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本化课程实施是以儿童本位价值观为导向的,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求。笔者在开展大班班本化课程中产生诸多思考,发现师幼有了许多转变。在课程意识方面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建构,课程实施从单一路径到多元整合,课程资源从盲目匮乏到有效开发。笔者提出了四点建议促进班本化课程得以扎实有效开展:提升教师,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赋权教师,自主探究课程活动;鼓励教师,学会记录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增加沟通,加强班级、家园之间联系。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活动 班本化课程
幼儿园主题活动又称为综合活动,即围绕某一中心展开、具有一定时间跨度且相互关联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特点。目前,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主题活动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不匹配、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挖掘等问题。而推进主题活动班本化,不仅能够深入推进主题活动,而且也让幼儿园课程真正回归幼儿。班本化课程的起点和归宿都是幼儿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执行者。本文以大班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班本化实施过程为例,思考主题活动背景下班本化课程实施为教师和幼儿带来的转变,以及如何促进班本化课程扎实有效开展。
一、师幼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转变
(一)课程意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建构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均为被动执行者,师幼只需要按照预设的课程开展系列活动。而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师幼成了课程的主人,班级里时刻发生的寻常事件中均蕴藏着课程契机,课程内容呈现动态化和个性化。课程需要和幼儿共同去建构,教师可通过前期谈话、日常观察、收集調查表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大班毕业前夕,我们进入了最后一个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在调查幼儿前期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非常珍惜最后的在园时光,有很多心愿想去完成。在毕业提案中,幼儿均提出了自己最想在幼儿园做的事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愿意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参与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幼儿发现自己的想法被倾听、被尊重、被接纳后,状态也会更加积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课程实施从单一路径到多元整合
随着班本化课程的实施,教师的理念也在转变,从过去的上好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课转变为一日活动皆课程,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自主探索是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在准备毕业典礼时,幼儿想要自己布置毕业典礼,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气球和彩带;吹气球、剪彩带、悬挂装饰,这些原本是教师大包大揽的工作,现在由师幼共同完成。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过去的经验,获得新的体验。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多元表达被教师发现并被鼓励接纳。幼儿除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图画也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大班幼儿书写能力有了初步发展,很多幼儿尝试用图文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想法。
(三)课程资源从盲目匮乏到有效开发
课程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支持着班本化课程的有效开展。过去很多教师抱怨课程资源匮乏,有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的想法,从众行为较多,看到别的班级有哪些资源开展活动就生搬硬套到自己班级中。而在班本化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是根据班级孩子的需求开发的,能够为幼儿所用,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课程资源不仅仅是物质资源,与幼儿相关的人、物、事都是课程资源。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要学会去甄别、选择和使用,教师在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做一位有心人,留意身边有哪些资源。班本化课程实施能够具体到班级每位幼儿的需求,让课程资源更具有针对性。
二、促进班本化课程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转变课程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加强专业学习,革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每时每刻都是课程,课程不是教学用书,也不是年级组备课预设的内容,而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教师要走近幼儿,倾听幼儿的对话、注视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发出信号时,教师要能够捕捉到,陪伴支持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成长,鼓励幼儿之间合作。教师还要学会与幼儿进行对话,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在班级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幼儿愿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想法。只有教师的课程意识被唤醒了,课程敏感性提高了,才能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推进课程的深度开展。
(二)赋权教师,自主探究课程活动
教师要有课程自由。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主动推动者。幼儿园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赋权教师,帮助教师树立专业自信,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班本化课程的探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再需要因未完成年级组统一要求而赶进度。每个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题课程资源的选择都能基于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判断,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判断开展课程活动的时间。当前很多教师面对“课程”望而却步,幼儿园要帮助教师打破思想的桎梏,允许并鼓励教师去尝试、探究班本化课程,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有机会分享其他班级的课程故事。
(三)鼓励教师,记录课程实施过程
教师首先要自己会记录,通过图片、文字、绘画等形式让班本化课程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学习故事、幼儿发展和主题开展的脉络在环境中呈现,从而帮助教师厘清课程路径,把握活动背后的价值,也让环境成为课程资源。幼儿每天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地回忆经验、提升经验,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征、记录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再现学习,回忆经验,梳理学习思路。幼儿园要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看见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获得成长,看见每个活动开展的教育价值。
(四)增加沟通,加强班级与家园的联系
班级之间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分享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以及幼儿获得的成长,从而丰富教师的经验、拓展教师的思路。家庭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班本化课程实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及时将班级开展的活动与家长分享,分析活动的价值,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可,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中,利用家庭资源让班本化课程更加深入丰富。
