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的碰撞里,信任比一切更重r——观纪录片《人间世第一季|救命》有感

来源 :医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美好而普通的医学叙事,大抵应是患者命悬一线,然后医生施以援手,手术成功,皆大欢喜.这样的成功派演练其实在医生的学生时代早已反复实践.单人心肺复苏的实操考试,做完5个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30﹕2的循环,我们总会判断模拟人的“生命体征”,然后公式化地喊出“患者颈动脉搏动恢复,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口唇黏膜和甲床颜色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如果可以选择,大家当然都更加喜欢没有遗憾的结局.可在临床上,当疾病与生命开始较上了劲,交给医生、患者、家属的担子,总没那么轻松.
其他文献
急性小儿食积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大量食物淤滞在胃肠道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腹痛、食欲下降、腹胀、呕吐、泛酸、便臭等症状。中医对于小儿发热的诊断是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展开的,包括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发现病因及对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辨证,以脏腑理论为基础,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改善患儿因急性食积导致的发热等症。
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中心围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引、育、用、留”四轮驱动,把全院的发展与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起来,促使专业学科带头人、年轻有为的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各科室的人才结构明显趋于合理,为我中心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是ASCVD的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对ASCV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r
期刊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打破乡村医生吃“大锅饭”现象,同时激励基层医生提供优质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融洽居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添基层医生动力和压力,使其更好地为广大居民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固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更应该牢牢抓住的还是打造最短家庭医生服务圈,增强可及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些居民之所以不选择家庭医生,就是因为不知道身边哪有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如何,对家庭医生没有足够的信任。
6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在谈及医师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时表示,在加强执业行为规范方面将有重大修改,其中,“明确不得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格外引人注目。如何理解过度医疗提到“过度医疗”大家并不陌生。通常认为,过度医疗服务主要表现为过度检查、过度用药(以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的滥用最为突出)、诱导手术。但医疗服务是否恰当抑或“过度”,认定较为困难。目前认为,临床诊疗原则与规范、权威指南等是法定评判标准。有效遏制过度医疗,不仅关系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形象,更关系到广大患者及其亲属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是老年人很常见的骨折,其症状包括大腿肿胀、患肢疼痛、皮下淤血、患肢功能丧失等。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者,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的症状;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和致命的颅内出血。笔者在工作中就曾遇到过1例股骨骨折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现整理诊治经验与同仁分享。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金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组成,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该方是辛凉解表剂的代表方,有“辛凉平剂”之称,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如流感、乙脑、流脑、麻疹等疾病。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由于换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要而引起的非器质性多系统症状性疾病,该病多发于年轻女性,多在情绪过激、精神刺激、过度紧张等一系列诱因下发病。发病时由于呼吸过深和过快,导致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打乱血液的酸碱平衡,继而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患者以心悸、胸闷、头晕、手脚麻木、面部麻木、意识模糊、晕厥等为临床症状表现。
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面临最多的就是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往往自身业务能力很强,能独当一面,自行开展工作,却常在带领下属职工,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尤其是一些新走上管理岗位的领导,经常会有自身很忙碌,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却又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而这正是最能体现一位管理者管理能力高下的地方。
在上期的《代谢性酸中毒:明确机制,以求甚解》一文中(详见2021年第15期P32-33),我们介绍了如何从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平衡,并解析了一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本期,我们来分析代谢性酸中毒中的另一常见类型--乳酸性酸中毒。临床病例患者,女性,5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余,纳差2周,恶心,呕吐4天”至我院急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