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繁花 书道写心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学路 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山东平原佛堂人,号佛堂、玄一,别署龙骨山房主人、弱水三千居者。1980年受教于沈鹏;1985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任社长、总编辑;1986年领导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及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品段级位评定活动;1987年发起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品段级位评定,任评委会执行主任;1988年创办东方高等书法艺术学校及颜真卿书法学会。1994年卸去报社社长总编职务,隐于京郊八丈岩下龙骨山房,复从京东运河源头弱水三千居,闭门绝世,潜心书艺。近日提出法为下、文为基、道为上,為“书道正名”,提出《中国书道》新主张。
   作品曾入选全国四、五届书展,三、六届中青展,“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中央办公厅书法名家邀请展,“日本25届白扇书道展”,韩国亚细亚招待展及全国第一、二届硬笔书法展,并被收入各种作品集,获1984年黑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一等奖,1988年黑龙江省文艺团体带头人二等奖,被中南海、中国军事博物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开封博物馆、黄宾虹和吴昌硕纪念馆等收藏,或镌刻于泰山、南岳、黄河、麻姑、翰园、神农书圣、王屋、峄山、三清山等数十家碑林,百余书刊结集出版介绍。先后被评为当代十大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教育家称号,2008年被授予“黄宾虹美术教育奖”。
   历任: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学术顾问,全国五届书展评委,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顾问,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全国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评委,韩国文化艺术研究院招待作家,泰国曼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青少年书法报》、《东方书画报》、《钢笔书法报》、《皖风书艺报》数十家报刊艺术顾问,《美术教育研究》主任编委等。
  
  “有点胖,个子不高,黑龙江人,写隶书的,《青少年书法报》创始人,担任过全国第五届书法展评委……”。一位当年和崔学路先生熟悉的朋友在聊天中如是描述他,用的是白描手法,极为活脱的寥寥数语竟涉及了崔先生的形象、地域、创作特点、重大事件等多个方面。
