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马特洪峰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撰文 摄影 Mick Fowler 编译 黄际沄
  终于到达新的“顶峰”,景色看起来没任何变化,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我们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先前登上的山峰更高些。估计我们的登顶照片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阴冷的下着雪有雾刮着风的地方拍到。但我们仍然清晰地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未登峰的韵味。我们发誓会尽一切力量再登顶更多的未登峰。
  
  2005年,我和Chris Watts攀登了一座未登峰,它早就被日本探险家中村保誉为“念青唐古拉的马特洪峰”,但其实我们没登上这座山。这种互相矛盾的说法听起来有些古怪,但是探险的乐趣之一就在于有时会犯点儿小错。在这里,问题在于在西藏东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山峰很少有照片传世。而且那些山峰的名字,完全不被当地居民以外的人所知。中村保的某张照片被标为“念青唐古拉的马特洪峰”,但这座山峰并不是他以为的叫做卡加乔的山峰(6447米)。
  所以当我和Chris忍受了两年漫长的申请程序拿到卡加乔峰的登山许可后,才惊讶地发现当局允许我们攀登的是一座错误的山峰。当然,卡加乔也不错,它也很像马特洪。一般人很难发现右侧临近的马纳绰峰(Manamcho)才是正确的。想像一下那是什么样的景色,两座酷似马特洪峰的未登峰紧挨在一起。我们一阵窃喜,甚至在卡加乔未完成时就在心里偷偷地惦记上了马纳绰。
  2007年4月我又回到了拉萨,但是上次攀登卡加乔峰队伍中的四个人有三个都未能成行。Chris是个不折不扣的自行车迷,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巴黎到布雷斯特的不间断往返公路赛:Adam Thomas参加了无国界医生组织,目前在刚果热情勇敢地工作着:Phil Amos正受着感情的煎熬,最终决定不来了。还好,组建个登山队从来不是个难事。最终,我和PaulRamsden搭档,我们的同伴还有SteveBurns和lan Cartwright。Steve是位计算机分析专家,还是个苏格兰湖区的夜攀迷,而lan则是牛津威廉姆斯F1车队后援队的一名成员。
  Paul和我近十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地搭档登山。2002年,我们一起攀登了中国四川四姑娘山的北壁路线,那是一次让人回味无穷的探险。Paul是一位诺丁汉的健康安全咨询顾问,他的工作覆盖了从宣讲干巴巴的健康安全法规,到讨论詹姆斯·邦德驾驶昂贵的汽车穿越结冰的冰岛湖泊是否安全可靠。有人可能据此会认为他在判断冰况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在苏格兰的次冰柱断裂事件让他的能力受到了质疑,他已经说了,谁也别想再撺掇他做那种事了。到达马纳绰最近的一条路需要穿过一个有时会结冰的湖,到时候还可以检验一下Paul的专业能力。
  
  来到拉萨这个西藏曾经的“紫禁城”容易得难以置信。周五下午5点从英国出发,周六下午4点就到达了,旅行手册上关于到拉萨开始“一次真正的探险”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在城中走马观花而过,印象最深的是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是这里没有的。霓虹灯箱广告闪烁,塑料棕榈叶在夜总会门口投下阴影,城市中心街道遍布流行服饰的小店。获得中国西藏登山协会许可的登山者被安置在喜马拉雅宾馆,要是用BBc知名主持人MichaelPaul的话来说就是装修高档得让人惊讶。电梯里的地毯上显示有今天是星期几,难道工作人员每天午夜钟响的时候都会来更换地毯不成?
