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学习数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用哲学的观点可以将其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中得到发展、学会发展,就要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狠下功夫,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课堂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但问题没有探索性。可见,学生确实缺少问题意识,基本上课堂里是教师问、学生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的起点是疑问”,他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发明的基础,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能促进学生智能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应确立下面三个观念:
  1.确定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工作的航标,又是教学工作的归宿。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改革过去课堂教学目标的结构,确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新型目标结构,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的灵魂,以这一灵魂目标统率其它诸目标,指导学生与教师的活动。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首先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者,使学生敢于自由发问。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迎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给予启发。再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思维碰撞产生更多问题。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组织适合学生的生活性、情境性、研究性的学习素材。学生头脑中问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情境,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意识潜能,使问题的潮水更加“汹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具有“先天不足”。比如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相吻合。又如,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写得十分详尽、生动活泼,这些都增加了学生探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改造和充实所教内容。比如在新知引入时,通过竞赛、故事等形式设置问题情境;在探究新知识时通过类比、归纳、猜想设置问题情境;在应用知识时,设置实际生活情境,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标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训练,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教给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
  1.求解型: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某个概念、某种方法是什么的疑问。
  2.研究型:从深入理解某个概念、某种方法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3.商榷型:对教材或注解或插图或方法有未尽善处提出商榷性意见的问题。
  第三,建立以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轴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轴线。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提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把课堂结构安排为:
  1.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具有三角形的实物提出问题:三角形的意义是什么?
  2.为学生提供长短不一的铅丝条,让学生自己搭三角形。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4.观察同伴搭成的各种三角形,提出: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5.为学生提供各种形状的三角形,通过量一量、分一分得出三角形内角特点。
  这样“以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轴”的课堂结构,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其他文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对作业部分也提出了要求,提倡老师们给学生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数学实践性作业既属于作业的范畴,又有明显的行为特
期刊
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深入理解和掌握。那是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我们教师在实际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时
期刊
一、单位摩尔法  根据有机物的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质量比),推算出1mol该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最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例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的质量为14g,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析:此烃的摩尔质量为Mr=14g÷ =28g/mol  1mol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这不仅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且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活动,同时也在塑造人的品格,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形态、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等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提高未来公
期刊
摘 要: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细节问题,时刻撞击着教师的思想,闪烁着教师对自我审视的思维光点。我们尝试以“提问法”引领研训活动,细心关注“小”问题、“实”问题,让研训“以小见大”、“返璞归真”。搭建教师自主提问的平台,通过自主交流、同伴教研、互补解决等方式激发教师主动提问的兴趣,帮助教师在研训中流淌激情、激发创造、挥洒智慧,走出“被动解答”的禁锢,迈向“主动提问”的新境。  关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使学生学会自行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行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认识方法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知识,我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行探索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扎实有用的数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则通过笔者自身在教师行业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方法  一、注重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一节课要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听睡着了或开小差干别的事情,这节课你应反思自己。反之,如果使学生有兴趣、快乐地参与,变被动于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  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要运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情境中。如在教学文言文《学弈》时,我用《聊斋志异》中的《狼》导入新课。之所以选择《狼》是因为
期刊
高中的政治课必修教材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大板块。而今我校《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已经结题,此项课题在湖北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许多成果都来自于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有的人没有看到或不了解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简单地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政治课教学还是传统的灌输。正是这些误解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已经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