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生动阅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对7~9年级学生提出要求:“阅读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自身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围绕一定主题开展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课堂为舞台,以语文教材及相关材料为载体,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建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尊重主体,张扬学生,激发主动性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才、情、志、趣,尊重他们的智、能、长,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参与问题情境的机会,启发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1.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民主氛围。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如何有效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充分相信学生,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先布置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探究质疑。学生提出了:“诗人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在民间传说中,天河是怎样的一条河,牛郎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在诗中做改变?”等问题,我鼓励学生围绕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我有意识地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从而缩短自己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他们在即将进行的课堂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胆怯、害羞心理,进而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主动地参与及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主体性充分发展的目的。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个性。个性发展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它既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又强调个体发展的自主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轻松、自由的问题情境,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相信自己对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要求学生针对愚公移山发表看法。某些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某些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并不聪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面对困难不能解决时,搬家不失为明智之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答案,用适度的宽容,调用一切手段,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学会动脑、学会创造,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
  3.发展学生的问题能力,激发主动热情。对学生而言,要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使自己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就需要自身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能力。教师应尽一切方法发展学生的问题能力。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学生提出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我在综合了学生的要求后布置了活动内容:以《皇帝的新装》为脚本,进行了一次课本剧排演,至于活动的道具、活动的形式等,完全由同学自主选择。学生热情高涨,思维保持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在确定组织、筹划人选时,不少学生主动请缨。我及时抓住切口,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中,经过讨论,他们设问:(1)皇帝赐封骗子“御聘织师”时,两个骗子的心理活动怎样?(2)骗子行骗后逃之夭夭,当皇帝去大街游行时,如果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里偷看,他们之间将有一段怎样小声而得意的对话?(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及老百姓一开始说假话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经过问题情境洗练的课本剧,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绽放出灵感的火花。两天后,一出自编自演的《皇帝的新装》上演了,一篇阅读课文的主题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水到渠成地凸显了出来。
  二、激励兴趣,激活教材,强化感受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重要的推动力。在语文课上,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主体的感受性,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教材,引疑设问,是学生自觉学好语文的动力。
  1.于平淡无奇处引疑。有些课文乍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浮光掠影地读读,不知其中奥妙,常觉兴味索然,如教师引导学生寻根究底,见其自读之未见,闻其自学之未闻,学习兴趣定然激增。这就需要教师于平淡无奇处创设问题情境。如《纪念白求恩》中有这么一段:“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人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精神。”学生认为这一段话再浅显不过了,遣词造句普普通通,毫无惊人之处,难道其中还有什么学问值得探究吗?此时我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这里共三句话,所讲的内容都和白求恩有关,为什么对他的称呼不同呢?”学生被这个疑问激起极大的求知兴趣,觉得这些好像信手拈来的文字其实是挺讲究的。经过探究后懂得:作者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讲的话时称“白求恩”;就从事医疗工作者而言,作者用了人们通称的“白求恩医生”;作为共产党员,作者按照革命内部通行的称呼,因而称“白求恩同志”。三种不同的称呼,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写的,同时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引疑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即使平凡普通的语言也是讲究的,需要深入理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于深层蕴意处设疑。典范文章中常常有许多曲笔、奇笔、神笔,或含蓄丰厚,或结构精巧,或韵味优美,或饱含哲理,老师精心地引领设疑,将会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文章主旨。如在《变色龙》教学中,学生都理解了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善变,且变得快,变得愚蠢、可笑,逻辑荒谬,我抓住这点巧妙设疑:奥楚蔑洛夫多变、善变的性格中到底有没有不变的因素?这样一问,同学们迅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再联系奥楚蔑洛夫听说的是将军的狗或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的表现,明白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都是为了讨好将军,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由此弄清了变色龙的实质,掌握了课文的深层意蕴。
  3.于课文关键处解疑。关键就是课文的重点,即能表现主题或线索的词语及段落。抓住关键引疑,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围绕“背影”设疑,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了:课文写了几次背影?写法有什么异同?哪次背影写得最详,为什么?“我”为什么望父亲的背影流泪?等疑问,问题一提出,学生便活跃起来,仔细读课文,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甚至情绪高昂地争辩起来,通过这么一设疑,课文读得细,内容理解得深,再经过答辩,答案很快统一起来。课文四次写背影,两次实写,两次虚写,分别从四个角度写背影:思背影、望背影、找背影、忆背影,其中详写的是第二次背影,也就是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在家境惨淡、祖母去世、奔走谋职之时,父亲还不辞辛苦,不管自己年高体胖,行动蹒跚,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此情此景,令人感动得流泪,字里行间渗透着眷眷深情。由于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了“背影”这一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又在解疑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主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疑,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日俱增,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从2000年9月开始到2003年3月结束,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详细研究了蚧总科Coccoidea内蚧科Coccidae和粉蚧科Pseudococcidae的部分雄虫,蚧科7属8种,即球坚蚧属Eulecanium:
对于色彩练习者来说,不论是运用色彩学规律还是固有色规律着色,都要通过眼睛观察。不仅要对自然界色彩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有相当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绘画实践,要多画,同时多看、多分析一些好的作品,一些名家的优秀作品,努力提高欣赏水平。  关于色彩感觉,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关键在于多画,多练习。在水粉画中,通过直接印象进行色彩写生造型,培养色彩感觉能力,是极重要的途径
开展森林分类,建立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经营体系,是我国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迈进的重要标志。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实行经营管理科学决策,制定科学的战略经营目标
摘 要: 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它既有认知的参加,又有情感的参加,更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测试研究的一个热点,更是高中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可以从激发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置合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和“长文短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及结合课外阅读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效率。  关键词: 高中现代文 阅读教学 教学效率  当前的高中学生,特别是刚从初中升
本文研究了蝴蝶兰、石斛兰等名贵兰花不同外植体的快速繁殖方法,及蝴蝶兰的施肥技术,从而为兰花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对蝴蝶兰(Phalaenopsis)花梗侧芽进行表面灭菌对比。结果表明,75%酒精3s结合0.1%HgCl_210min大大提高了外植体的存活率。 试验中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0.3%、0.5%、0.8%、1%、1.2%的活性炭(AC),经试验对比,发现Ac8g/L处
本文以陕北黄土区安塞纸坊沟流域内在植被演替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然灌木种(6、14、17龄)狼牙刺(Sophara viciifolia Hance)为对象,以15龄柠条(Caraganar)和撂荒地为对照,系统研
本工作以探索秋水仙碱(Colchicine)合成新策略为目标,研究了烷氧基取代薁酮2a的独特反应性,发现了一系列罕见的重排过程和环庚三烯(Tropilidene)降蒈二烯(Norcaradiene)互变
摘 要: 初中语文课程的开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个体人文内涵的培养及语言交流的运用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初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始借助多媒体技术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展新理念的教学实践。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样也包括教育领域,这是时代发展的技术选择趋势。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阅读教学实践  新
本文对山西省中药材施肥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利用现代植物营养和土壤背景值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药材独特的营养特征为研究突破点,寻求最佳施肥技术和施肥模式,为最终将其物化为中药材专用肥料提供依据。对促进我省中药材的种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按照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定农户,调查人员直接深入农家,采用问答的形式,了解施肥信息,并填写统一表格,进行汇总分析。调查内容包括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正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冲击使许多学生失去自控,以致无法自拔,正义、道德、理智、诚信等早已抛之脑后,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