  按照老规矩,西藏登山协会指派一位叫达娃的先生陪伴我们。他的常规任务是和其他西藏登山协会代表一起负责到珠峰地区的旅游和社会活动。他从来没有去过念青唐古拉东段的任何地方,天知道在我们登山的时候他能去干吗。
  离开拉萨两天后,两辆吉普车在土路上艰难跋涉了250公里,终于通过一个装饰一新的拱形入口驶上了有双行道的大马路。我们已经到达了嘉黎县,这个偏远地区的中心。以前这里的游牧民族四处游荡,不会在一个固定地点定居。每次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就管那个地方叫“嘉黎”。由此产生了很多个小的居住地,以前住过的地方就叫“老嘉黎”。现在定居时代已经到来了。新嘉黎是一个拥有两千左右居民的小镇,生活方式已经汉化,配有能上锁的金属卷帘门的小商店到处都是,彩色玻璃的建筑划破了天际线,也沾染上了官僚作风。
  我们住的政府招待所就在一排商店的楼上,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卧室里烧着牛粪的炉子,还有卫生设施的缺乏。我们听从建议在房间里休息,忍受着海拔持续上升带来的头疼,而达娃拿着一大堆登山许可去给我们办手续。窗外风凄厉地吹着,卷起了地上的雪花。一头牦牛和一条狗在为一个罐头盒里的食物对峙,两个藏族老妇人在用扫帚清洁排水沟。警察开着一辆豪华的四驱越野车沿街道巡查,用扬声器训斥着犯了小错误的人。这个地方整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和极端的感觉。
  “你想住在这儿吗?”我们问达娃。
  他疑惑地看了我们一眼。
  嘉黎海拔4500米。整晚都在头疼中煎熬,小便就用一个塑料盆。通常其他客人在早晨直接把盆中之物顺着后窗倒出去。距离嘉黎25里有个叫Tatse的小村子里有村民肯做背夫。“他们很有钱”,达娃感叹着,“银行里有上千块钱的存款。”
  我们发现他们看起来比达娃说得更有钱。就这么大的小村子,却能看到大约四十几辆吉普车和至少十辆摩托停在外面。开始我们问了几个人,后来才被告知他们是从距这里三天路程的日喀则来的建筑工。据说,当地人世代放牧,从来没学过盖房子,只好花钱请人来盖。很显然,财富的来源是冬虫夏草。这种传统藏族药材能治一种男人的病,被汉人热烈追捧,价格也飙升到能够让Tatse的男人一年只工作一个月,剩下十一个月休息,算是为来年的那个月做准备。同时,女人还是放牧种田,家庭生活方式被这种药材改变到了极致。我们把价钱提升到每天200块才说服他们为我们做背工,是达娃以为的喜马拉雅地区的常见价钱的五倍。
  我们也从当地的富足之中得到了实惠。2005年的时候,一座跨过易贡藏布江的桥就在修,现在正好让我们占了便宜,免得跟在骑着摩托车的背夫后面走上一公里多去过另外座桥,就像前年那样。
  很明显,在陡峭的岩壁上4月份比10月份的雪少,但是2005年10月,那个精心搭建的厨房灶台已经被雪封上了。新灶台是个石头台子,让我们的Paul大厨乐坏了。我们只用背夫驮了七个袋子,理论上来说有这么大个大本营,把这些东西整理利索不算难。
  谁看见蔬菜了?平底锅呢?打火机?
  看出来了吧,比起前年,忘性大了,也是因为物资明显丰富多了。准备好的和借用的物资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只是蔬菜太少了。lan看起来不怎么高兴,可能比预计的要减掉更多体重。
  吸取了2005年的教训,我们带上 了专门用于雪地行走的踏雪板。这让我们的负重达到了20公斤,我以前从没背过这么重。我穿上踏雪板的平衡能力和穿上滑雪板差不多。有时候我会自己踩到自己,把自己绊个跟头。Paul在旁边乐不可支。为了不让他看笑话,我把踏雪板脱了,可是不能不承认,他远远把我落在了后面就是因为他穿着这东西能行走自如。
  我们花了两天时间才能到达大本营上方那个冰瀑的顶端。如果适应得好,只用三个半小时就够了。适应海拔很奥妙,之前之后反差巨大,每次适应的方式都会让我感到吃惊。在这里,我们下步的路线就要和2005年攀登卡加乔的路线分开了。那次Chris和我直上到卡加乔的西壁脚下,这次我们要横穿一片雪原到达马纳绰峰下方。在2005年这段路花了Adam和Phil一整天的时间,我们这次海拔适应得不错,托那个让那我走一段就摔上一跤的踏雪板的福,半天时间绰绰有余。Paul很高兴,为了庆祝,他松开了踏雪板前端的扣,把靴子翘起来,雪板的前面自然耷拉下来。现在他走起路来像个小心翼翼的机器人,怪模样不时把我唬住,忙不迭劝他还是先前那样穿法的固定效果好。