  朋友停顿了一下,又悠悠地加了句:现在知道崔学路先生的人不多了。此话一出,空气中立时似乎有了隔世之感,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句网络流行语:“哥不在江湖,但江湖却流传着哥的传说”。在我的印象中,崔学路先生出道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黑山白水之间,受教于沈鹏先生则书艺猛进。创办《青少年书法报》而惠泽普天书法学子,以“客观、公正、独立、坚持”树优秀报人风范,“办赛事、定段位”成一代书法教育名家。1994年,正值人生壮年,崔先生竟激流勇退,举家隐于京郊,在这个充满功利和物欲的时代,他作为书坛公众人物的知名度无疑受到了影响,虽不符合名利场的丛林法则,但终究使人感喟。
  事实与我的感叹颇有落差。我中国美院的同学宗绪升,是崔学路先生弟子,他说起崔老师近况,却是“含饴弄孙,心游物外,在书写中沐心悟道,敬师长,教弟子,怡然自乐”。这从先生博客所发的日记可见一端:“漫步北园河畔,水冰中分。南北有凫三族,年来由三五数至十余数,又增至数十数,今已百余数矣。地气返湿,知春将不远,心为众凫喜。”
  
  私淑沈鹏先生
  在沈鹏先生眼里,崔学路是亦徒亦友,是因弟子而朋友。出生于哈尔滨的崔学路先生是山东佛堂人,尽管他在故乡生活的时间不长,但孩童时期看到的“乡碑”和写得工整秀丽的“乡贤”毕业证书,竟然让他着魔般地开始学习写字。正是由于字写得“好看”,1965年,年仅20岁的崔学路一入佳木斯造纸厂就做了美工。而后文革爆发,他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做了十年“大字报书法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崔学路先生在他的启蒙老师处看到一本《曹全碑》字帖,并用硬笔双钩、毛笔填墨加以描摹。这样一次偶遇,开启了他疯狂地寻觅字帖的举止。到文革结束,崔学路先生完成了汉隶由《史晨》、《乙瑛》、《礼器》工整一路渐趋《张迁》《鮮于璜碑》雄强一路的临习;后来转习颜真卿大楷,临了《多宝塔》、《勤礼碑》、《麻姑帖》、《颜家庙》等字帖,书写材料从“牛皮纸”、“废报纸”,再到“生宣纸”,不一而足。崔学路先生一气临写了五年而不改,开始了书法自我摸索之路。
  当年的崔学路,一有机会进省城哈尔滨,习惯进书店、会书友、看牌匾。一次,在松花江画廊,突然见到一本草书作品,眼前一亮,如遭雷击,激动得不能自己。一看作者,豁然是“沈鹏”二字,一个在青少年书法家心中如雷贯耳的名字。回到佳木斯后,崔学路将年来用报纸临写的颜真卿大楷,按书刊的地址寄了出去。信虽寄,崔学路心里却生了忐忑,一怕唐突,二怕作品不入沈鹏先生法眼。一切如同天降,1980年2月12日,一个多年后让崔学路记忆犹新的日子,这一天收到了沈鹏先生的回信。这一封回信,开启了一段已逾三十余年的师生情缘。
  沈鹏先生在信中说道:“你临习颜书有素,点画之间颇见功力。细看之下,感到有些用笔尚嫌臃肿;捺笔收尾处也还可以再含蓄些。再是我认为,要求得进一步的成就需多方吸收,死守一家,不免局限。在你临习一家已能深入的情况下,更宜博采众长。”
  如醍醐灌顶,让一个生活在北方边陲小城刚刚萌生书法之爱还找不到方向的青年美工,眼前觉得有了无上光明。之后,崔学路开始接受沈鹏先生“广取博览”的书法精神而加以体会——广泛地临习,由鲁公上汲右军、魏晋诸家,而每有进步,都是第一时间告知沈鹏先生,惟期与先生同喜。沈鹏先生更是时时给予更多、更大鼓励,期间亲自写信推荐他参加《殷墟甲骨文还乡国际研讨会》,为崔学路此生与甲骨文的不解之缘种下了一个前因。
  1983年5月,崔学路先生调入佳木斯文联主持书协工作,成为一个专职的书法工作者。那时,他最为感恩的无疑是沈鹏先生,在崔学路心里,从书法到人品,先生均俱一代宗师风范,是终生之师。因此纵然三十年之后,崔学路自己虽也已过花甲,但面对沈鹏先生,则从无懈怠,慎终如始,师之、敬之、畏之。
  
  创刊《青少年书法报》
  在中国书坛具有广泛声名,历二十余年影响不衰的《青少年书法报》,在创办之初,却极具戏剧性。说起戏剧性,即是源于一次散步——崔学路先生伴沈鹏先生在春天早晨的一次散步。那是1985年,先生陪同沈鹏先生从北京东堂子胡同一直步行到北总布胡同——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室。这天阳光和煦,道路安静,他们的内心温暖而热烈,崔学路先生乘机把酝酿已久但尚未完全成型的想法——创办《青少年书法报》,向无论是在书法、出版、人品都令他敬仰的沈鹏先生和盘托出。