总之,班本化课程是让课程回儿童本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成为课程实施的原点。教师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课程,整合各项资源,丰富幼儿经验,提升幼儿发展水平,让课程始于儿童并且回归儿童。
参考文献:
毛莎莎.幼儿园班级主题课程实施的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活动 班本化课程
幼儿园主题活动又称为综合活动,即围绕某一中心展开、具有一定时间跨度且相互关联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特点。目前,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主题活动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不匹配、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挖掘等问题。而推进主题活动班本化,不仅能够深入推进主题活动,而且也让幼儿园课程真正回归幼儿。班本化课程的起点和归宿都是幼儿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执行者。本文以大班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班本化实施过程为例,思考主题活动背景下班本化课程实施为教师和幼儿带来的转变,以及如何促进班本化课程扎实有效开展。
一、师幼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转变
(一)课程意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建构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均为被动执行者,师幼只需要按照预设的课程开展系列活动。而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师幼成了课程的主人,班级里时刻发生的寻常事件中均蕴藏着课程契机,课程内容呈现动态化和个性化。课程需要和幼儿共同去建构,教师可通过前期谈话、日常观察、收集調查表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大班毕业前夕,我们进入了最后一个主题活动《再见了,幼儿园》。在调查幼儿前期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非常珍惜最后的在园时光,有很多心愿想去完成。在毕业提案中,幼儿均提出了自己最想在幼儿园做的事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愿意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参与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幼儿发现自己的想法被倾听、被尊重、被接纳后,状态也会更加积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课程实施从单一路径到多元整合
随着班本化课程的实施,教师的理念也在转变,从过去的上好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课转变为一日活动皆课程,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自主探索是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在准备毕业典礼时,幼儿想要自己布置毕业典礼,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气球和彩带;吹气球、剪彩带、悬挂装饰,这些原本是教师大包大揽的工作,现在由师幼共同完成。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过去的经验,获得新的体验。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多元表达被教师发现并被鼓励接纳。幼儿除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图画也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大班幼儿书写能力有了初步发展,很多幼儿尝试用图文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想法。
(三)课程资源从盲目匮乏到有效开发
课程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支持着班本化课程的有效开展。过去很多教师抱怨课程资源匮乏,有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的想法,从众行为较多,看到别的班级有哪些资源开展活动就生搬硬套到自己班级中。而在班本化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是根据班级孩子的需求开发的,能够为幼儿所用,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课程资源不仅仅是物质资源,与幼儿相关的人、物、事都是课程资源。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要学会去甄别、选择和使用,教师在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做一位有心人,留意身边有哪些资源。班本化课程实施能够具体到班级每位幼儿的需求,让课程资源更具有针对性。
二、促进班本化课程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转变课程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加强专业学习,革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每时每刻都是课程,课程不是教学用书,也不是年级组备课预设的内容,而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教师要走近幼儿,倾听幼儿的对话、注视幼儿的行为,当幼儿发出信号时,教师要能够捕捉到,陪伴支持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成长,鼓励幼儿之间合作。教师还要学会与幼儿进行对话,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在班级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幼儿愿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想法。只有教师的课程意识被唤醒了,课程敏感性提高了,才能在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推进课程的深度开展。
(二)赋权教师,自主探究课程活动
教师要有课程自由。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主动推动者。幼儿园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赋权教师,帮助教师树立专业自信,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班本化课程的探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再需要因未完成年级组统一要求而赶进度。每个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题课程资源的选择都能基于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判断,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判断开展课程活动的时间。当前很多教师面对“课程”望而却步,幼儿园要帮助教师打破思想的桎梏,允许并鼓励教师去尝试、探究班本化课程,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有机会分享其他班级的课程故事。
(三)鼓励教师,记录课程实施过程
教师首先要自己会记录,通过图片、文字、绘画等形式让班本化课程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学习故事、幼儿发展和主题开展的脉络在环境中呈现,从而帮助教师厘清课程路径,把握活动背后的价值,也让环境成为课程资源。幼儿每天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地回忆经验、提升经验,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征、记录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再现学习,回忆经验,梳理学习思路。幼儿园要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看见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获得成长,看见每个活动开展的教育价值。
(四)增加沟通,加强班级与家园的联系
班级之间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分享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以及幼儿获得的成长,从而丰富教师的经验、拓展教师的思路。家庭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班本化课程实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及时将班级开展的活动与家长分享,分析活动的价值,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可,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中,利用家庭资源让班本化课程更加深入丰富。
总之,班本化课程是让课程回儿童本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成为课程实施的原点。教师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课程,整合各项资源,丰富幼儿经验,提升幼儿发展水平,让课程始于儿童并且回归儿童。
参考文献:
毛莎莎.幼儿园班级主题课程实施的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