  尽管要穿过深雪区,我们还是决定继续行进到卡加乔和马纳绰之间的山谷去看一下马纳绰的东北山脊。而我们却走得气喘吁吁,Paul的背部有些痉挛,天气状况和山脊路线等显而易见的难度,再加上天要黑了,我们决定改走西北山脊。
  后来,经过一段迫不得已的下降,来到一段冰川旁,我们打算在这扎营了。旁边是坡度约为55度凹凸不平的冰坡,加上覆盖的粉雪,难度达到了IV级。这里位于西北山脊脚下,2005年Adam和Paul爬上了西北山脊后,就是因为路线很暴露,又遭遇恶劣的天气,迫使他们不得不撤退。
  这时,我和Paul都感觉到风渐渐大起来,天上的黑云正在快速移动过来。又走了有一百多米,在山脊上有个小缓坡,我们决定就地扎营,以躲避大风刮起的雪花。开始一切都不错,我们一边吃,一边讨论在这个海拔各种食物的优劣,感到很放松。我心满意足地钻进睡袋,以为能有一夜好梦。可天不遂人愿,夜里两点钟风搅得人心烦意乱,甚至驱走了睡意。
  “要不然你在我前面爬?”
  Paul从前从未提过这样的建议,不过这次情况的确不一般。最大的麻烦是风。我们所在的小山头是个非常可爱的营地,缺点就是太过暴露。地钉打在帐篷前五米,固定在背风的那侧。稍微不小心一个小小的摇摆帐篷就有可能跌入岩石交错的山沟。我们都乐不起来了。本来我们冒险在暴露地带扎营,就是怀着能在个平点的地方美美睡上一夜的美好愿望。我们用地钉把外帐交叉方向固定紧,想保证空气能够流通,没想到却把它鼓成了一张帆,风都钻了进来。更让人后悔的是,要是再想移动地钉就必须到帐篷外面去。可帐篷正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一个人离开帐篷去挪动地钉,哪怕只是一会儿,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能不能开个通风口缓解压力?”我发现帐篷顶部有两片布贴在一起。
  我很不明智地打开拉锁。风并没有直接对流缓解压力,而是猛地灌进了帐篷,把一切都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
  “好家伙!”Paul慨叹道。
  我又拉上拉链,背对着Paul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安顿下来。
  这个夜晚很难熬,黎明又在昏沉阴暗中来到了。风总算停了,我向外瞥一眼却发现外面漫天大雪。一般来说,人要控制自己,尽量减少外界条件的干扰。登山的基本规则是除非有极好的理由否则不能后退,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大风卷起雪花撞向巨大的石壁,在这里登过山再去英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开贡山脉肯定就没有问题了。
  西侧和南侧壮丽的山峰阵列从云雾中浮现出来。据我们所知那些都是未登峰,只可惜目前的制图技术还不能将其精确定位。在这个世界上的确还有大量未知的探险细节等待确认。
  
  我们两个交替上升慢慢到达一个山脊。麻烦的是一些不高但直上直下的石阶怎么也绕不过去,因为右侧雪很深,而左侧是山脉北壁典型的陡峭地形。一段比一段艰难,我在前面领攀。
  不知道是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我很快在一个天钩处荡起来,我习惯性地抓住安全带。慌乱之中,手指在天钩下面蹭了一下,流血了。Paul在看我的笑话。
  “我要把包留在这儿”,我嘟囔着。
  我很快勾住一个点,独自摸索着,终于发现可以把塞子塞进右侧一个裂缝。
  “天!我的器械哪去了?”我诅咒着空空如也的安全带。
  一个冷冷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就在你的背包外挂上。
  这个台阶足有六米高,很可能还有更好的路线等待我们去发掘。经验老道的好处就在于让人可以更轻松地处理难题,当判断出现小小失误时也没那么惊惶失措。
  这是爬到冰川上端裂缝的顶端后的第三天傍晚,也就是离开大本营后的第六天。我们已经接近了陡峭的顶峰,后面的路看起来技术难度不小。我们的计划是登上北山脊,沿山脊登顶,这样能看到这一带未登顶甚至是未考查的山峰的全景。但现在的景况看起来像是不受欢迎的片尾曲已经响起。不但眼前雾蒙蒙一片,而且前路充满未知。一度我们停下来想等天晴一点儿再走,但后来又放弃了,下降了半个绳距,避开了通向一个小山峰的暴露山脊上的几个难点。
