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又盈门,主人未展眉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是东盟有史以来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成果最多的一年,在自身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东盟何以迎来了一个对外经济合作的盛世?
  
  2002年是东盟有史以来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成果最多的一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1月4日与中国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已经启动。11月5日东盟又与日本签署《全面经济合作伙伴联合宣言》,目标是在十年之内实现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不包括农业)。在此之前,印度,表示希望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9月与东盟签署了旨在建立密切经济伙伴关系的声明;美国在10月推出所谓“激励东盟方案”,鼓励东盟各国搞经济改革,符合条件者将获准与美国谈判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欧盟正在着手制定一个加强与东盟经济联系的方案;俄罗斯也有意通过参与东亚合作来推动与东盟的经济关系。
  在东盟经济复苏乏力、巴厘岛爆炸案使其前景更加扑朔迷离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却纷纷前来,似乎要挤破东盟的门框,确实有点儿令人费解。究其根源,这种局面的出现,首先是与东盟成立35年以来在外交领域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的策略分不开,而另一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良好局面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中国:在东盟遭遇困境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精神的中国主动出手协助,目前的局面大概还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出现。
  
  左右逢源,西方不亮东方亮
  
  历经35年建设,东盟取得的成就还是显著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盟已经了30年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从1970年到1995年,连续25年,东盟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均7%的年增长率,年外贸总值也从140亿美元增长到65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四大外贸大户。
  二是自身整合。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只用了32年的时间,就在1999年把整个东南亚地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经济水平都有相当差别的10个国家全部吸收进来。
  三是外交成就。这个由中小国家组成的集团,成功地发起、组织甚至主导了“东盟外长后续会议”(PMC: Post-Ministerial Conference)、“东盟地区论坛”(ARF:Asean Regional Forum)、“亚欧会议”(ASEM: Asia-Europe Meeting)和“东盟加三”(ASEAN+3,即10+3)此外,东盟还参与发起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tr ation)在全球各大力量都参与其中的情况下,这一系列对外合作机制基本上保持了自身在东南亚区域及跨区域合作中的核心或平衡作用。这些机制(ARF除外),要么是建立之初就以经济合作为宗旨,要么是目前议题以经济合作为主。
  1977年建立的PMC是东盟成功发起与组织的最早一个机制,它是在东盟与欧共体(欧盟的前身)1972年就已开始的非正式对话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美国和加拿大而发展起来的,到90年代又先后吸收了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在90年代中期之前,PMC是东盟对外合作的最重要渠道。1977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纠夫访问东南亚时在马尼拉推出所谓“福田主义”,说要从“对等合作者”的立场出发,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80年代,日本产业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举外移,东盟国家成为最重要的接收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的经济先后就此起飞。当然,PMC、福田主义和东盟经济起飞之间并不是一条线穿下来的直接关系,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不能如此简单,但毫无疑问,这中间确实存在一些间接的关系。
  1992年以后,PMC的议题范围从当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安全等领域,但由于APEC和ARF的快速发展,PMC的影响逐渐淡化。首先,1993年建立的ARF专门讨论亚太安全问题,使得PMC在安全问题上的作用相形见绌。其次,以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为己任的APEC在1993年发展为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之当时的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活力最旺盛的地区,更使得PMC在经济问题上的作用几乎被人遗忘。
  对以平衡政策为生存、发展、扩大影响的法宝的东盟来说,特别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上述情形存在很大缺陷。首先,东盟本来是APEC的发起者之一,在1989年APEC成立之时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当时12个成员,东盟占一半),但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多,东盟在这方面的优势也被大大削弱。其次,在东亚、北美和西欧三大经济区域中,美欧关系和美亚关系相对密切,而亚欧关系相对薄弱。第三,在东盟与欧盟的对话过程中,欧盟往往以人权、民主、环保等方面的“卫道士”自居,气势压人,较难开展平等的协商与合作。
  上述原因正是东盟发起ASEM(1996年首次召开会议)的主要考虑。在这里,东盟借重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力量,以整个东亚为一个集体,与欧盟进行对话与合作。但对东盟来说也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欧盟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兴趣似乎已转移到市场潜力更大、活力更旺盛的中国。对此,东盟也许早已预料到,其平衡策略就是1997年启动的ASEAN+3(10+3)以及三个ASEAN+1(10+1,三个1分别为中国、日本、韩国)机制。
  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制,东盟成功地把自己放置在互有重叠但重点不同的几个大圈子的核心地带,从而打造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多边合作网络,即使不能左右逢源,最起码可以做到“西方不亮东方亮”。
  
