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人才培养失效性的全面提升,冲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高校必须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力度,制定明确的专业实验人才培养目标,加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主要是站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角度上,提出了有助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TU-4;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06-02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行业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随着给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为了确保城市水资源规范化利用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升城市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运行自动化运行效率的提升,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出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我国水工业产业的迅速打造,对应用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了促进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高校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设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以下原则实施:
(1)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交流、社会适应等各方面能力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独立自主的实践教学提升,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2)构建整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首先,站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将实践教学体系内涉及到的各个学科与教学环节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快给排水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3)将建筑给排水工程知识作为专业课程的重点,加强建筑电气、暖通、空调等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建筑设备安装、运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4)设计环节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设计环节质量管理的力度,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和工程设计专业软件设计图纸的方法。这种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设计,对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给排水行业发展的步伐,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则为给排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但是,为了改善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现状,高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的力度。这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取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采取学校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融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由于現阶段,我国高校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仅仅是满足专业实验的相关要求,实验内容的陈旧使得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不断的增大,严重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2.1专业培养方案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给排水工程施工,是给排水课程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独立的课程,随着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及时的选修这一课程。还有一部分高校,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划分为不同的方向,出现了人才培养计划没有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内容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学生掌握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的力度,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施工课程体系问题
给排水工程施工所涉及到内容,其施工具备了给水厂、污水处理厂、泵站、给排水管网系统、给排水工程设备与仪器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土石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技术知识。由于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工程经济或者工程经济学等课程,与给排水工程施工工程课程结合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影响施工类学科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2.3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使用的给排水工程教材,与以往的给排水工程教材相比较来说,其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和完善。给排水工程教材中,涉及到了警示牌工程建筑的施工、管道工程施工、给排水常用设备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还融合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相关的知识。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学生学习给排水工程专业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多数高校针对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课程的课时大多都在24-48学时之间,如果要求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有些不现实。此外,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对授课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高校针对此类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课堂教授的阶段,使得学生无法形成更加直观的工程施工概念。
2.4老师和学生的职业定位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浇水主要是以科研或者教学为主,而很少有教师进行给排水工程施工的专业实践和研究。所以,使得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重理论、重研究、轻实践、请技术的现象。再加上很多学生始终认为施工管理工作比较辛苦,毕业后也没有打算从事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所以,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出现了因为不重视工程施工知识学习,不愿意主动查阅学习资料掌握工程施工知识的现状,最终导致其工程实践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要求。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特征
3.1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使得其内涵发生变化
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于水中存在的微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藻毒素、微生物污染物等复杂污染物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了给排水行业的首要任务。随着电气工业、超高压锅炉、医疗制剂等行业对水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也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针对生活污水、低、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和工程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为了满足国家发展节能环保型社会的要求,污水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仍然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社会各界对污水以及污染物资源利用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以往的供给与排放,迅速的向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转变,保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3.2通过水质的改善,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致使专业方向发生转变
传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与工艺,已经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所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强像生物技术、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等已经成为了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工艺、新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这种专业知识体系发生的变革,为专业知识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3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专业的新契机
目前给排水工程设施,已经冲破了传统土木结构型的限制和束缚,向设备型、设备集成型的发现发展。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仿真模拟技术、针对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等已经成为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路
4.1结合行业发展践行具体的方案策略
根据给排水行业发展的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需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理论与知识、工程相关知识、扩展性知识等几个层面的知识。按不同知识层面的要求,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以此为基础建立基本、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各个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会有所差异,其所涉及到的知识的深度和侧重点自然也应区别对待,因此需要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结合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工程知识的侧重点等各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取舍,将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针对研究型高校,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和前沿动态的研究。应用型高校则可以将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点。在进行一步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另外,各个高校必须将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培养出符合给排水行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4.2适应社会需求以此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特点,将专业知识教学与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实践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训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研究的力度,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4.3开展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高校在与太阳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到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后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这种高效与企业密切的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4根据行业需求,结合高校特色,形成层次分明的体系建设
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人才培养的类型也根据给排水行业发展的要求详细的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几种类型。不同层面与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高校在选择人才培养层面和类型时,只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生源状况、行业需求等相关条件,确定符合自身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可。
4.5提升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比例
综合开放性实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因此需要高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基本知识框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核心,利用完善的实验教学系统,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特点体现出来。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的紧密融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自身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標、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就业形势,将综合性试验教学详细的分为水处理试验与建筑设备安装试验等两部分。水处理试验,主要是以水处理、污水处理、工业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分析。建筑设备安装试验,主要涉及到建筑水暖、电等各方面安装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加深与水电暖设计安装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高校根据自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要求,采取制作网络课件的方式,建立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安排和预约学习时间,并以此为基础自由的选择,满足自身学习需要的实验内容。 4.6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在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重科研、经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的现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冲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需要高校积极的探索有助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制度,培养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另外,高校还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教师交流的力度,促进自身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步伐,为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4.7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不仅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的加以掌控。所以,高校必须将实验室建设,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首要工作。首先,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其次,学生在学习水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水质指标的检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给排水管网系统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的相关设备,掌握管道安装的相关知识,促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不仅要设置小型的设备,同时还应根据试验教学的要求设置处理能力更强的大型试验设备,才能使整个试验过程更加的接近现实。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给排水工程施工作为一项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不仅涉及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的科学教学内容,而且与土木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内容也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所以,高校必须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与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爱河,张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6.
