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蒂尔震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2日,在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代表大会进入尾声之际,党主席马哈蒂尔突然宣布辞去党和国阵(国民阵线,系执政党联盟,巫统为联盟中第一大党)主席职务,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从而引起2000多名代表的惊慌,巫统领导人更是纷纷冲上前去劝阻,致使大会一度中断。30分钟后,巫统第二号人物、内阁副总理巴达维宣布马哈蒂尔已接受众人挽留。但6月25日,巫统又郑重地宣布马哈蒂尔将在2003年10月辞去所有党政职位,届时副总理巴达维将接任总理、巫统及国阵主席职务。此外,6月23日,马来西亚最大的反对党伊斯兰党主席法兹诺因心脏病手术突然逝世,也使人们感到震撼。
  
  挥泪求去为哪桩
  
  现年76岁的马哈蒂尔自1981年担任总理,已届21年,被誉为当前“亚洲在位最久的领袖”。他在声望如日中天,地位稳如泰山之时突然宣布辞职,引来舆论和党内外的各种看法和猜测。
  多数舆论认为他是“急流勇退”。因为目前是他掌权21年来声望和权威的高峰时期,经济上他已带领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政治上利用9.11事件,猛烈打击了伊斯兰党等反对势力;外交上扭转了与美国关系僵持的局面,刚刚突破性地访问了美国和梵蒂冈;在安瓦尔事件(1998年他清除了政见不合的副总理安瓦尔)中受损的形象也已恢复。因此决心急流勇退保留英名。
  也有人认为他是“以进为退”,试图利用辞职这种极端方式遏止党内逐渐增多的异议。最近马哈蒂尔推行了一系列有关教育和民族政策的改革,包括开放国立大学预科班以及玛拉初级学院名额10%留给非土著学生,以及学校明年起开始改用英文上数理课等。结果引起部分马来人,包括巫统党员的不满和暗中抗议,认为这些措施削弱了马来人特权。
  第三种说法认为,这是他内心感受的真情流露,表现了他对部分马来人不思进取,一味要求政府照顾的顽固心态的极度失望与无奈。马来西亚2300万人口中,马来人占60%,华人占25%,印度人占8%。历史上英国殖民主义者采取分而治之政策,造成三大民族长期隔绝,马来人的经济实力和教育水平均比华人落后许多。1969年国家发生严重的种族冲突后,政府采取倾斜政策扶持马来人,造成马来人对政府的依赖心理。马哈蒂尔年轻时曾撰写《马来人的困境》一书,分析马来人贫困的根源,并上书当时的拉赫曼总理,批评其实行温和的民族政策,结果被开除党籍。他执政后更是长期为提携马来人殚精竭虑,给予马来人在获得工程合同和贷款、上大学、就业等方面许多照顾。但这并没有使马来人完全醒悟,一些人至今仍吵嚷着向政府要配额、要津贴、要特权,并把这视为理所当然,不肯自力更生。这令他痛心疾首。在这次巫统大会召开前,马哈蒂尔曾毫不留情地对马来民族提出激烈批评,在大会开幕词中又向马来社会道歉,透露出他对于自己绞尽脑汁、马来人却如“扶不上墙的泥巴”的无奈。
  
