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成就感指的是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潜能,实现了教育教学目的,达到了自己事前设定的标准,由此而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一种内在满足。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所必须关注的问题。06年以来,提倡教育家办学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国家战略。教育家大多来自于教师队伍,他们的成长与涌现需要各种条件的支持,而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则是现实背景下一条重要的途径。
  理想与现实的错位:时代呼唤教育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尴尬
  时代强烈呼唤大批教育家涌现
  温家宝总理2003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提出要“教育家办学”这一重大教育命题,之后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这个话题,尤其是从2006年以后,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到了“教育家办学”的问题。“教育家办学”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成了国家战略。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为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大批合格人才,教育家办学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让教育家担任校长,让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政府的提倡,也是社会的企盼、时代的急切呼唤。
  时代所呼唤的教育家不同于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教育理论家,相比而言,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们更善于进行行动研究,更善于把理论上的东西作校本化处理。教育家型校长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大多数作为校长的教育家都应该是从“教学专家”中脱颖而出的。因此,时代呼唤教育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呼唤大批有强烈的教育理想追求,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我们需要大批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从新教师变为教学能手,变为教学专家,再成长为教育家。
  不容忽视的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然而,在我们呼唤教育家涌现的同时,不得不正视“教师职业倦怠”这个令人尴尬的词汇。这个专有名词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被提出之后,迅速引起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国内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性别差异,尤其表现在认知枯竭维度,男教师的枯竭程度比女教师更严重一些;教师职业倦怠有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枯竭方面,农村教师的认知枯竭更严重;班主任工作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影响不大。就中学教师而言:普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普通中学教师比重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严重;汉族教师比少数民族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严重。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多地经历情绪衰竭;在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维度得分上本科学历的教师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职称越高教师个人成就感相对越强。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思考:教师为什么产生职业倦怠,他们是怎样产生职业倦怠的?关于这个问题,国外学者作了更多理论上的探讨,尽管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来源分析结论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几乎不约而同地指出教师职业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表现之一,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而更进一步地,有学者研究了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最先开始于个人的低成就感,然后是非人性化和情绪衰竭。由此,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就成为我们试图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催生大批教育家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教师职业成就感与教育家涌现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诸多教育家的成长伴随着强烈的成就动机
  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家的成长史,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其中一些人具有天生的禀赋和良好的后天环境和机遇条件,但更突出的是这些教育家跟一般人相比,他们有着较强的自觉能动性,对教育事业有着更明确的目的和更执着的追求,可以说,他们的成长多伴随着强烈的成就动机。追求卓越,可以说不仅是他们,也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办教育过程中曾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和种种磨难,有人劝他不要摸着石头过河,他说:我是背着爱人在游泳呢,他表示哪怕卖掉裤子也要坚持下去,穷到要饭也要办教育。陶行知先生办好乡村师范,办好生活教育的决心可见一斑。同时期的马相伯毁家兴学,晏阳初竭平生之力从事平民教育也是如此。
  当代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在教师地位不如工人的上世纪70年代,在当工人的六年多时间里,一百五十多次提出要当教师的申请,立志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斯霞老师曾有很多次机遇离开小学讲台,1978年甚至已经被组织部门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但她都选择了放弃,要在自己挚爱的教学岗位“当一辈子小学教师”,事实上她最终在这个岗位成名成家。
  总的来说,每个教育家的人生轨迹不尽相同,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到外在环境和内在努力的相互作用,外在环境也许是不太容易被左右,但是个人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以及不懈的努力却是可以选择的。这也是给有志于成长为教育家的当代教师们的启示。
  从逻辑上看,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教育家诞生的必要条件