[2]王晶,陈昌平,朱永英,等.給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
[3]李学美,任伯帜,张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3+6”实验教学系统改革探索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7.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TU-4;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06-02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行业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随着给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为了确保城市水资源规范化利用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升城市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运行自动化运行效率的提升,必须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出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我国水工业产业的迅速打造,对应用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了促进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高校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设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以下原则实施:
(1)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交流、社会适应等各方面能力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独立自主的实践教学提升,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2)构建整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首先,站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将实践教学体系内涉及到的各个学科与教学环节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快给排水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3)将建筑给排水工程知识作为专业课程的重点,加强建筑电气、暖通、空调等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建筑设备安装、运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4)设计环节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设计环节质量管理的力度,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和工程设计专业软件设计图纸的方法。这种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设计,对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给排水行业发展的步伐,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则为给排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但是,为了改善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现状,高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的力度。这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取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采取学校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融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由于現阶段,我国高校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仅仅是满足专业实验的相关要求,实验内容的陈旧使得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不断的增大,严重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2.1专业培养方案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给排水工程施工,是给排水课程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独立的课程,随着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及时的选修这一课程。还有一部分高校,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划分为不同的方向,出现了人才培养计划没有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内容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学生掌握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的力度,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施工课程体系问题
给排水工程施工所涉及到内容,其施工具备了给水厂、污水处理厂、泵站、给排水管网系统、给排水工程设备与仪器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土石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技术知识。由于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工程经济或者工程经济学等课程,与给排水工程施工工程课程结合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影响施工类学科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2.3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使用的给排水工程教材,与以往的给排水工程教材相比较来说,其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和完善。给排水工程教材中,涉及到了警示牌工程建筑的施工、管道工程施工、给排水常用设备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还融合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相关的知识。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学生学习给排水工程专业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多数高校针对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课程的课时大多都在24-48学时之间,如果要求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有些不现实。此外,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对授课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高校针对此类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课堂教授的阶段,使得学生无法形成更加直观的工程施工概念。
2.4老师和学生的职业定位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浇水主要是以科研或者教学为主,而很少有教师进行给排水工程施工的专业实践和研究。所以,使得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重理论、重研究、轻实践、请技术的现象。再加上很多学生始终认为施工管理工作比较辛苦,毕业后也没有打算从事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所以,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出现了因为不重视工程施工知识学习,不愿意主动查阅学习资料掌握工程施工知识的现状,最终导致其工程实践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要求。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特征
3.1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使得其内涵发生变化
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于水中存在的微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藻毒素、微生物污染物等复杂污染物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了给排水行业的首要任务。随着电气工业、超高压锅炉、医疗制剂等行业对水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也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针对生活污水、低、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和工程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为了满足国家发展节能环保型社会的要求,污水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仍然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社会各界对污水以及污染物资源利用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以往的供给与排放,迅速的向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转变,保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3.2通过水质的改善,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致使专业方向发生转变
传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与工艺,已经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所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强像生物技术、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等已经成为了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工艺、新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这种专业知识体系发生的变革,为专业知识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3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专业的新契机
目前给排水工程设施,已经冲破了传统土木结构型的限制和束缚,向设备型、设备集成型的发现发展。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仿真模拟技术、针对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等已经成为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路
4.1结合行业发展践行具体的方案策略
根据给排水行业发展的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需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理论与知识、工程相关知识、扩展性知识等几个层面的知识。按不同知识层面的要求,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以此为基础建立基本、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各个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会有所差异,其所涉及到的知识的深度和侧重点自然也应区别对待,因此需要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结合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工程知识的侧重点等各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取舍,将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针对研究型高校,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和前沿动态的研究。应用型高校则可以将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点。在进行一步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另外,各个高校必须将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培养出符合给排水行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4.2适应社会需求以此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特点,将专业知识教学与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实践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训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研究的力度,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4.3开展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高校在与太阳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到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后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这种高效与企业密切的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4根据行业需求,结合高校特色,形成层次分明的体系建设
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人才培养的类型也根据给排水行业发展的要求详细的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几种类型。不同层面与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高校在选择人才培养层面和类型时,只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生源状况、行业需求等相关条件,确定符合自身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可。
4.5提升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比例
综合开放性实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因此需要高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基本知识框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核心,利用完善的实验教学系统,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特点体现出来。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的紧密融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自身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標、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就业形势,将综合性试验教学详细的分为水处理试验与建筑设备安装试验等两部分。水处理试验,主要是以水处理、污水处理、工业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分析。建筑设备安装试验,主要涉及到建筑水暖、电等各方面安装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加深与水电暖设计安装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高校根据自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要求,采取制作网络课件的方式,建立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安排和预约学习时间,并以此为基础自由的选择,满足自身学习需要的实验内容。 4.6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在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重科研、经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的现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冲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需要高校积极的探索有助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制度,培养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另外,高校还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教师交流的力度,促进自身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步伐,为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4.7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不仅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的加以掌控。所以,高校必须将实验室建设,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首要工作。首先,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其次,学生在学习水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水质指标的检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给排水管网系统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内的相关设备,掌握管道安装的相关知识,促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不仅要设置小型的设备,同时还应根据试验教学的要求设置处理能力更强的大型试验设备,才能使整个试验过程更加的接近现实。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给排水工程施工作为一项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不仅涉及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的科学教学内容,而且与土木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内容也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所以,高校必须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与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爱河,张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6.
[2]王晶,陈昌平,朱永英,等.給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
[3]李学美,任伯帜,张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3+6”实验教学系统改革探索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