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意识就是责任意识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是相互推诿认为与己无关,而是有责任意识,想一想我能怎样尽一份的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改进这个问题,哪怕是改进一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精进、越来越优秀。那么你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应该是自己的研究课题。”当老师们请教如何确定研究课题时,来自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中心的曲天立总会用他独创的“研究意识就是责任意识”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曲天立不但这样启发激励教师,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就是靠着这种研究意识和责任意识,曲天立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展开研究,也成就着自己的优秀。从2001年到现在,他主持的市级以上规划课题就有7项,还主持承担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等重要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本人也从一个普通教研员成长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名教师,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被国内专家称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之路的探索者”。
  传统文化教育要有新突破
  “我曾经听过一次小学五年级的课,坐在我身边的孩子能大段熟练地背诵《孙子兵法》,当我指着其中的一段问他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这个孩子却一脸的茫然。”这是曲天立在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年会上发言的一段话。他接着说,“我赞成让孩子多学点传统文化的东西,但死记硬背、机械读经的方式让我无法接受。所以当时我就产生了两个很大的疑问:搞传统文化教育就一定要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吗?搞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违背教育规律吗?于是我就想到我应该做些事情。”
  曲老师本人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爱好者,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却引起了他的担忧。于是在这种责任感之下,曲老师开始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研究。2011年他申报的全国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新蒙学识字读本的编创及其应用研究”获批准立项,2015年12月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验收,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
  在研究中,曲天立提出了“发挥传统文化多种教育价值和功能、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现代化开发、把广博浏览与精思熟读结合起来”等富有创新的观点,还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和维度。在这个思路下,曲天立公开出版了“新三百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本《读百诗 识千字》《读百家 诵千言》《读百书 志千载》,其中后两部书自2015年9月第1次印刷后,到今年9月已经是第5次印刷,累计发行近4万册,被选送参加了2017年4月举行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他本人也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理事、广州市传统文化推广协会会长。
  更难得的是曲天立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实施这一难点上的突破,总结提炼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议、悟、写、记、创”的模式方法,简易明了,操作简单,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让科研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
  曲老师最有影响的研究还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方面,他提出的“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观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成为很多学校开展校本研究的指导思想。中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先生曾在《教育文摘周报》上专门撰文,称其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之路的探索者”。
  “在这么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我常常被教师们对科研的执着与热情所感动,也常常为他们对科研的失望而惋惜,更为他们在科研上得不到应有回报而痛心。这使我感受到一种责任。长时间以来,这种责任一直在‘折磨’着我,使得我一直不停地在思考‘教师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研?’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曲天立是这样回忆他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深入研究历程的。
  为此他开始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思考,相继发表了10多篇关于如何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其中《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境界要提升》和《生子过多,子课题有问题》3篇文章连续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教育科研版上。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曲老师又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加工整理和提炼,进一步丰富化、系统化、理论化,完成了《研究是一种境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行动智慧》一書。本书2014年9月由国家一级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入名师培养工程系列。
  曲天立归纳指出,教育科研是教师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他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善”,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处于不同的序列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学是在研究中进行的教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就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不存在没有研究的教学,也不存在脱离教学之外的研究。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实现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也由此实现了自己专业的同步发展。
  激发教师更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研员,曲天立对其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有着格外清醒的认识。他说,“所谓指导, 并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也不是对别人指手画脚, 真正的指导是要以自己的思想激发起别人更深刻的思考。所谓服务, 也不是主动走进学校, 将所谓的新理念推销给教师并让他们接受, 而是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感悟并发现自己的思想, 进而改变其教学。”他特别强调要鼓励教师勤思, 帮助教师深思,促进教师反思,从而促进教师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师们在研究如何申报一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时犯了难,不知道应该研究什么。当他们向曲老师请教时,他不是直接告诉老师要做什么,而是引导教师们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他首先让每个人说说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由大家逐一进行讨论,看哪些值得深究且能够实实在在地展开研究。大家都觉得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问题很突出,也很普遍,最后一致同意选定“小学生成绩分化问题的研究”作为立项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们从中领悟到了如何寻找研究的课题。
