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后练习题,要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特点及文章的本身特点, 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下面是具体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无形中课后题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这样的实际效果,我想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理解不够造成的,是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的。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后题?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拓展课后题,加强基础知识
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可以看到,文言文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翻译,其分值从过去的5分提到了现在的8分,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文言文单元每一课的课后第二题是辨析多义词含义,第三题一般设置为翻译句子或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加强基础的有利时机。于是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古汉语词典中的释义,补充题中未涉及的义项,然后翻译题中的多义词含义,以及所在句的句子翻译,并强调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此同时,我还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重难点,在第二题中补充相关语句、语段的翻译,通过拓展性的基础练习来强化对课文内容理解,强化对重难点词的把握,强化对五种文言句式的熟知。
小说、散文、戏曲等单元的基础知识,我让学生在课后习题中补充上重点词语,易错词语,优美句子识记等题型,夯实基础,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内。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后题,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的基本技巧及能力。
《陈情表》中,我们还可以将课后的谈忠孝的开放性题改成作文练习,围绕“孝”写一个片段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要求用整句。
围绕新教材课后题,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学生基础训练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为基础越扎实越能够在复杂的题型中获得灵感。
二、借助课后题,把握文章内容
新教材中的小说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都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这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握课文。《登泰山记》课后第一题设置有三个小问题(⑴找出课文第二段的登山路线;⑵文章景物描写的顺序;⑶第四、五段的内容大意及这样写的好处)我让学生完成翻译的同时借助该题也把握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上课评定时,也顺势完成了板书,真可谓一题多用。
当然,戏剧单元的剧情所涉及的课后题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等其他方式来把握,以便让课后题变得有声有色。
三、利用课后题,加强情感体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念,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新教材第四册的《陈情表》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了翻译,领悟了作者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后,文本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看下列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针对我班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情。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自身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
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
爱源于孝!”
“年轻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一阵风铃。孩子端着水,说:‘妈妈......洗脚......’这就是孝,我看过之后,确有给父母洗脚的冲动,接下来,是将要流下的泪珠。”
对于其他一些开放性的课后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四、用课后题,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中,应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守财奴》课后第三题提到了古今中外文学画廊中的众多守财奴形象:严监生、乞乞可夫、阿巴公等,利用学生对此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任选一位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或到书店或到图书馆,在课堂上简介认为最为精彩的情节,并谈谈理由。之后,我还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及课外时间安排学生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作家、作品,接触不同思想、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给学生推荐了2004年福建卷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写一篇《我眼中的文学人物》一文,让课外阅读化为具体的文字形式,使学生在文字中提高认识,深刻领悟。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得起伏不定,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无形中课后题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这样的实际效果,我想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理解不够造成的,是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的。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后题?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拓展课后题,加强基础知识
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可以看到,文言文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翻译,其分值从过去的5分提到了现在的8分,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文言文单元每一课的课后第二题是辨析多义词含义,第三题一般设置为翻译句子或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加强基础的有利时机。于是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古汉语词典中的释义,补充题中未涉及的义项,然后翻译题中的多义词含义,以及所在句的句子翻译,并强调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此同时,我还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重难点,在第二题中补充相关语句、语段的翻译,通过拓展性的基础练习来强化对课文内容理解,强化对重难点词的把握,强化对五种文言句式的熟知。
小说、散文、戏曲等单元的基础知识,我让学生在课后习题中补充上重点词语,易错词语,优美句子识记等题型,夯实基础,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内。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后题,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的基本技巧及能力。
《陈情表》中,我们还可以将课后的谈忠孝的开放性题改成作文练习,围绕“孝”写一个片段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要求用整句。
围绕新教材课后题,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学生基础训练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为基础越扎实越能够在复杂的题型中获得灵感。
二、借助课后题,把握文章内容
新教材中的小说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都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这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握课文。《登泰山记》课后第一题设置有三个小问题(⑴找出课文第二段的登山路线;⑵文章景物描写的顺序;⑶第四、五段的内容大意及这样写的好处)我让学生完成翻译的同时借助该题也把握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上课评定时,也顺势完成了板书,真可谓一题多用。
当然,戏剧单元的剧情所涉及的课后题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等其他方式来把握,以便让课后题变得有声有色。
三、利用课后题,加强情感体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念,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新教材第四册的《陈情表》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了翻译,领悟了作者的孤苦无依之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后,文本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看下列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针对我班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情。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自身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
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
爱源于孝!”
“年轻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一阵风铃。孩子端着水,说:‘妈妈......洗脚......’这就是孝,我看过之后,确有给父母洗脚的冲动,接下来,是将要流下的泪珠。”
对于其他一些开放性的课后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四、用课后题,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中,应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守财奴》课后第三题提到了古今中外文学画廊中的众多守财奴形象:严监生、乞乞可夫、阿巴公等,利用学生对此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任选一位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或到书店或到图书馆,在课堂上简介认为最为精彩的情节,并谈谈理由。之后,我还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及课外时间安排学生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作家、作品,接触不同思想、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给学生推荐了2004年福建卷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写一篇《我眼中的文学人物》一文,让课外阅读化为具体的文字形式,使学生在文字中提高认识,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