  暂时留任,身不由已
  
  马哈蒂尔暂时留任,一方面是由于他宣布辞职后,引起国内各方的强烈反响,说明人们对“后马哈蒂尔时代”的来临尚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另外,伊斯兰教党温和派领袖法兹诺的突然逝世,也是马哈蒂尔推迟退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日当马哈蒂尔宣布辞职时,会场内一片惊慌,高层领导和普通党员皆感到惊慌。数百名支持者在广场上拉起横幅,要求他为国家、宗教和民族而继续留任。吉隆坡证券交易所24日一开市就狂跌,马来西亚媒体不约而同地叹息:失去马哈蒂尔这根“拐杖”,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前景将“难以想象”。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也表示,“马哈蒂尔打消辞职念头是件好事,东南亚需要稳定,经受不起继印尼之后的另一次动荡”。这说明马哈蒂尔在国内的地位现阶段还无人能够替代。
  马来西亚最大的反对党伊斯兰党主席法兹诺去世,也引起马哈蒂尔和巫统领袖的高度重视。法兹诺向来被视为伊斯兰党的温和派领袖,他采取的温和路线赢得了马来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而他的接班人哈迪阿旺则是伊斯兰党的激进派领袖,主张在马来西亚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人们担心他上台后将转向激进的伊斯兰教路线,与巫统抗衡,夺取马来社会的领导权。因法兹诺去世而空缺的吉达州本同区国会议席和安南武吉州议席的补选,将在60天内举行,这是伊斯兰党新领导人与巫统的首次政治较量,其结果将对下届大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确保巫统在下届大选中获胜,马哈蒂尔必须坚持到明年大选后。
  