  随着崔学路先生的倾述越来越炽烈,沈鹏先生听了亦越来越激动,一套创办《青少年书法报》的方案在沈先生的匡正下得以厘清。二十余年后,回头审视,全国第一家青少年书法类专业报纸《青少年书法报》的嗷嗷坠地却是生不逢时,创办初期适逢艺术类报刊的寒冬:纸张月月涨价、印刷费亦是期期提价,邮费不断叠加。这三大原因,使得贵州《少年书法报》停刊、四川《书法教与学》停刊、浙江《篆刻报》停刊,就连在书界大有影响的《书法家》也被迫停刊。进而《辽宁书法》、《岭南书艺》、《西泠艺报》、《北方书苑》受其影响亦大矣,当时美术界意识最新、影响最大的湖北《美术思潮》亦以颇为悲壮的方式离开读者的视线。
  《青少年书法报》能生下来,活下去,并通过神龙大奖赛的举办、东方高等书法艺术学校的开办等影响日隆,确实饱含了以崔学路为灵魂的编辑团队、沈鹏先生为主的大家阵容以及广大青少年书法朋友及各界有志之士的空前支持。沈鹏先生对《青少年书法报》,是既“扶上马”,又“送了一程”,为之当顾问、题名、出书、鼓吹,还积极联络书界“大家”的支持。仅经沈鹏先生之手就邀了启功、欧阳中石、王学仲、康殷、柳倩、刘艺、林岫诸先生题名、贺辞相助,使得《青少年书法报》如负青云。
  按照黑龙江官方的说法,《青少年书法报》创办未久,即成为佳木斯城市文化名片,一纸风行海内外。至今已二十七年,向书坛推出了一大批书法骨干和新秀,引导上百万名青少年走向书法艺术殿堂。1991年5月2日,沈鹏先生引荐崔学路到钓鱼台国宾馆去见他心仪已久的画坛巨擘——刘海粟先生。刘海粟先生径直问起了《青少年书法报》创办五年多来的艰辛与影响,并赞许道:“福佑书坛后坤,功莫大焉”。其时,随着经济大环境渐趋平稳,《青少年书法报》亦已入佳境,崔学路先生却萌生卸却报社职务之意,一期新人接班释发活力,二希自己得以潜心挚爱书艺。
  沈鹏先生得知崔学路的想法后,虽不无惋惜,但也认为他的作品里确实在增长着恬淡的情趣,可缓缓退下。两年后,崔学路先生卸职《青少年书法报》社长、总编职务,举家入京,隐于八丈岩下龙骨山房,全力书艺研究。
  
  隐居京郊
  崔学路先生初隐身于京郊八丈岩下龙骨山房,复徙京东运河源头弱水三千居之玄庐,闭门谢客,溯寻书法本源——原始、原生、原创的渊薮。崔先生认为书道是“读书、临帖、释道、写心”的过程,而“写心”是对前三者的充分体现,而最高形式为“非古、非今、非人、非我”。崔先生早年书法取正书一路,于汉隶、颜楷用功甚勤,也因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被贴上了“擅隶书”的身份标签。实则先生五体俱善,其为篆为隶为楷为草,皆有老笔纷披之象。
  私淑沈鹏先生后,得“广取博览,以免约束”教旨,崔先生遂转习右军、鲁公、颠张、醉素草书,再研习简牍、写经及契甲古文——由唐宋法意,返魏晋意韵,追秦汉气象,溯殷周古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逝而远,远而反,先生历数诸书尔后又回到沈鹏先生接引的甲骨文原点,径直摭取甲骨自然生发之意,复以草书挥发意趣;加以水墨润化,攫以契文刀笔骨意,直攫甲骨原萌意象。自谓“写意甲骨”,一路寻找演绎上古玄溟意蕴。
  这样的寻找无疑是有一种自觉的意识贯穿其中。据宗绪升介绍,崔先生在每个阶段都制定有严密的习书计划,如:2006年以“神接敦煌”为的,取古朴净穆品格,遍临古帖;2007年以“新解右军”为的,取天真烂漫心境,临纸2000余通;2008年以“简牍得意”为的,取秦汉自然意绪……可谓不舍昼夜,顛沛扑倒,蜒禃毀塑,勇猛精进。2008年6月,沉隐多年的崔学路先生因友人强邀在兰州举办《神接敦煌》书法展,友者翟万益先生叹谓:草篆于当代开始复兴了!
