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在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育模式呼之欲出,这就是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最为合理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采用“分层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渐缩小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较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目标分层法的比较优势
  分层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了“自己”,也让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收获着快乐,我觉得实施分层教学有如下优势。
  1.1有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其次,在备课时我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分层教学使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得到优化,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1.2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1.2.1使学生享受平等教育。有人担心,分层教学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会使学生学业水平离散性的趋势更加明显。而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分层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追求教育的平等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平等应体现为: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不断激发他们新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每个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
  1.2.2使学生享受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所以,要求学生适当“横比”,找自己的位置;重点“纵比”,看自己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获得成功,让学生体会自信,使学困生的失败感、自卑感得到了缓解,也使优秀生获得了挑战独立创新的快乐。
  1.2.3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分层教学中,有同质分组学习、异质分组学习、自由分组学习等多种合作学习形式,可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学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也更加活跃。
  2.目标分层法的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目标分层、教法分层、作业分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层教学的尝试探索。
  2.1目标分层的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刚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有的从未接触过拼音,有的学得并不标准,有的已经全部学完了。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就要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从未接触过拼音的学生,往往落在其他有基础的同学后面,为了防止他们因为落后的压力而厌学,应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比如将儿歌及游戏融入学习,让他们对拼音的学习,变成条件反射式及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已学拼音的孩子,应以完善知识结构作为首要目标。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按目标选择。这样做,可分解学生领悟“内心”的难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行”,让中等生觉得“我能悟出”,使优等生相信“试一试就会成功”。
  2.2教法分层的实践
  在课内指导中,我采用提问分层、练习分层、小组活动分层等。分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质或异质组合,使学生都获得较大的进步。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外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灵活多样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在较高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我们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更大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并组织各种活动与比赛,多让学生显显身手,以促其尽快形成特长。在较低要求的兴趣小组中,应多对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常犯错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和培养其非智力因素,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3作业分层的实践
  2.3.1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布置作业,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高效地完成各项练习。如对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主要是字词、个别易错笔顺生字(比如“火”)的识记,我就采取课堂及时反馈或是默写的形式完成;课文的朗读、背诵等,则在课堂上就指导读好、背完;对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习题,比如对于课文内容的适度拓展,一些组词、填空、变换句式等题型,则采取或先独立思考,再统一解疑的形式完成,或是边讲边练的形式完成;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灵活型习题,比如仿写《家》的儿童诗,则让学生先说一说,再补充经验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在有“库存”的情况下去完成。
  2.3.2批改作业也要因人制宜。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我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有着一些集体教学不及的优势之处。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个体的学习与收获,希望他们能够在我的引导下“跳一跳,摘到桃”,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其他文献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雕刻师?”   “看!”他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达出一个美妙的教育思想:唤醒。  对我们
信息课在每个学校都开设,事实上老师并没有完全利用好机房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一上机就“自由发挥”,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信息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教师上公开课都用计算机,而平时上课却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目前我校采用的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的模式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是相适应的,但是我们必须注重到,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应将信息技术内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促使人全面发展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主张人的身心、德才、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就是孩子的前途方向。他们的生命之路又长又广,需要得到的绝不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必须结合他们的价值成长建立全面的发展基础。  学者季苹说:“基础教育如果为人的发展打基础,我们就应该全面地认识人,理解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审美的检验与追求、健康的身体在人一生中重要的基础意义
摘 要: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师道观对唐以后儒学的构建及宋学师道运动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韩愈师道观产生的原因、师道观的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阐述韩愈的师道思想。  关键词: 韩愈 师道观 道统论    一、师道观产生的原因  韩愈当时处在中唐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国家权力外重内轻,各地藩镇割据不断。这些致使当时的唐王朝处于半瘫痪中。而且朝廷内部朋党之争、宦官当权使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是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导入、数学活动、课堂练习等几个环节对课堂有效性进行有益探索。  1.精心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课堂情境导入过分注重体现新课程中的“数学生活化”理念,把一些原本很简
教育学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环。”确实如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学生的成才,乃至祖国的未来。“为师者以爱心酬学子。”这是很多教师的座右铭。好老师会把每一个学生的欢乐、苦恼都装在心里。优等生固然要爱,但是后进生、问题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关爱。通常,若老师能给他们以真诚的爱、炽热的爱,能给予信任,发自内心地去开导他们、启发他们,并设身处地去体察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被掩盖与
第一次了解台湾作家李乐薇,是十几年前看了他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那时候我就被文章中流淌出来的细腻的情感、唯美的意境深深地打动,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其中,甚至梦想有朝一日也可以过上那样的日子。  由于条件所限,以后一直想寻找李乐薇更多的作品,却始终没有找到,甚至关于他的生平介绍也一概不知。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地也就将这些在记忆中封存起来。  2011年秋学期我任教新职高高一语文,在翻着带有油墨香味
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还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知识的殿堂呢?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此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评价语言 教师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摘 要: 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分析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何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重视,课堂讨论也就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论”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讨论”是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辨析。课堂讨论以学生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为主。合理运用课堂讨论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把“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