  山雨欲来,喜忧参半
  
  尽管马来西亚政局已呈现山雨欲来之势,但多数舆论认为政权移交不会出现太大的波折。马哈蒂尔继续留任16个月,应该说是一个稳妥的引退时间表。它可使巫统领袖们有更加充分的准备,缓和国家因马哈蒂尔离去而产生的混乱状态,确保国家政权顺利过渡。马哈蒂尔执掌国家和政党20多年,马来西亚人和巫统党员一时很难想象由另一个人取代他。巴达维对记者说,马哈蒂尔在下届选战中并非过时人物,巫统仍会听从他的指示。马哈蒂尔也表明他退休后,将继续为巫统做贡献。泰国总理他信和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也认为,马来西亚不会因为马哈蒂尔的退休而发生混乱并影响区域稳定。
  人们普遍接受副总理巴达维为马哈蒂尔的接班人。62岁的巴达维出生于马来西亚华人聚居区槟城的一个巫统世家,母亲有华人血统。他性格温和、谦逊,作风民主,享有“廉洁先生”的美名,在党内元老派和少壮派中都有较高声望。他从政多年,曾担任过多个党内和政府要职,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被誉为政坛的“常青树”。曾参加过反对党的政治家詹德拉说:“多数马来西亚人接受他作为马来西亚的下一任国家领袖,因为他体现了诚实、善良、公平的价值观。他不是终日标榜宗教的人,但心里却是虔诚的教徒。”
  在下届大选中,估计大多数选民仍将把票投给执政的国阵,以求保持政治路线的持续与稳定。国阵在马哈蒂尔的领导下,长期推行温和的民族政策,主张建立世俗的伊斯兰国家,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因而长期得到国内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和信赖。1998年发生的安瓦尔事件曾使巫统的支持率下降,但去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多数马来西亚人,包括一些温和的伊斯兰教徒,已经转回支持巫统和国阵。
  但也有舆论认为,巴达维虽然被确定为马哈蒂尔的接班人,但巫统内部也是暗流涌动。因此未来16个月的过渡期,仍有很大变数。首先,过去曾有舆论称巴达维缺乏强硬手腕,没有管理经济经验,基层势力薄弱,有可能受到巫统副主席纳吉、泰益或其他资深领袖的挑战。而此次国内媒体则认为巴达维接班后,最大的挑战将来自于他如何挑选副总理。巫统有三名副主席,即国防部长纳吉、国内贸易和消费人事部长慕尤汀及前雪兰莪州务大臣泰益。根据传统,巴达维必须从他们之中挑选一名副手,而不一定是得票最高者。其次,人们还提出在伊斯兰党可能转向强硬路线的局势下,巴达维能否带领巫统抗衡伊斯兰党的攻势尚难以预料。第三,随着伊斯兰党新领导人上台,推行强硬的伊斯兰路线,巫统与极端伊斯兰势力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双方将在地区议员补选和下届大选中一争高下。第四,前副总理安瓦尔的案子还没有最后终结,一些根据“内安法令”被逮捕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尚未审判,他们的支持者也可能伺机而动。近日安瓦尔的妻子、反对党公正党主席旺阿兹沙已呼吁巴达维释放所有政治犯,包括安瓦尔,并采取行动废除内安法令,使国家“重现民主”。▲
其他文献
新加坡“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成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带动东亚经济前进。    主要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2001年新加坡经济萎缩了2%,与2000年9.9%的增长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5年曾衰退1.6%)。就连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的1998年,新加坡依然维持1.5%的增长。  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新加坡各行各业均出现经营规模缩小和企业倒闭的情况,从
期刊
长城乃中国人民的骄傲。它不只是因其雄伟而堪称绝唱,还在于其饱含人生哲理和历史沧桑。登长城之巅而怀古,也颇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国宾访华,登长城是一必修的项目。中国礼宾官员的一句口头禅是,外国朋友来北京有三个“MUST”要做:登长城、逛故宫和品烤鸭,而登长城则位居三者之首。  外宾登长城,虽偶有触景而生情者,一般却都属游览观光之类,鲜有与国际政治相联系的。然而,也有例外。今年11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
期刊
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以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存在着一股反美思潮与势力。克林顿时期,对这一势力当权的国家采取遏制政策,但无法消除这一势力。布什上台前后,一直将推翻萨达姆政权列为重要目标。9.11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了悬在美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于是将打击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以及支持它的塔利班政权列为首要任务。为了表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布什提出了引起争议的“进行新的十字军东征
期刊
■苏浩:法学博士,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  □斯科特·萨根(ScottSagan):政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问题是美国军事部署的目标吗?    ■萨根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很长一段时期里,美国对国际安全问题关注的方向是在欧洲,而在9.11之前不久,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从欧洲转移到了东亚。有些中国学者认为,美国正在加强它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实
期刊
未来大国关系怎样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 李少军    中国的发展机遇,与中国未来的国际环境是分不开的。有了适宜的战略环境,中国才能集中一切战略力量与战略资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由于在当今的时代任何国家实现国家目标的过程都是国际互动过程,因此国际关系的状况如何,就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国际环境的首要因素就是大国关系。如果未来的大国关
期刊
长期以来,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是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外交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印度再次提出了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    印度在崛起    动而不乱的政局  印度是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它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但是这种制度已经得到了广大民众特别是中产
期刊
在谈论全球化的时候,人们经常提到经济私有化,就是把原来的国有化公司、企业转归私人所有。这是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这些新自由主义政策为资本全球化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最近,由联邦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创建的德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会出版了一本书——《世界政治私有化,全球化进程中的非国家化与商业化》,明确提出了世界政治私有化的概念,引起了
期刊
2002年是东盟有史以来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成果最多的一年,在自身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东盟何以迎来了一个对外经济合作的盛世?    2002年是东盟有史以来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成果最多的一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1月4日与中国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已经启动。11月5日东盟又与日本签署《全面经济合作伙伴联合宣言》,目标是在十年之内实现贸易与
期刊
欧元正式流通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自此,欧元将取代有关各国货币,由一个账面的虚拟货币成为人们手中的现实,直接涉及3.04亿人口,12个国家,欧元的问世,集中了欧盟15国中12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欧洲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声音,使得欧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印巴战云聚散  2001年底,印度议会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印度方面认定是巴基斯坦情报部门直接策划并介入了袭击
期刊
大把撒钱维持寥寥可数的"邦交",利用"过境外交"凸显国际存在,鼓动"邦交国"为台湾摇旗呐喊,是陈水扁在国际上推行台独的几个重要手段。  6月底至7月初,陈水扁访问塞内加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斯威士兰及马拉维。这是陈水扁第二次访问非洲,所到的四个国家均是第一次访问。    大马撒钱“固邦”    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举行,台湾在非洲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关台湾与塞内加尔、马拉维等"邦交"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