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峰,上课铃响了,现在是英语课。你还在写什么?”几个调皮的学生笑着说:“写情书!”“写情书?写给谁呀?”“他写给六(2)班的女生。”“哦?还把情书写到别班了?”没想到课前几句我认为是调侃的闲聊,让我后来的英语课堂教学很尴尬。
  邓峰同学原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就不高,从这堂课以后,他上课不用心,喜欢与周围的同学说闲话,课堂上还经常与我唱反调,课后遇见我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我几次找机会与他沟通,他也不说话,排斥学习。三个星期后的一个休息日,邓峰同学突然在班级QQ群上主动与我打招呼。我们聊了几句后他直接问我:“你想知道我上英语课故意不听讲的理由吗?”我猜测了好几个理由,都被他否认了, 最后他才告诉我,是误会他“写情书”这件事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我这才恍然大悟。
  在深深的自责过程中,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思考了关于教师如何随时随地保护学生自尊心的问题,总结了几种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方法。
  一、 批评学生时老师要心平气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生毕竟还是儿童。作为一名老师,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能以破口大骂、扇耳光等简单粗鲁的方式对待学生,我们应该控制情绪指出他的错误,让其改正,也许批评是免不了的,但如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认识错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地分析对与错,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服口服,欣然接受。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可以让他们唱一首歌,读一段优美的文字,做一件好事,以此方式来帮助他们改正。总之,教师批评学生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
  二、课堂提问时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既能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畏惧心理,又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深浅层次、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回答对象。难度小的问题,让基础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回答,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同学中赢得面子。后进生如果鼓起勇气尝试回答问题,老师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课文中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或尖子生回答,就有助于他认真思考,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不至于使学生困回答错误而失去面子、没了自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正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学生的答案具有发散思维或具有创造性,老师要立刻抓住这个闪光点评价这位学生,甚至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大闪光点,这是保护学生自尊心的一剂良方。
  三、集体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现在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各有所长。在集体活动中,老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强项,体现他们的价值,让他们减少失败,体验成功。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把一个学生的缺点和毛病公诸于集体,是一种非常细致的事情,要很有分寸,讲究方法,要有很高的技巧。”就像我对待邓峰的案例,如果我不当着全班50多位同学的面揭露他“写情书”,如果我暂时替他保密,课后单独找他交流,就不会伤害到这个13岁学生的自尊心。在大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失败,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应该讥笑失败者,伤害其自尊心,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寻找失败的原因上来。
  四、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不同的纠错方式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性格差异。教师首先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获得应有的发展,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坦率,对于他们的错误可采用急风骤雨式的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可让他们彻底省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愿与别人交往,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对待这类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和风细雨的说服教育,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来改变冷漠感反应。针对敏感世故的学生,我们应采取耐心启发的方法,促使他们认识和改正缺点、错误,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纠错方式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五、当着家长的面要多夸学生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老师需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其目的是希望取得家长的配合、理解和支持,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每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一般情况下,家长是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学生也最讨厌你在家长面前告状。学生是夸出来的,而不是责骂出来的。老师与家长谈话时要注意语言技巧,用词要恰当,既要把问题说清楚,又要避免家长的反感和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尽量转告家长学生在校期间点点滴滴的进步,适当地放大学生的优点,甚至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要用期待的语气委婉地表达给家长和学生听。例如,学生近段时间学习比以前更努力,对人有礼貌,如果在某方面注意自己的表现,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喜欢你!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能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期待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朝着“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的目标发展,也可以避免学生回家遭到父母批评而怪罪老师。
  我深刻感受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长期工作,一不小心就会伤着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培养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让我的学生勇敢地笑着面对挑战。
其他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态急剧变革,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本文从这一时期改革的内容、性质和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这些改革的同与异,特别强调了它们的共同性。从而,总结了几点有益的启
【正】 “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象鹰那样高”,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对德国和波兰无产阶级的伟大女战士——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的赞
许多人认为口才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武器之一,口语表达能力强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表现出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素养就是能够满足孩子们的生活需要,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素养。而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就需要把生活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有机地联系起来,立足课堂去寻找生活因子,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知识,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语文
《民法典》在编纂体例上采取了德国的“潘德克顿体系”,最大特征是以提取公因式的方式构建一个统摄整个民法典的总则编。本文重新审视了民商法的关系,观察在我国在立法上仍然
著名特级教师王兰老师说:“语文课不是平摊的,而是立体的。”立体课堂是由语言表达、思维训练、情感活动三大支柱支撑起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形式,它理所当然地富有更广阔的视界和更厚实的内容。语文老师的责任在于让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健康的情感得到陶冶。一堂课,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假如学生在语言、思维和情感方面一无所获,那么这堂课也是不成功的。  一、立体课堂:阅读教学应然的行
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界限在于是否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是否实现帕累托最优。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则导致市场失灵,此时,政府干预目的则是纠正弥补市场失灵,而完全竞争市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社会主义市场
“文本”一词中的“本”,我理解其中有“根本”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一、目标设定再精准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的是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往往对照课标,这样把目标定得高而多,其用心无可厚非,但须知教学时间是个定数,厚此必然薄彼,如蜻蜓点水,哪一项也
本文以“首次边界谈判与签约”、“发展贸易的互利原则”,“厚待来华传教士”三方面内容,论述康熙帝在中俄交涉中,躬亲其事,提出原则,维护了本国权利,发展了双方关系,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