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课堂,准确预设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全面达成教学效率,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还得重视课外的延伸,努力把阅读和实践活动普及到每一位学生,致力于“培育学生享用一生的智慧,提高学生发展一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习惯”。
关键词:课堂实效课外普及
“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母语教育作为奠基工程”,这是当今小学语文界的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两句话。然而,现实的语文教育做得怎么样呢?六年的小学阶段,学生如何在我们语文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发展思维、积淀语言、提高阅读习作技能,应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探讨的。回想李吉林、于永正等著名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回味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注重课堂抓实效,重视课外抓普及”的语文教育之路,在我眼前渐渐地明晰起来。
语文是什么?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先生作了精辟的阐述:语文是多维的整体,是复合的。语文教育要念好七字诀,识、写、读、背、作、说、习。信息化时代,虽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元的,但课堂仍是学生形成意识、习得知识、培养习惯、训练技能的重要渠道。课内抓实效,就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在新修订的“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要求,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就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文本的价值取向应是学生在阅读中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鉴于此,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加强对课文语义层面的把握,抓好各单元中课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全册相关课文之间、各部分教材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预设,在预设中结合学生探究点寻找到分课时知识点切入的角度和方法,力求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理思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年级上册第四课《乡下孩子》,教学目标可以预设为: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领悟诗歌的语言美。②创设情境,学习生字,理解、辨析词义。③让孩子在课堂情境中充分活动,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在语言拓展训练和朗读指导中进一步体验他们的幸福快乐。④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标中凸显的是“诵读”“体验”,把握住了本学段的教学特点。
二、关注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即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关注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考虑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语文课堂就应该在摈弃讲读的支离破碎,教学只注意来路没有回路的浮躁,和形式的花拳绣腿的基础上,优化情境,让语文学科充满美感和魅力。如教学《推敲》一课时,让学生以表演体验“推敲”场景:“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学生以角色进入,外化到内化建构,感受贾岛的“投入”。再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贾岛与韩愈的对话时,可以以图画再现贾岛创作诗歌的场景,辅以语言描绘,创设“推”“敲”意境,引导学生学会“推敲”。
此外,我们还可以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点燃儿童的智慧之光,把语文课堂演变成思、情、美的精神家园。
三、关注教学效率的达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当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为“学”服务,“教”是为了“不教”。 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參与,全身心投入,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基础与拓展并进,强调体验,注重过程中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学生的自主性、基础性、习惯性三性融合,并得到有机发展。
当然,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多维体系、系统工程。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抓实效的同时,还需重视课外抓普及,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家长及社会力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课堂实效课外普及
“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母语教育作为奠基工程”,这是当今小学语文界的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两句话。然而,现实的语文教育做得怎么样呢?六年的小学阶段,学生如何在我们语文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发展思维、积淀语言、提高阅读习作技能,应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探讨的。回想李吉林、于永正等著名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回味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注重课堂抓实效,重视课外抓普及”的语文教育之路,在我眼前渐渐地明晰起来。
语文是什么?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先生作了精辟的阐述:语文是多维的整体,是复合的。语文教育要念好七字诀,识、写、读、背、作、说、习。信息化时代,虽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元的,但课堂仍是学生形成意识、习得知识、培养习惯、训练技能的重要渠道。课内抓实效,就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在新修订的“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要求,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就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文本的价值取向应是学生在阅读中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鉴于此,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加强对课文语义层面的把握,抓好各单元中课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全册相关课文之间、各部分教材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预设,在预设中结合学生探究点寻找到分课时知识点切入的角度和方法,力求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理思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年级上册第四课《乡下孩子》,教学目标可以预设为: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领悟诗歌的语言美。②创设情境,学习生字,理解、辨析词义。③让孩子在课堂情境中充分活动,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在语言拓展训练和朗读指导中进一步体验他们的幸福快乐。④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标中凸显的是“诵读”“体验”,把握住了本学段的教学特点。
二、关注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即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关注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考虑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语文课堂就应该在摈弃讲读的支离破碎,教学只注意来路没有回路的浮躁,和形式的花拳绣腿的基础上,优化情境,让语文学科充满美感和魅力。如教学《推敲》一课时,让学生以表演体验“推敲”场景:“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学生以角色进入,外化到内化建构,感受贾岛的“投入”。再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贾岛与韩愈的对话时,可以以图画再现贾岛创作诗歌的场景,辅以语言描绘,创设“推”“敲”意境,引导学生学会“推敲”。
此外,我们还可以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点燃儿童的智慧之光,把语文课堂演变成思、情、美的精神家园。
三、关注教学效率的达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当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为“学”服务,“教”是为了“不教”。 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參与,全身心投入,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基础与拓展并进,强调体验,注重过程中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学生的自主性、基础性、习惯性三性融合,并得到有机发展。
当然,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多维体系、系统工程。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抓实效的同时,还需重视课外抓普及,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家长及社会力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