  在新课改之初,一些教师感觉在教学中把握不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曲老师就给他们讲了“放羊的故事”来激发他们感悟。他说,羊群一会儿在这里吃草,一会儿在那里吃草,牧羊人让它们随意择食,就好比课堂上学生不断生发出故事,这就是“生成”;但教师一定要有一种清醒的意识,羊群可以边走边寻找食物,但牧羊人更清楚哪里的草最丰满肥美,所以为了让羊能吃到更多鲜嫩肥美的草,他就要不断扬鞭点击,把学生引导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去,这就好比是“预设”。这个贴切生动的故事,胜过很多长篇报告,让许多一线教师“眼前一亮”,对预设和生成多了几分顿悟。
  还有一次, 曲天立在课后和教师们座谈时, 针对教师不注意回应学生问题的现象,强调要注意倾听学生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 而且还要回应学生的问题。这时上课的那位老师马上就问: “那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怎么办? ”言外之意是如果学生提不出“好问题”, 岂不是干扰了教学?看到在场教师们都点头附和,曲天立马上意识到老师们心中的问题所在,于是好像不经意似地问道:“什么是好问题?你们所说的好问题指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话一出口, 老师们就愣了一下, 接着他又追问了如下问题:你们认定好坏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题?学生为什么不能提出好问题?……这一连串看似简单的问题,把老师们问得张口结舌, 但同时, 他们若有所悟的样子又表明心中确实生成出了一点什么。
  曲老师是一个喜欢挑战难度、不断突破自己的人。他很能写,公开发表的论文有40多篇,其中《减轻学生负担要有新举措》一文被社科权威期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还有两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他也很能讲,在省内外做过上百场的学术报告,以其独到深刻的思想给人以激励和启迪。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身体力行,以亲自上示范课的方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一节节生动鲜活的公开课展示出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生根,真正是一位上得了讲堂也立得住讲台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会)
  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去年10月我与同事赴武汉招聘新老师,有一研究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可能是因不太懂诗意和其内涵,又担心失分,就直接把这类题的分析方法、答题技巧分门别类写上当作“万能答案”。这是典型的把思想降低为技能、把方法论当作万能药吃,结果当然是这道题得零分。即使全部答对了,也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大量类似的例子:阅读理解文章、诗歌时,避开对句子及其背后生活画面的还原欣赏,缺乏真实的体验感悟,直
1月份获悉,武汉大学首届本科优秀教学業绩奖评选结果揭晓,150余位教师获奖,每人获3万元奖金。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用于奖励在本科(含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参评教职工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工作,教学质量优良。此次评选活动师生反响热烈,7天内有30万人次网上投票。(见《武汉晚报》)  此次武汉大学获奖的教师数量不少,可见只要认真教学,就有很
笔者主持的深圳市罗湖区软科学课题、罗湖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后列为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古诗词歌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实验”已经十年,在顺利结题的同时,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赏,并通过国家级专家(全国中语会原会长、现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教授,全国中语会原副会长、已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鐘樑教授,首都师大文学院饶杰腾教授)鉴定。用歌唱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
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请离爱情远点,请保持一个光棍的节操。——这是流传很广的反对早恋的机智说法。  男生单膝跪在女生的面前,尽可能轻柔地、“喵喵喵”地叫了三声,女生饱含深情地看着男生,抚摸着他的头说:“可怜的小猫。”——这是大学爱情课堂上的滑稽一幕。  最近有一张塞在课桌缝隙里的情书被传得很火,信是某高中男生于2010年写给一个名叫美佳的女生的。卷得极细的小卷,在那个隐秘缝隙里静
前不久,有幸作为广州市第三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赴芬兰研修、考察,同行18人,历时21天,深入芬兰中小学课堂深度交流,获益良多。芬兰研修,日程安排紧凑,难察时间飞逝。除了多达19场的专家讲座,我们一行人在三周的时间内还参观访问了五所中小学校——沃尔森小学(Vuores)、坦佩雷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学校(Tampereen normaalikoulu)、坦佩雷和万达学校(Etela-Hervanta kou
说是飞越海峡,不如说是飘落到宝岛。仿佛流沙河的蟋蟀,一跳跳过了台湾海峡。蔚蓝的天空还在心屏,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就平铺在飞机的翼下。仿佛一眨眼,台北桃园黄土地就在舷窗外向后翻滚,一如起飞时机场栅栏外的庐州大地。渐行渐远何尝不是越飞越近,一个多时辰,咫尺之遥,怎么不是一家人的距离——地理空间的,心理空间的,也是文化空间的。  文化空间的突出表现就是教育,教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教育理念植根于文
作者系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南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理事,舜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先行一步。现实情况是,老师们读过不少书,所以课堂教学,没有太多困难;教龄较长的老师还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很受学生欢迎。但说到写作,许多老师却无法垂范。在课堂上解读文本,指导写作,口若悬河;可要自己
面对互联网催生出的巨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本文以重庆聚奎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对关于翻转课堂的基本理解、优势所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如何克服实施中的问题与困境作几点思考。  一、翻转课堂是怎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借助信息化技术,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  还有野草莓、一滴滴红葡萄酒。  有条理地爬满流亡者  废弃的家园的荨麻。  你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你眺望时髦的游艇和轮船;  其中一艘前面有漫长的旅程,  别的则有带盐味的遗忘等着它们。  你见过难民走投无路,  你听过刽子手快乐地歌唱。  你应當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光,  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
一   有的老师曾经这样在办公室里哭诉:   “我这么辛苦地给他们上课,他们竟然还是这么乱!你说,他们对得起我吗?”   “我让家长来,是为了他的孩子,竟然说忙!真不像话!”   ……   面对学生和家长种种“没良心”的作为,老师们或者咄咄逼人、盛气胥之,或者满面失望、眼含热泪,于是,学生和家长由反抗到不满再到委屈再到抱歉再到愧疚再到保证,终至于感激涕零俯首帖耳了。相对于体罚而言,也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