  降到这条线路的开始位置时,Paul有个特殊的发现,这一带覆盖的是光滑的新雪,很容易被清开。我们顺着20米长的绳子滑下去,很好玩,最后来到了一个只能头尾缩在一起睡觉的营地。我蜷缩在帐篷里,Paul则用露营袋过夜。这夜我们分开睡,至少不用担心Paul拉着我去夜攀了。
  我有帐篷罩在外面,可Paul发现他的大号睡袋套不进中号的露营袋,只好拼命把自己塞进去,感觉憋得慌。相反,我却很舒服,甚至欢快地打起了小酣。过了一会儿,我忽然醒了,帐篷好像正在被雪压得往下陷。Paul就没有发现我正处在危险中7我小心翼翼往外看去,可了不得,外面至少下了60厘米的雪,竟然都没有把我惊醒。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呼出的水汽凝结成了水滴落在睡袋上,说明帐篷内的温度在升高。温度的显著改变是可以想见的,想想看,比这里低1400米的大本营在我们离开时都已经零下10度了。我们只能等等看这样巨大的改变会进一步带来怎样的影响。也许最终我们会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登顶之日?
  黎明时情况清楚了,因为天气变了……是变得更糟了,飓风笼罩了一切,也吹跑了新落下的雪,天空仍是灰色的,能见度也就十米。所有现象都表明情况正在恶化。Paul用一个老约克郡人的口吻对这种天气表示了不满“这是我经历的最糟糕的夜晚之一。我的背也伤了,天气很狗屎,景色很狗屎。赶紧起床离开这个鬼地方吧。”
  我只得乖乖爬起来。顶峰看起来还有不超过70米高,但是前头的路更险,路况很疯狂。冰粒砸在脸上,毫无疑问地增加了攀登的难度而不是趣味性。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在苏格兰本·尼维斯峰狂野的冬日,那种单纯为了乐趣而进行的远征。
  我领攀了一段没什么难度的绳距,下面该Paul的了,他负责找到通往顶峰的路。能见度很差,他先返回到一个山脊顶端,又到了一个大岩壁下方,这里看起来很陡,还好后来他总算找到一个很隐蔽的凹槽,坡度稍缓。顶着巨风又爬了十米,我们终于上到了一个刀锋般的山脊,是该可以握手庆祝的时候了。
  我们本来打算在这里照登顶照片了,但是在天空稍微放晴的时候发现40米远的刃脊的顶端好像还要高一些。
  终于到达新的“顶峰”,景色看起来没任何变化,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我们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先前登上的山峰更高些。估计我们的登顶照片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阴冷下着雪有雾刮着风的地方拍到。但我们仍然清晰地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未登峰的韵味。我们发誓会尽一切力量再登顶更多的未登峰。
其他文献
关山飞渡    他是喜欢开着车往荒地扎的摄影爱好者,他极少结伴,偏爱孤单的劲儿也像草原上的野狼。在不算漫长但也不短暂的拍摄生涯中,野生动物拍摄一直是关山飞渡最喜欢的主题。他的时间基本分成两个部分,没法出城的时候去动物园拍,可以出城了就去野外拍。总之,他的镜头始终对准动物的眼睛。    那还是在2005年末的一天,一辆JEEP六缸切诺基,冲出北京的喧嚣与繁华,驶向大风呼啸的中蒙边界,在茫茫草原与戈壁
2006年新引力:夏特古道北起新疆伊犁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乃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驿道。继2001年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最初开辟此条徒步路线以来,已经有若干支徒步队伍走通夏特,2005年还有从另一方向反向穿越成功的队伍。2006年,这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徒步路线吸引了全国户外爱好者的眼光,将再  一次形成新的热点。本刊记者亲历
