互动与合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其次,岗位任职教育的发展,使军官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更加明晰,进校学习的机会和次数增多,岗位转换和晋升使用的机会也在增多。基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管理者对于军队任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思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可行,这对任职教育院校来说至关重要。从当前任职教育改革的实际看,更新观念、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型是首要问题。
(二)教育活动结合松散
首先,教员与学员之间结合不紧。教员对学員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能力的认识不够,而学员往往习惯于直观认知和体验认知,在教员采用既定的方法、既定思维习惯进行教学时,大多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其次,教学与管理环节结合不紧。教学与管理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来实施,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在实际中,教员只负责课堂上的教学,对学员认知情况、学习效果不能随时跟进。最后,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不紧。理论教学以教员课堂讲授、灌输为主,实践教学以学员具体实践、理解吸收为主,任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是学员专业技能、业务能力提高的关键途径。现实情况下,有的教员在理论教学中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抽象、空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外,我军用于实践教学的实验室还比较落后,施训装备还不齐全,而部队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快,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作为任职教育的教员要能胜任教学工作,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教育教学技能,更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所以,任职教育的教员一般要具有“院校—部队—院校”的工作经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适合于任职教育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当前大部分教员是从院校到院校,没有基层部队任职经历,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专业岗位实践性知识,结果导致应有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四)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军院校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分类设置,较为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然而任职教育的时效性要求长,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对学员进行系统教学与训练,只能本着“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灵活而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就目前来看,任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还停留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层面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时效性差,课程内容重理论、缺乏实践性,致使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不强。
(五)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
在实施任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应主要以实践性、参与性教学方式为主,应该把理论学习与岗位任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利于形成和提高学员的实际任职能力,才能满足任职教育最终目的。从目前任职教育的教学情况看,由于教员知识结构的缺失、教学能力不足或原先教学习惯的不良影响等条件所限,部分教员不能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和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员还是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热衷于把学科的理论体系讲清楚,注重基本原理的阐释和记忆,忽视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三、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一)树立科学的任职教育观念
一是适度超前的教育观念。任职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宁可人才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才”的思想,准确前瞻和把握未来战争发展变化规律,正确处理当前岗位任职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站在“明天战争”的基点上,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适应未来任职需要的军事人才。二是紧贴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育人观念。任职教育要避免按照学科化的思路开展教学,应着眼岗位任职需要,打破各学科界限,实施联合教学、努力培养“复合性”的军事人才。三是系统的育人观念。任职教育要遵循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着眼岗位迁移和职务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设计,实现各级培训的有机衔接,科学划分同专业各培训层次之间界线,使逐级培训合理有效,落到实处。 (二)构建模块化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化与综合化一样,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手段,被多种课程模式所使用。国内引进的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也使用了模块化手段。模块化课程以岗位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然后把课程内容进一步分解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是独立的教学单元,通常几周内就能学完。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在职业教育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地组合不同的模块,学员可根据培训大纲及其考核标准把自己已经掌握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便可把该部分从培训内容中去除,不再重复学习。首先,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每一位学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从而确定每一位学员学习的科目,确定每一位学员的适合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员、不同任职岗位、不同任职目标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组合。其次,要关注现代战争的发展动向、当前军事变革的发展动态,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和部队当前实际情况与今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三)完善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双向交流制度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培养适应岗位晋升而进入任职教育培训的学员,其关键在于院校要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丰富部队经历经验、了解部队及学员需求、适应任职教育特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外军院校教员队伍交流制度已形成多年,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军院校教员队伍交流制度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还存在制度不完善,代职和交流的渠道不畅,规模小,形式单一的问题。因此,学习和借鉴外军经验,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院校教官与部队干部双向交流的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员赴部队代职的范围、突出代职岗位的多样化。二是拓宽院校教员的来源渠道,設法选调一些学历高、具有教学能力、熟悉作战部队、熟悉武器装备的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到院校任教。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职和交流形式。在代职人员的选择上,按计划每批次安排的代职教员要有不同年龄层次和职务等级;代职的形式不仅要有短期的代职锻炼,还要有长期的岗位任职;交流的形式要改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或循环流动,一方面要把部队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调到学院任教,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荐优秀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形成院校与部队人才交流的良性循环。
(四)院校与部队协调统一的任职教育体系
任职教育核心思想是“突出或强调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反映了教育与职业的密不可分的客观规律,要求院校教育训练与岗位实践协调一致。通过建立院校与部队协调统一的任职教育系统,使参加任职培训的学员能在学习中思考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院校与部队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针对每个专业依托部队设立一个长期的实训基地,使学员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到该基地进行真正的锻炼,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院校与部队合作进行任职教育教学。聘请部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院校有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审定、制定和调整具体教学工作,使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切实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导向。第三,强化院校为部队服务职能,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针对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方面深入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院校和部队进行教学。只有院校教学和部队实践紧密配合,才能使任职培训学员得到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得,才能促进任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宝云.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实践回顾.军队政工理论研究[J],2008(8).
[2]王春茅,田佳,方慧中.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世界职业技术教育[J],2013(1).
[3]欧建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军之路.国防教育[J],2013(3).
[4]刘立洁.借鉴外军经验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海军院校教育[J],2006,16(4).
(作者单位:装备学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