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在众多的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效地促进他们成长。我班有位学生,在没有分班的时候,所有科任教师都认为她不多言,不多语,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属中等。分班后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通过民主方式选班委,绝大多数同学都推选她当班长。我心想,是不是同学在搞恶作剧?因为比她更合适当班长的人还有几个。当时,我没有说出我的这一想法,却面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你行!同学选你,说明你有能力胜任班长,老师相信你肯定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没过几天,我收到了某某同学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到:“老师,请您相信,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能成为您的好帮手。”现在,这位同学是所有科任教师和同学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班长。可见,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所形成的期待效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自信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然而,是能使人前进的一种刺激,是成功后的成就感,树立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从小事体会一次次的胜利。美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做成功,使学生从中能尝到一点成功的滋味,他便会继续去渴求更大,更辉煌的成功。自信是一种需要积淀和培养的品质,它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每当你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时,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增强一点,所以,对自己强大的信心是建立在无数成功的基础上的。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的保护,过分的包揽,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学习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我们班,进行一次朗诵比赛,我班张某在教师的鼓励、帮助和指导下,荣获了一等奖,这位同学平时胆小怕事,从不敢参加任何活动,从此以后无论组织什么活动,什么事他都勇跃参加了,可见,在学校教师应把握每一次机会,为学生选择适当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分享满足的心理感觉,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树立起更多、更大的成功的信念。
  
  三、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要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造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现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我班有位学生李某某,学习成绩特差,经常迟到、旷课,可是,我发现平时爱唱、爱跳还爱画画,“六一”时我校开展演出活动,我就请她带我们班学生排练,还有把她画的画张贴在我们班教室,过了几天我对她的这一特长给予了肯定和称赞,以后,我和其他科任教师积极配合,对她进行辅导,给予鼓励,并以此扩展到其他学科,从此,这位同学不再随便旷课,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获得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的分数,而是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在参与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我班学生赵某,从小喜欢跳舞,直到去年底还坚持每周请舞蹈老师进行辅导,理想就是要考上一所满意的舞蹈学院。当她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专业考试时,第一关就被考官否定了,原因是她的手臂短了点。这一打击她一切都放弃了。为此,我们老师没有放弃她,及时帮助她进行自我评价,要求她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她明白: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路标。现在,赵某正满怀信心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可见,决心一个人能不能成功的因素最主要是在主体意识下强化认识自己,要学会从失败中找回自己,勇于摆脱困境。
  综上所述,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使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不断向自己所确立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678700云南省陇川县清平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数学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知识技能素养、逻辑思维素养、运用数学素养、唯物辩证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主要包括数学知识、思维、方法、思想、技能、能力、个性品质等7个方面。  基于数学素养的特征和数学素养对人的影响,作为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
期刊
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说:生活与教育联系,就将家务活动中的洗衣、做饭、叠被子等这些本该是家庭教育的事,都弄到学
期刊
21世纪是新的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的时代,是高速科技化、技术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具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正是迎合这种时代的要求。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师德    古人言,“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德才兼备,德是统帅。李岚清同志说“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是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总是感觉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即使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也总是听得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备课的投入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地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的内容的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激励性教育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行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积极探索实施激励性教育,我的意见是: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寻疑,启发学生释疑  
期刊
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从近年来与学生交谈、交往中了解到的情况看,本人认为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类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学校课程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
期刊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正确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过程中,“听”能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说”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读”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写”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态度、实践、情感和综合能力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
期刊
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政策理念,不仅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意义深远。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诸如“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减负”、“提高教师素质”等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但时至今日,“教师太苦、学生太累、家长牢骚太多”的声音仍接踵而至。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素质教育该如何搞?教育仅仅依靠学校,依靠教师就能完成吗?难道除了学校,教师就没有其他途径吗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当今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    一、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为人师表。故教师应思想品质高尚,语言行为文明,教书育人勤恳。    二、一专多能,博学广才    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为全面发民的典型,并应在一两门学科方面成为专家,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以及综合学科的教学。    三、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价值     如何认识数学?我们头脑里首先出现的恐怕都是这样一幅图画:精确的概念、深刻的定理、抽象的证明、奇妙的解法,……。学习这样的数学多半是一件枯燥、乏味、艰难的事情。事实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数学教科书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无论是它的内容、结构,还是表现形式,甚至关于知识的“说法”,这就是说教科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一种在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