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他能力的运用。同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而理解的实现更要通过自身积极的成熟的思维。单纯依靠听讲和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培养兴趣、调动内驱
  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语文阅读,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首先,我认为应以高中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学生科学地使高中语文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
  其次,丰富多样的教法也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故事、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如给同学讲刘半农用戏曲形式戏写劝学信,就使同学既感到轻松幽默,情趣盎然,但又寓意于笑谈之中,耐人寻味。
  二、掌握方法,注重感悟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如每课精选一个能够直通文章主旨并能激活思维的焦点,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课堂时间,师生参与共同讲析好这一关键,会击起课堂学习的层层涟漪。如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感悟能力的提高,不只是靠我们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的条分缕析来形成的,更多是靠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思维来形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文本的理解还是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语言材料开始的。语言材料积累越丰富,越有利于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也就越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养成读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还要注意指导朗读的技巧,读准语气,读出情感。
  三、发现问题,求异思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把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讲深讲透”,使学生离开课堂时没有问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的思维“轨道”走,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知识,因而大多是表面的记忆,缺乏主动性。课堂上看上去没有问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没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由于迷信权威,我们习惯于求同思维,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求异,以至于压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学贵有疑”,疑是辨的开始,有疑才有学的动力,才有学问的积累,也才有真知的发现。鼓励质疑,也正是拓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思维类型中最为重要的,它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课堂讨论,多元评价
  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尤其在深入学习时学生思维最易“卡壳”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深思或争辩,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恍然大悟”、“喜从中来”,不光可以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信息的交流量,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每个学生质疑和表达的时间与机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
  “评价是一盏灯,它能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目的是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激励,帮助他们在成功的快乐中形成喜欢阅读的内在动机。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针对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总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在将来步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高中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多年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不是保姆式,不是警察式,也不是保姆+警察式,而是同志+朋友式。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实践证明: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班级优秀,并且也愿意参加班级的管理。而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正确地充分地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指挥棒,把班级的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的开头,就好比一个人以什么样的面孔和你打招呼,是友好的还是狰狞的,是笑容满面的还是眉头紧皱的……不一样的表情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所以,一定要像化妆师或造型设计师一样,认真打扮,精心“包装”,把文章开头这张“脸”扮得靓丽无比,力争让阅卷者“一见钟情”,感觉“相见恨晚”。阅卷者眼前为之一亮,心情为之一振。可是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作文开篇的方法很多,比
期刊
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教材的内容设置更有利于教师在教法上进行突破,更有利于让语文课“活”起来。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一、要让语文课“有声有色”  语文课包含“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要训练“听”、“说”、“读”就要使语文课堂有“声”;要训练“写”,就要使语文课堂有“色”,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情色彩,文章体现出他
期刊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用标点串起来就简单得多了。作为一个刚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想和大家谈几点体会,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标点符号”。  善用逗号——注意欣赏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父母,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懂得欣赏学生应该是班主任的长处。做好了,班级工作轻松愉快。做得不够好,班主任就是救火队长。  一接到这个班时,临时叫康金平当生活委员,看他做事认真,就
期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刺激教师的求知需要  需要是有机
期刊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正式出版了。她也许不曾想到这会在当时引起社会的轰动,更不曾想到会给世界文学领地留下一百多年永恒的讨论话题。大量的评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简·爱的性格特征。在这当中尤以简·爱的命运结局为主,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看法。回到罗彻斯特身边之前的简已然是一个清晰的形象,因而有必要从她命运的结局来进一步探讨和丰富这个文学形象,而这种讨论事实上也正在继续。  关于这部小说的结局
期刊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的学生写记叙文的越来越少,写议论文的越来越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材遇上了问题:不能发现鲜活而丰富的生活素材,记叙文没法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我们的学生们就纷纷转向议论文,中心论点加上几组论据,说道一番,议论文就成了。  写人记事,选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材料选好了,文章的血肉齐备了,文章也就算大功将成了。记叙文选材,宜于关注一些小细节,因为我们身边大
期刊
一、勤于积累    很早的时候,朱熹就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考作文是对平时知识储备的检验,只有平时勤于积累,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考场上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那么只会陷入咬着笔头搜肠刮肚的尴尬之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素材,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勤于积累。要做到勤于积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很多学校中都在开展阅读教学,有的语文教师就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不是太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对阅读不太重视。其实这是错误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思想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充分的能动性,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
期刊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  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