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创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营造开启学生心扉、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内容及其所传达的知、情、意真切生动地印入学生头脑中。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以种种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一、身临其境,激发共鸣
  语文课文中的描写对象,涉及方方面面,表现也各具情态,而学生由于阅历有限,对有些对象理解不深刻,回答问题常感无言以对。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局外人,做旁观者,自然轻松自在,但很难体会到对象的喜怒哀乐之情,很难理解对象的内涵意境,即使有所体会、有所理解,也往往是肤浅的。这时,如果创设相关人物所处的情境,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味,“卡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魏书生老师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在教《核舟记》时,他这样问学生:“核舟有多大呀?”学生一时回答不出,便急忙看书。书_L面这样写道:“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于是,魏老师就请同学们用纸叠出一个这样大的模型。大家叠出像半支粉笔那么大,高还不及粉笔直径的形状。他接着又说:“请同学们在上面画五个人、八扇窗……”学生便非常认真地画了起来,虽几经努力,但还是失败了。不过没关系,魏老师并非真的要为难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连手画都这么难,更何况在核舟上面刀刻呢!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自然会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而折服,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的内容之中了,而且记忆非常深刻。
  二、模拟场景,诵读入境
  这种教法一般运用于有具体细节描写的文章中。某教师曾成功地运用“模拟场景”摸索出了背诵古文的方法。在文言文《口技》一课中,第一段有“抚尺一下,满坐寂景,无敢哗者”。教师在检查这一段的背诵时,将黑板擦往桌上一拍,说;“从这里开始背。”于是,全班齐声背诵这一段。在第二段中,有几句侧面描写:“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面、微笑、默叹,以为绝妙。”教师又分别让几个同学在座位上依次表演出各种相应姿态。一时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两段背诵。
  教师模拟,学生闻其声,或由几个学生模拟,其他学生眼观其形,口念其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背诵。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最好能准备一些“物”来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些色彩,这种“物”可以是一幅画,或一尊雕塑,或几张幻灯片……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智能,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三、逆向诱导,辩论解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对课文中一些重点、难点的评析上,教师不防故意犯下错误,设计一个相反论题,创设辩论场景,让学生驳斥,以此勾起学生的辩论欲,从而使其从反面打开思路。教师的“故意错误”首先会引起学生的疑问,继而激发他们为解决疑难而积极思考。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老师也会“出错”时,就会消除心理压力,畅所欲言,敢于争辩。这往往比常规的讨论法或问答法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位教师在教《呐喊自序》时,一个学生提出:“鲁迅是坚强不屈的战士,怎么会产生寂寞苦闷的心情呢?”教师故意抛出一个错误的论断:“我认为,鲁迅生活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感到失望无聊,因而便消沉下去了。”这论断一下,就激发起学生们的纷纷质疑。有的学生提出:“鲁迅的寂寞悲哀能不能叫做消沉呢?”也有的学生提出:“有什么根据证明鲁迅是消沉下去了?”经过思考、讨论、争议,大家取得了一致的看法:鲁迅感到“无聊”“悲哀”“寂寞”,是因为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感到怀疑和失望,这只是找不到新的战友和战斗武器的悲哀和寂寞,绝不是真正的消沉。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所用的“居然”“暗暗”“消去”等词语说明鲁迅当时的心境虽然寂寞,但又是不甘寂寞的,由此证明他是不会“消沉下去”的。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使学生们明白:“好梦—寂寞—呐喊”是鲁迅的战斗历程,也是他思想变化的过程。
  四、积极评价,巧妙引导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艺术手段,把评价和引导行为融会在一个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情境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人境,以达到自省自悟的目的。如在《小稻秧脱险记》课堂教学中,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点拨学生在读中感悟“有气无力”的精彩片断就令人深思。于老师问:“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是‘有气无力’了?”一名学生声音洪亮地读道:“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于老师则评道:“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们大笑。该生再次朗读时,杂草伤药后的那种“有气无力”的情态便读得惟妙惟肖了。这种用爱心和智慧创设的评价情境,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铺设了学生走向成功的坦途,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总之,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三个引发”:一是引发内容。情境创设须明快简捷而又水到渠成地引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不能只为吸引学生,不顾教学内容,过分渲染那些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轶闻趣事,以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主题。二是引发情感。就是要营造一种感情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共鸣,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三是引发思维。情能使人投入,理能促人思辨,情境创设在考虑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缘情入理的求知欲望。只有做到这“三个引发”,情境创设才能达到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于将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好学习方法,不会自己发现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和历史修养。即通过历史学习建立起认识社会评价事物的标准,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健全的心理,良好的人格。这个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全新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的教学价值日显重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既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学习活动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本文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
摘要:课堂提问并非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提问是一种艺术,是能够检验学生学习状态、 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强化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反馈的渠道。 因此课堂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人类的教育史证明提问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心理学以及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提问不但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采用一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作业的批改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  要窗口,是教师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是,不少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  步入"题海"的误区,其结果不仅空耗了自己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有效地规范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关于英语作业的布置  英语是
读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大学生阅读量,尽可以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阅读和自学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和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一、阅读能让学生的人格更健全  有关语文方面的知识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容易帮助
从回复高考以来,高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时候,它也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难题,如果这些难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干涩的课堂和枯槁的生命:语文课成了“鸡肋”  在当今社会,高考成了教育的指向标,也成为了考量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种影响下,语文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中学语文老师的高考情结挥之不去,他们在上课时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高考,学生的作文失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对于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应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做好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同步转变。  关键词:教法 学法 初中 数学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的
摘要: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实际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新课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