  篆书离不开不断地临古,今多古少的风格极易流于泛常化。当今书坛主流评论家认为,篆书发展至今过于“规矩”的写法已经很难成功了。虽然说难,但对篆书的突破代有人出。先是广西李骆公以画法入书,至石开以诡谲风格行世,王友谊作散笔小篆,韩天衡作盘曲篆书,及崔学路自然生发的草篆书风,而开一代新风,究其本源,正是源于先秦书法,再以他“非古、非今、非人、非我”的实验精神,从而得以别开生面。
  近来,先生又于古今书理作了整体溯源梳理。先生以为凡晋唐以前书坛巨宗,于书皆有“心画”“书道”称之。直指书之本位,见心、见意、见性、见道——赋以道义。法为下,文为基,道为上——书寓于道,道统于万。提出为书道正名,直呼书以“中国书道”冠名最新主张。并投以前所未有心力,作草篆《老子道经》自定本书写探索,以为直指本心,身体力行而践之。
  本文仅仅举此例子,按照中国传统的修为标准,已臻“内圣外王”之境。而这样的探索,对于近两年已经上探“天然万象、原初蒙生书”的“甲骨”意蕴的崔学路先生而言,其实远未停止。崔先生自谓:“从1994年8月潜心京西龙骨山八丈岩下、再到京东大运河玄庐、直至现在的书法二次‘回归传统’之旅。完成了从前卅年‘自发’第一阶段直到居京一十六年的‘自为’第二阶段的重心转移。为予而后毕生致力书‘自心’的第三阶段的探讨追求,做了长时间、系统、整体、入微——自谓‘惮心竭虑’的准备。历行“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予隐隐于心”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自主主张。
  沈鹏先生曾云:“他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崔学路则铮铮禀沈先生曰:“学路一直走在路上——而且还在不断地上路!”对一个书道践行者而言,已经收获一路繁花如锦的崔学路先生正当盛年,相信在他“艰苦卓绝”的跋涉之后,将给书坛带来更多的惊喜。
其他文献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期刊
  
期刊
六敖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以书画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一直都秉承书画艺术传统,重视书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扬书画特长,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书画育德,书画启智,书画慧心、书画怡情,让书画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把“以书画启智,以书画陶情”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切入点,以“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个个懂得一种书体”为培养目标。学校成立了书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
期刊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是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服务园区发展,促进和谐宜居新城建设”为目标投资建设的余姚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1.5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000万元。学校现有初中段18个班级,小学段20个班级,共1800余名学生, 115名教职工,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姚北实验学校建有校园智能广
期刊
为开阔美术教师眼界,提高美术专业素养,金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写生比赛暨中国美术学院学生速写作品展于2011年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省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市中小学的近300位美术教师踊跃参加了本次活动。  23日下午,来自金华各县市的美术教师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了实地创作,比赛分为塔山公园、东、西老街三个场地。24日上午,写生比赛结果颁奖活动在仙华外国语学校报告厅举行。出席本次
期刊
练习一——造型一  【练习目的】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书谱》中的造型训练。造型训练对于中国书法来讲,应该是一比较新的观念,因为书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定位为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一个西方概念,又称为视觉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还有舞蹈,视觉艺术自然就特别强调它的视觉性,即视觉冲击力。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书法的视觉性必须是在传统书法的视觉元素的基础上有所强调,而不能如现在一些展览中不断强化
期刊
祝帅博士,笔名梅江。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博士)。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2008),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版专著《设计观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译著《智慧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流派
期刊
杨子勋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8-1992.7月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插班进修一年。2008.9-2009.7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胡伟工作室(材料技法),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至今任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佳木斯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出版专著、教材共三部。  《花
期刊
王鸿 WANG HONG  1968年 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  1991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7年 硕士生课程结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1年至2006年 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理论系主任。  2006至今 作为高级人才引进至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
期刊
长兴县实验小学许百明  安吉县南北湖小学董希军  温岭市实验小学林正方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安良远  遂昌县云峰中心学校朱溯君  上虞市实验小学葛银铨  上虞市沥海镇中心小学陈泉忠  奉化市实验小学王剑勇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傅立军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周伟庆  宁波市江北中心小学王定波  宁波市荷花庄小学谢增焕  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吴晓宏  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张立明  象山县丹城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