  教育家的诞生不是偶然的,需要各种各样合适的条件。教师职业成就感便是促进教育家涌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逻辑上来说,对必要条件的理解是“有之不一定能,但无之则必定不能”。这就很容易理解教师职业成就感与教育家诞生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家的成长都伴随着强烈的职业成就感体验,上文所提及古今中外的不少教育家不仅有着强烈的职业成就动机,而且也在奋斗的历程中不断受到正面的职业成就感体验的激励,走向了成功。类似这样的积极的职业成就感体验可以使得教师不断产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对自我的效能感和人生的幸福感,使得教师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有职业成就感的教师未必都能成为教育家,这是一个不断走上更高台阶的发展过程。每跨上一个新高度,都离不开成就感的激励。虽然最终很多教师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为教育家的涌现扩大基础。可以说,教育家的涌现是一个层次的提升。普通教育工作者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其中能够成为教育家的是少数,能够成为大教育家的是极少数;在普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乃至教育大家之间应该是一部分教育家型的优秀教师和校长。虽然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可能成不了教育家,但是应当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职业成就动机,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积极的职业成就感体验。这样的积极体验,可以使他们养成教育家的气质,增加教育家的细胞,产生成为教育家的动机。这样做的结果将促进涌现一批教育家型的优秀教师和校长群体,而在这一群体中,自 然会再涌现出教育家乃至教育大家。
  外部与自我的共振: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以促进教育家涌现的路径
  人的生存状态、生命历程和生命质量,都是人在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要通过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以促进教育家的涌现,也同样需要从教师外部的生存环境和其个体内部层面施以影响。
  从外部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建议
  从外部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可以通过社会和学校两方面的途径来实施。
  1.社会层面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建议。首先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其次,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能动辄以“春蚕”“蜡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名号把教师捧上道德的神坛,要求教师是道德的完人,让教师做“燃烧”自己式的奉献。也不能以为教师无所不能,学生一出了问题就认为是教师的错。第三,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常常处于尊卑相悖、德福背离、重心失落和关系错位的矛盾状态。乃至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仍呈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为一种官方承诺与民间惯习之间的差距,教师目前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与社会所赋予更多更高的职责使命经常是不相称的。对这些问题倘若不加以研究和解决,将会影响教师队伍之稳定、教育质量之提升、教育事业之发展。
  2.学校层面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建议。首先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校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第三是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人际环境,它可以通过影响教师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影响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容易导致教师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于学生表现出厌倦、不耐烦。这样一来,教师就没有产生职业成就感的心理氛围了。第四,是学校要切实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要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如为教师创造名师指导、学习进修、访问交流、参观考察、参与课题研究、风采展示的各种机会,挖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潜力,为教师提供向上拓展的拉力,扩大教师校内外的辐射影响力。第五,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体检,组织开展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师中间,与教师交流和交心,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要经常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讲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调节身心,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从内部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路径
  1.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受力。要从内部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必须要关注教师幸福感受力的提升。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幸福能力是人最本质、最核心、最内在的主体能力,是人的心性能力和生命力量的集中展示。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能够感受创造与成功的快乐的人;反之,一个缺乏幸福体验的人,要么生存技能低下,要么就是幸福的内在尺度结构尚未形成,心灵脆弱。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几乎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受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形成属于教师个人“自我”的幸福尺度。长期以来,教师在扮演职业角色时,社会通过角色规范影响着教师幸福标准的形成,教师依据一种被教化和灌输的幸福标准来体验自己的幸福。实质上,这是没有自我内核和内心根基的幸福。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形成属于教师个人“自我”的幸福尺度,以此尺度定义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次,努力塑造自我积极的人格心理。苏黎士个性心理研究所提交的报告称:希望、热情、联系能力、好奇心、感激之心、耐力、幽默感、社交智慧、勇敢、聪明、自我调节、领导能力、精神追求、热爱学习、友好、甘于付出、慎重、团队协作、创造力、可靠、审美能力、判断力、公平心、谦虚等24项人格特征有利于催生幸福感,换句话说,具有以上特征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而多疑敏感、焦虑强迫、孤僻抑郁、狭隘嫉妒、偏执冲动等性格的人则幸福感低下。教师要获得职业成就感,体验到职业的幸福,自己要先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这个“心”的心理基础就是自己积极的人格心理。教师可以经常对照24项有利于催生职业幸福感的人格特征来要求自己,不断塑造自己积极的人格心理特质。
  2.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古德森和寇勒曾给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过定义:“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有着重要的关联。一旦教师对其职业产生了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认同”这一心理反应倾向,会通过个体的感情、认知以及行为等媒介,对其行为和知觉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行为上:高水平的职业认同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富有热情,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知觉上:高水平的职业认同能使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满足,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和幸福。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首先,要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尊重、理解和支持教师。