  负责任大国,中国成为主要推动力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来,在促进国际社会恢复对东盟的信心、促进东亚合作的发展方面,中国已两次发挥“主要推动力”的作用。第一次是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金融稳定政策,有效地防范了金融危机的扩散和恶化,对当时饱受危机之苦的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来说,堪称雪中送炭之举。东亚各国之所以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内化危机为转机,启动ASEAN+3和ASEAN+1机制,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对东亚区域稳定高度负责的态度。
  第二次就是朱总理2000年提出、东盟各国去年达成共识、今年签署框架协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2001年以来的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源头是在西方,金融危机后已开始复苏的东南亚各国经济因此而处于“回暖又遇雨加雪”的境地,无法指望西方。另一方面,中国和东南亚吸收外资的比例,90年代中期是3︰7,现在正好例了一个个7︰3,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显然已大大超过东盟(巴厘岛爆炸案可能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朱总理主动提出10年内建立自贸区的设想,当然很快就得到东盟方面的积极回应。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评论传达了东盟各国的普遍看法: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来说固然重要,但对东盟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吴作栋之所以如此表述,除了敦促东盟各国“赶搭中国经济快车”的考虑外,也是因为他意识到,中国的主动行为有助于恢复国际社会对东盟的信心,恢复东盟在外来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在中国和东盟去年就自贸区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后,韩国总统金大中立即表示,希望该自贸区尽快扩大,让韩国和日本也加入进来。而日本、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争相强化与东盟的经济关系,显然也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刺激下才出现的情况。
  从经济方面看,东南亚对区外各国的吸引力仍然不小,毕竟,只有5亿人口的东盟,其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约1万亿美元)仍然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相上下。东南亚不少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即“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外经济合作框架的日趋完善,显然符合东盟的战略需求。但比较分析这些框架或计划,可以发现:美国仍然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经济合作问题,与东盟关系越走越远的欧盟似乎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它能够拿出什么切实有力的改进措施来,而日本恐怕很难在重要而敏感的农业问题上做出妥协。此外,目前的国际经济整体环境确实很严酷,而恐怖活动对东南亚的威胁和反恐形势的复杂对东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东盟暂时还笑不起来。
  只有已成为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的中国是惟一的例外:中国将首先向东盟各国单方面开放农业市场,至于其他领域的相互开放,也充分考虑到东盟经济落后成员的承受能力(允许其先享受优惠而后开放市场),并以此(但不限于此)协助东盟缩小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协助促进东盟的内部整合。有这样的政治诚意作基础,东盟对华出口在2001年39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48%、国内生产总值多增长0.9个百分点的评估结果,一定不会落空。当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要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双赢,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可在31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55%,国内生产总值也可多增长0.3个百分点。▲
  
  
其他文献
10月初,朝鲜宣布正在发展核计划,此言一出石破天惊。今年年中以来刚刚趋缓的朝鲜半岛局势再次变得迷雾重重……布什政府的制裁已经开始(从12月份起断掉每年50万吨的重油供应),一场新的对抗危机正在逼近朝鲜半岛。    张琏瑰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政治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遭世功 《经济日报》国际部高级记者  朴键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话题背景    2002年10月初,布什
期刊
北约、欧盟双“东扩”,是近期欧洲政治的热点。一些东欧国家实现着它们“入约”“入盟”的梦想。11月21日~22日,北约布拉格峰会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七个申请国发出入约邀请。12月12~13日,欧盟哥本哈根峰会邀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洛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10国入盟。而同样作为申请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却被挡
期刊
欧洲人口的活力因为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持续零或负增长受到挑战;而美国出现了令人诧异的人口年轻化趋势。    根据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欧美地区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相对地球的其他角落而言,进入了“人口冬天”——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缩减,甚至出现了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青年赤字”现象,而这危及了国家的社会活力和发展潜力。在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从1950年占总人口的7.9%增长到了现在的13.5%,
期刊
新加坡“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成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带动东亚经济前进。    主要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2001年新加坡经济萎缩了2%,与2000年9.9%的增长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85年曾衰退1.6%)。就连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的1998年,新加坡依然维持1.5%的增长。  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新加坡各行各业均出现经营规模缩小和企业倒闭的情况,从
期刊
长城乃中国人民的骄傲。它不只是因其雄伟而堪称绝唱,还在于其饱含人生哲理和历史沧桑。登长城之巅而怀古,也颇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国宾访华,登长城是一必修的项目。中国礼宾官员的一句口头禅是,外国朋友来北京有三个“MUST”要做:登长城、逛故宫和品烤鸭,而登长城则位居三者之首。  外宾登长城,虽偶有触景而生情者,一般却都属游览观光之类,鲜有与国际政治相联系的。然而,也有例外。今年11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
期刊
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以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存在着一股反美思潮与势力。克林顿时期,对这一势力当权的国家采取遏制政策,但无法消除这一势力。布什上台前后,一直将推翻萨达姆政权列为重要目标。9.11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了悬在美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于是将打击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以及支持它的塔利班政权列为首要任务。为了表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布什提出了引起争议的“进行新的十字军东征
期刊
■苏浩:法学博士,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  □斯科特·萨根(ScottSagan):政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问题是美国军事部署的目标吗?    ■萨根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很长一段时期里,美国对国际安全问题关注的方向是在欧洲,而在9.11之前不久,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从欧洲转移到了东亚。有些中国学者认为,美国正在加强它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实
期刊
未来大国关系怎样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 李少军    中国的发展机遇,与中国未来的国际环境是分不开的。有了适宜的战略环境,中国才能集中一切战略力量与战略资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由于在当今的时代任何国家实现国家目标的过程都是国际互动过程,因此国际关系的状况如何,就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国际环境的首要因素就是大国关系。如果未来的大国关
期刊
长期以来,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是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外交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印度再次提出了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    印度在崛起    动而不乱的政局  印度是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它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但是这种制度已经得到了广大民众特别是中产
期刊
在谈论全球化的时候,人们经常提到经济私有化,就是把原来的国有化公司、企业转归私人所有。这是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这些新自由主义政策为资本全球化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最近,由联邦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创建的德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会出版了一本书——《世界政治私有化,全球化进程中的非国家化与商业化》,明确提出了世界政治私有化的概念,引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