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我见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w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创新 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广西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我国英语词汇教学存在许多不足,学生词汇量严重匮乏,阻碍了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改变词汇教学方式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是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词汇量 学习策略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就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据理查茨(Riohar
期刊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
期刊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好坏、成绩的优劣及综合素质的高下。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 思维 诱导 发挥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上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科技运用和创新的意识,体验到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快乐。每位教师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追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新
期刊
习惯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抱怨和指责的我那天却一反常态。下课铃声一响,我便带着满脸的灿烂款步走出教师,激动的心情很久都无法平静。在往常的课堂上,我总是满脸冰霜,态度严厉,学生课堂行为稍有“越轨”,我便不惜以最刺耳的言辞进行“训诫”,因为不管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教学效果都让我感到不满,甚至失望,而那天却不同。  上课铃声响过,我便带着满脸的严肃步入教室。简单行礼之后我向同学们布置了这节课的任务。“同学们
期刊
摘 要:听读说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总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这四个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既要把每个方面抓得好,又要使四个方面配合得好,切不可轻视或偏废某一方面。  关键词:语文 听 说 读 写    听读说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英语教学法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新教育的新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英语 发掘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也并非是教材中知识呈现方式的直接翻版,这是数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数学知识内部的广泛联系性及数学的多重表示的特点,使得知识系统可以表现为复杂的网络状形态;数学的另一特点是知识的层次性,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累积的,低层次的知识往往可以被较高层次的知识吸纳或包容,用低层次的方法组织的活动可成为高层次的分析对象,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洞悉。高层次的知识往往对低
期刊
摘 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本,就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就是教育和人才。那么,历史教学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我认为,历史教学要勇于站在时代的前列,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的人才。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思维    时代在进
期刊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