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的树立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精神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证文化的正确性。本文试以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为前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养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不足加以思考,提出可行性的办法。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国家或民族在发展历史中,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认可的,能够互相进行交流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感受,是精神上的行为准则,同时文化也承载着本民族主流价值取向。文化是一个地区以及国家的民众蔚然成风的思想观以及行为方式的统称,是本民族与其他民族间互相区别的特有标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强烈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就个人而言,文化自信是个人积极的态度,充分肯定了国家和民族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某一个单一文化,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既离不开国家延绵发展的历史文化,也离不了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视野,这样才能有序推进教育工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离不开文化的载体,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树立。
二、新时代及其对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功能的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各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新的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1)新的教师结构的挑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新时代,80后、90后青年教师也加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他们生活在中西方多元文化影响中,学习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政治信仰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真信与真教”,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中国国情,部分教师这种“不真信”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为学生文化自信构建带来巨大挑战。
(2)新的教学对象的挑战。新时代,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红利中的新一代00后已步入校园,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构过程多数受到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为特征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不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不够,导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认知不足、中国革命文化遗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淡化等现象;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不善甄别,全盘接纳导致信仰缺失、崇洋媚外等现象。同时,部分机构、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仅仅挂在嘴上并未落实实践,使得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这又加大了以思政课为平台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难度。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为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提出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加强教学过程改革等方面保障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未来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提高教师人文素质。高校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平台,高校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学习机会等方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怀,使思政课教师建立起职业使命感、自豪感。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保持家国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严于律己,完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丰富教学内容。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包含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讲好以自强不息、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等为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包含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各种学习App层出不穷,使新时代思政课开展方式日益多样化,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的渠道也日益增多。在向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时,除了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移动端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与讨论,也可以通过慕课、视频开放课程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灌输和知识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不断启发中帮助学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构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胡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8):44-45.
[2]龙逸. 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思路探析[J]. 大众文艺, 2019, 000(011):200-201.
[3]杜東芳, 詹梦.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路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 000(015):245-246.
作者简介:
姓名:覃玉婷,单位:成都双流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研究方向:政治理论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国家或民族在发展历史中,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认可的,能够互相进行交流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感受,是精神上的行为准则,同时文化也承载着本民族主流价值取向。文化是一个地区以及国家的民众蔚然成风的思想观以及行为方式的统称,是本民族与其他民族间互相区别的特有标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强烈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就个人而言,文化自信是个人积极的态度,充分肯定了国家和民族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某一个单一文化,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既离不开国家延绵发展的历史文化,也离不了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视野,这样才能有序推进教育工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离不开文化的载体,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树立。
二、新时代及其对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功能的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各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新的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1)新的教师结构的挑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新时代,80后、90后青年教师也加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他们生活在中西方多元文化影响中,学习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政治信仰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真信与真教”,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中国国情,部分教师这种“不真信”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为学生文化自信构建带来巨大挑战。
(2)新的教学对象的挑战。新时代,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红利中的新一代00后已步入校园,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构过程多数受到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为特征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不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一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不够,导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认知不足、中国革命文化遗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淡化等现象;一些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不善甄别,全盘接纳导致信仰缺失、崇洋媚外等现象。同时,部分机构、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仅仅挂在嘴上并未落实实践,使得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这又加大了以思政课为平台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难度。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为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育提出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加强教学过程改革等方面保障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未来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提高教师人文素质。高校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平台,高校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学习机会等方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怀,使思政课教师建立起职业使命感、自豪感。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保持家国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严于律己,完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丰富教学内容。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包含日新月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讲好以自强不息、和而不同、民惟邦本等为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包含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各种学习App层出不穷,使新时代思政课开展方式日益多样化,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的渠道也日益增多。在向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时,除了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移动端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与讨论,也可以通过慕课、视频开放课程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灌输和知识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不断启发中帮助学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构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胡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8):44-45.
[2]龙逸. 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思路探析[J]. 大众文艺, 2019, 000(011):200-201.
[3]杜東芳, 詹梦.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路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 000(015):245-246.
作者简介:
姓名:覃玉婷,单位:成都双流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研究方向: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