撰文 刘恺 王大霖 摄影 赵 戈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躺在病床上的保托夫紧紧抓住中方向导阿曼的双手,嘴唇哆嗦,喉头哽咽,泪水慢慢从他的眼角滚落。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谢谢你们救了我……”  同一天,另一名俄罗斯漂流者兹韦列夫也获救。  9月6日,一位带队的中国籍俄语翻译报称,在新疆和田漂流期间与六名俄罗斯人失去联系多日,消息一经核实,引起了中方的高度关注,新疆立即投入搜寻。
藏东群山角落,散居着少数民族部落。很难说他们从什么时间开始定居于此,也很难判定这些民族最早的起源。然而,走进古老的村寨,哪怕一块被磨得平滑的石头都在呈现着时光中变迁的踪迹。随风而至的呼哨更是仿若远古发来的呼唤,讲述着一个从古老到现在的真实故事。    朗县:遗忘的远古文明    走进朗县的来义村、洛绒村,扑面而来的便是深厚而古朴的塔布藏族文化气息。塔布,一作达波,在工布西南,今山南地区东部的加查、
在担架中摇摇晃晃,我思考着正在走向结束的探险活动和出人意料的成功。我们一无所有地走向安纳普尔娜峰,并发现了我们可以在余生当中享用的财宝。这种洞察力对我来说是一种上天的启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开始。人粪的生活会有其他的众多的安纳普尔娜峰。——埃尔佐格《安纳普尔娜峰》  2006年5月15日,大卫·夏普登顶珠峰后下撤仅300米,因氧气耗尽而悲惨地死去。5月26日,林肯霍尔获得了他的第二次生命,当我们
江苏东台人,诗人、评论家、作家。著有诗集《临潭的潭》、文学评论专著《诗山》《刘庆邦的女儿国》《贴着地面的飞翔》《约会小说》、长篇小说《新兵》《当兵》、小说集《天要下雨》、散文集《天下兵们》等14部。曾获海燕诗歌奖、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武警文艺奖、乌金文学奖、三毛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等。现居北京。  别质疑绝望  我们一生都在丛林里行走  一只老虎总想着撕碎我们  无力抵抗,只有避免
六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在一次工厂的事故中离世了,就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生活。两年后,母亲带回来一个名叫麦尔斯的男人,并告诉我以后他就是我的父亲。  我不介意有一个父亲,甚至很需要一个父亲。但我不喜欢有人和我分享母亲的爱,所以我很讨厌他。我从来不愿意叫麦尔斯一声父亲,尽管他对我非常好,非常疼爱我,总是设法逗我笑或者提议和我一起玩耍。但我从来不会接受他的任何提议,无论他说什么我都只有一个字——不!  
位置    Namche Bazaar位于尼泊尔西部山区,珠峰南坡的山谷中,是徒步珠峰大本营路线上的最后一站。    特色    Namche Bazaar依山坡而建,像处身在一个露天剧场的环形观众席上,地形颇为险要。山坡之下,两道成V字形的深邃的河谷汇合一起;山坡之上是较平坦的台阶地,是Sagarmatha国家公园总部所在,还有一个直升机机场。台阶地之上,是区内的神山Khumbila。Namch
自从感觉上了年纪之后,我就要求自己遇事有颗平常心,起码表面上看起来咱不能为老不尊啊。不过,成效好像也并不太乐观,朋友们还是透过我面庞深刻的皱纹看到我内心的起伏波动。也是,面对关口,我就是容易紧张,老心脏怦怦怦跳。  印象最深刻的过境是去斯里兰卡,那是我第一次出国乘国际航班,人家说要提前两小时到,老实的我提前三个小时就到了。报关时我恨不能把袜子的数量都写上去了,怕的是过境时海关查,我没打算嘲笑自己,
当她在岩壁上的时候,我是她的保护员,有时我一句话也不说,给她一个空司,让她在岩壁二自己想办法攻克一个她可以完成的难点:有时我用力拉她一把,额外给她一点力量,因为那里就她目前的身高和力量的确有些困难,她喜欢和我们大家一起攀爬,因为在岩场她不仅有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还有许多大朋友。她每完成一条线路,就会得到大家毫不吝惜的掌声和鼓励,小小的成就感增强着她的自信心。有时她面对岩壁一个人静静想着什么而后会像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