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不会止步于疫苗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森通过并购进入新的领域是基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考虑的,是在做对的事,而不是豪赌。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命题,不可不察也。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公司,发展是硬道理,企业会被业绩、梦想牵引着向前走,也会被外部竞争的压力推动着向前走,所以既要考虑现实增长,也要谋求未来发展。鉴于这两个因素,沃森肯定不会止步于疫苗领域。沃森的志向是深入生物制药这个大行业,这也是我们要坚决进入血液制品、治疗性单抗和新型疫苗领域的根本原因所在。换言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从疫苗进入新领域,我们是经过充分思考和准备的,可谓谋定而后动,这使公司的内涵更丰富,沃森生物也实至名归。
  具体来讲,目前疫苗仍然是沃森主要产生利润的业务,所以继续做强疫苗这块基石业务是首要任务。在传统疫苗领域,我们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和雄厚实力,上市并储备了一批项目,但还缺新型疫苗部分,出手并购上海泽润就是为了快速弥补这块短板。而之所以进入血液制品行业,目的是要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血液制品现金流好,产生效益快,沃森这次买的大安制药是成熟公司,很快可以恢复生产并把产品推向市场,相当于买的是现成收益和利润。
  或者还可以这样说,沃森上市以后,仅靠内涵式的增长我们已经不满足,我们同时要进行外延式的(扩张)。事实上,很多行业都是通过并贿集中而发展起来的,这也是国外一些标杆企业发展的成们没有理由回避。况且我们现在有能力、有机会去买一个产品、一个公司,跟我们自行从研发做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一回事。并购企业与自行研发生产其实都是投资行为,都是要讲投入产出的。我们自己投资项目,需要自己搞研发,把技术成果产品化,然后转化为利润,实现这个过程除了有资金成本,还有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其结果其实与并购一样,无非后者更须具备资金实力,是花钱买时间而已。对沃森来说,投资效率重要,投资规模也很重要。
  我知道外界对沃森的质疑,但是我相信没有人会说我们买错行业,因为血液制品和治疗性单抗市场需求是刚性的,前景毋庸置疑,所以他们的质疑更多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把这些业务做得跟疫苗业务一样好。关于这方面,我想除了少数人别有用心外,主要是对这几个业务的关联度和我们团队还不太了解。
  疫苗与血液制品、治疗性单抗药物都属现代生物制药范畴,从疫苗业务向这两块业务拓展是标准的相关多元化,疫苗与它们技术上的协同性和契合度都很高,技术的偏离度不大,成功的概率很高。至于团队,我们的底气首先在于沃森的团队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不会有太大问题。其次,我们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有二十余年的行业从业背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者,我们具备吸引人才的基础和实力。企业靠团队能力,团队能力靠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固然重要,但是行业优秀人才的占有率更加重要。我们的人才观是以开放的理念在国内外、在全行业扫描寻求人才。如果我们要进入一个行业,就会把这个行业最优秀人才请过来。
  因此,沃森通过并购进入新的领域是基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考虑的,这个方向不会错,选择也不会错,是在做对的事,而不是豪赌。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风险,最大的风险在于我们的管理和执行力。
其他文献
曾有那么一个夜晚,我彻夜未眠,一直听任两种情绪轮番轰炸我疲劳的大脑,一种是失去的遗憾,一种是面对新挑战的焦虑,辗转反侧直待天光透过窗帘投在墙上。  那段时间,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未曾预料的转型,从健康科普记者转型到医药产业记者。工作的内容不再是解析某个健康相关的知识,介绍前沿的观念与科技,转而到了产业的分析。每操作一个选题,需要更多的关联知识,追溯更多的“前因”,分析更多的“后果”,对每个事件产生
期刊
裹挟在研发实力无比强大的欧美制药巨擘中间,位列世界制药企业榜十名开外的日本企业往往较少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然而其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制药强国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完成这一切,日本只花了不到50年的时间。追溯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不难发现,从“注重研发”到“积极走出去”,很多变革节点与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颇多相似之处,从这个层面上说,日本医药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与日本一水之隔
期刊
“面对时间,现阶段的人类除了俯首称臣,别无他法”。电影《少年时代》的这句台词道出了我们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但无论如何,我们在过去一年都有所收获,赢得成功或者从失败中获得经验,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再次驰骋生活的资本。  作为一名医药行业的记者,我的任务就是记录医药产业所发生的真实事情,但在寻找真相时总有些力有不逮。因为我们是第三方,没有参与到医药事件当中,所以一直以为从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或者从当事人
期刊
诞生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立足于中国动力的全球资产管理集团。这是步长、扬子江、复星的掌门人在主政企业20年后给自己的重新许诺。  中国民营医药企业开始有自己的历史了。激荡20年,步长所向披靡,2012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正式进入中国药企100亿俱乐部。复星管理着1500亿资产。扬子江2012年完成销售335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制药王者。  与此同时,我们对本刊的封面企业初略
期刊
2014年喧嚣不断,小市值公司集体爆发,并购一起接着一接。传统的投资医药板块的方式似乎不再有效,一线白马被抛弃,买入并持有股份的方式难以跑赢医药指数。“看估值不如看市值,看基本面不如看 K 线”的话语时而回响于耳边。  2015 年,行业仍处于变革期,政策层出不穷且变数极大。哪些公司更能让投资者踏踏实实的赚钱,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  传统投资方式被颠覆  医药板块 2014 年的投资似乎看市值就够
期刊
市场下沉主义,早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近年来上上下下的共识。而于在中心城市、三甲医院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跨国药企而言,却还谈不上任何荣耀。至少迄今为止,在基层市场,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跨国企业能像他们在大城市那样长袖善舞。  这当然再正常不过,面对一个甚少涉足的新兴市场,“速胜论”从来都是个伪命题,何况伴随医改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落地,基层市场的原有秩序经历了一个归零再重构的过程。市场变化之剧烈
期刊
十年来,在政府加大医疗保健投资力度的推动下,中国医械市场经历了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2013~2020年,中国医械市场将继续以14%左右的年增长率稳步增长。但随着医疗改革持续进行,中国医械市场的格局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最重要的三大变化包括:中端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土企业不断崛起;市场上的产品销售方式发生转变。  这些变化将为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同时带来宝贵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局面下,跨国
期刊
继续把深化医改作为中心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抓住关键问题,完善政策措施。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总体布局和要求不断推进改革。  在医药改革中,大力推进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要充分发挥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通过集团购买、增强谈判能力降低流通领域的“水分”。从基本药物开始,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所涉及的药物、设备和耗材开始,实行集中招标采
期刊
赛诺菲将基层医疗事业部完全独立运营乃业内首创,并以“一县一兵”的模式布局谋篇,抓住核心需求——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来切入市场。  折戟沉沙者在前,赛诺菲的举动着实令人诧异。  2011年底,赛诺菲成立了基层医疗事业部,主攻县医院市场。这是外资药企首次设立独立的业务运营部门来专门开拓基层市场。  该部门成立前不久,葛兰素史克刚刚关闭了成立了3年的社区医院事业部。更早些时候,西安杨森为开发广阔的中低端
期刊
我并不认为我们的创新是需要政府的资源来扶持的,我们真  正需要的其实是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创新”现在是一个热词,大家对之颇为关注,也很有热情。然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是众所周知的现状,可以说既缺少经验,也缺少教训,更没有太多的资源。比如我们的医药行业,虽然从增长来看在很多行业中排名靠前,但谈及创新,我们和欧美跨国公司的差距就像中国足球和巴西、英国足球那样悬殊;此外,我们比较急功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