其次,是建立健全各类教师激励制度,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从努力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一般来说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对教育工作、学生发展、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教师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信念,是教师专业行为和从事教育工作的深层的内在动机,也是教师产生并增强自主工作动机的基础与原动力,其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期望与行为,不仅如此,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还导引着教师知觉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结果,这便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知觉到自己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首先要促进教师内在修为的提升,坚实的教育教学业务功底是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基础。其次,帮助教师学会用积极的、正确的归因方法来看待成败得失。再次,提供更多积极的外部支持,让教师能够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陌生化”理论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他指出: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  教材“陌生化”,
作为民族崇拜物和标志的图腾,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文化现象,对民族的文化和心理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譬如:中国先人们崇拜“龙”,各族人民都是“龙的传人”。古往今来,“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龙的尊贵和善良、气魄和智慧,就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紧紧地凝聚着各族儿女。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句广告理念年轻霸气、冲击力强,使“动感地带”这一品牌获得无数年轻人的认同。同样,在学校班集体
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倡导负责任教育,办好负责任学校。特级教师董旭午对这个“责任教育”有着独到的认识:实施“责任教育”绝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考大学负责,更应该对学生思维、品格、能力、素养等的发展和提升负责。教育的终极价值只能是人的发展和提升,学校里所有的学科教学活动都只能是努力实现这个终极价值的脚手架,高考也只能是考核这个终极价值达成情况的初期手段之一。故此,实施“责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也是进行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就数学而言,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习公式定理时的枯燥感和乏味感使得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精练准确,幽默却又不失严谨,更要融入个人情感,运用科学化的教学语言取得“思维对话、高效课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一、合理叙述,在规范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化的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班主任是学校里非常重要的岗位,也是学校里最辛苦的岗位。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就一直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班主任工作,劳累与收获,失败的苦涩与成功的甘甜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经历过这样一次次的心灵历程,笔者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一个好的集体,浸透着每个教师的辛勤工作,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合作,更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才成就了班主任。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一直认为,低年级的班主任
一直以来,许多任课老师都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许多中层管理教师也忙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一切按部就班,个个兢兢业业,但对于学生,对于管理,说教的比较多,身体力行的比较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忽略了很多不经意间的细节,错过了教育的良机。我们知道,今天你给学生什么,后天学生就还给你什么,因而在学校管理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人文关怀,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它会深深根植于人的灵魂,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大早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道:“我听一个学生说,她描述不出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因为老师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太了,各有千秋。但是她可以向我描述不好的老师都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不好的老师都是一个样:‘他们说的话在他们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气泡框里的话一样’。”可能许多教师还自以为在学生面前的说教,是多么的苍劲有力,可是事实呢?犹如“卡通书中气泡”。学生的沉默并不意味着能够接受老师的话,低头也并不见得是敬仰老师。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缠绵婉转,柔漫清丽,旋律优美,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后主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因丧国而招致的责骂和申讨,还有他的不朽词章和绵绵情怀。  “如何做好初高中学习李煜词的衔接,做好初高中李煜词学习的区分”这一问题最是令人困惑。在探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把握好对李煜其人经历以及认识的深浅是非常关键的,而对他的词的深入学习又重在将人的“真”和词的“真”坚持了解到底。  初中阶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辞藻优美、感情真挚的古诗,诗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别有一番如诗如画的情致。  片段一:以曲激趣,披景入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送别的名曲,名叫《骊歌》,每当人们送别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时,都会深情地唱起这首歌。听这首歌,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受到了依依不舍。  生:我看到长亭、古道和芳草,我觉得离别的人心里都很伤感。  生: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的笛声,
时光如水,往事如烟。从1991年至今,二十二载已倏然而逝,孙欣始终在一方教室里、三尺讲台上,与学生共攀巍巍书山、共搏茫茫学海,已送走了六届毕业生。她的学生有的上了清华、北大、美国加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乃至行业的佼佼者……孙欣成就着学生的未来,也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二十多个秋冬春夏,流走的是如烟岁月和无数不眠之夜,不变的是栉风沐雨、执着前行,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