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并引导学生分析确定探究课题,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自己设计鉴别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直至得出结论,最后评价别人的探究方案,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形成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复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9–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通常认为,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把以前学习到的孤立的、分散的、零碎的、无序的、认识模糊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以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只是复习课的基本任务,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在上述复习、整理、结构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形成新的体验,深化有关认识。怎样才能实现这种高水平的探索?我们以氢氧化钠的复习为例,设计了复习专题“再议氢氧化钠”进行实践探索,现介绍如下。
1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有关氢氧化钠的试题一直是中高考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溶液长期放置,容易变质,使瓶口有大量的白色固体生成,这种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检验它,特别是要检验出碳酸钠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钠的问题,作为专题探究学习,还少有涉及;尤其碳酸钠的碱性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是学生难以理解和突破的难点;我们以“再议氢氧化钠”为课题,首先,引导学生以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复习巩固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改变通常教师讲,学生听、记的传统复习方法,之后,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表达→迁移应用”教学流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合作交流中完善设计方案,小组汇报中建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过程
2.1 展示试剂,设计方案,复习巩固
[教师]这是氢氧化钠溶液(每组一瓶分发给学生),请设计实验方案,说明氢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师生协作完善设计方案,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复习巩固氢氧化钠的性质,不仅改变了以往復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复习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厌烦的炒冷饭的感觉,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更深入的探究学习埋下了伏笔。
2.2 关注细节,设置情境
[教师]我们台上的试剂是实验室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试剂瓶的瓶口,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瓶口有大量的白色固体,我想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变质了。
[教师]氢氧化钠为什么会变质呢?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其余学生在学案上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瓶口有白色固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的观察,回忆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的性质,猜测白色固体的成分,主要是为了利用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逐步进入探究的状态。
2.3 提炼问题,形成探究方案
[教师]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变质,那瓶口上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推测]
推测一:可能是氢氧化钠;
推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推测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共8组),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组里设计出的方案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注意用小刀将瓶口上固体刮下,放在烧杯中用10毫升的水溶解,然后取样,取用试剂的量只要盖满反应板的底部即可。
设计意图:“白色固体是什么?”的问题促使学生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合理猜想,通过小组合作与思维碰撞的形式设计出检验白色固体的方法,并利用实验去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合理性。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它不仅能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提供证据,还能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
2.4 晒出成果,交流讨论
[教师]请每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写出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有以下几种方案,整理后投影,共收集了六种,另两组与方案4、方案6相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鲜明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价,然后选择最佳方案。使学生通过对比、筛选和全面考虑,加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评价设计方案]
[学生]方案1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我有疑问,碳酸钠与硫酸铜能发生反应吗?
[教师及时引导和鼓励]这位同学的反应很敏锐,我们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而碳酸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就请同学们补做实验,将硫酸铜溶液滴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交流]也有蓝色沉淀生成,那方案1中用硫酸铜溶液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就不合理。
[教师]是啊,我也赞成他的观点,那方案2可行吗?
[学生]第一步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是对的,但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不对,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若溶液中仍有碳酸钠的话,酚酞也会呈红色。
[教师]有道理啊!方案3呢?
[学生]方案3存在着与方案1相同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像方案4一样,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加硫酸铜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就行了。
关键词:探究;复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9–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通常认为,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把以前学习到的孤立的、分散的、零碎的、无序的、认识模糊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以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只是复习课的基本任务,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在上述复习、整理、结构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形成新的体验,深化有关认识。怎样才能实现这种高水平的探索?我们以氢氧化钠的复习为例,设计了复习专题“再议氢氧化钠”进行实践探索,现介绍如下。
1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有关氢氧化钠的试题一直是中高考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溶液长期放置,容易变质,使瓶口有大量的白色固体生成,这种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检验它,特别是要检验出碳酸钠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钠的问题,作为专题探究学习,还少有涉及;尤其碳酸钠的碱性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是学生难以理解和突破的难点;我们以“再议氢氧化钠”为课题,首先,引导学生以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复习巩固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改变通常教师讲,学生听、记的传统复习方法,之后,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表达→迁移应用”教学流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合作交流中完善设计方案,小组汇报中建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过程
2.1 展示试剂,设计方案,复习巩固
[教师]这是氢氧化钠溶液(每组一瓶分发给学生),请设计实验方案,说明氢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师生协作完善设计方案,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复习巩固氢氧化钠的性质,不仅改变了以往復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复习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厌烦的炒冷饭的感觉,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更深入的探究学习埋下了伏笔。
2.2 关注细节,设置情境
[教师]我们台上的试剂是实验室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试剂瓶的瓶口,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瓶口有大量的白色固体,我想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变质了。
[教师]氢氧化钠为什么会变质呢?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其余学生在学案上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瓶口有白色固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的观察,回忆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的性质,猜测白色固体的成分,主要是为了利用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逐步进入探究的状态。
2.3 提炼问题,形成探究方案
[教师]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变质,那瓶口上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推测]
推测一:可能是氢氧化钠;
推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推测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共8组),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组里设计出的方案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注意用小刀将瓶口上固体刮下,放在烧杯中用10毫升的水溶解,然后取样,取用试剂的量只要盖满反应板的底部即可。
设计意图:“白色固体是什么?”的问题促使学生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合理猜想,通过小组合作与思维碰撞的形式设计出检验白色固体的方法,并利用实验去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合理性。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它不仅能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提供证据,还能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
2.4 晒出成果,交流讨论
[教师]请每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写出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有以下几种方案,整理后投影,共收集了六种,另两组与方案4、方案6相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鲜明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价,然后选择最佳方案。使学生通过对比、筛选和全面考虑,加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评价设计方案]
[学生]方案1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我有疑问,碳酸钠与硫酸铜能发生反应吗?
[教师及时引导和鼓励]这位同学的反应很敏锐,我们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而碳酸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就请同学们补做实验,将硫酸铜溶液滴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交流]也有蓝色沉淀生成,那方案1中用硫酸铜溶液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就不合理。
[教师]是啊,我也赞成他的观点,那方案2可行吗?
[学生]第一步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是对的,但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不对,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若溶液中仍有碳酸钠的话,酚酞也会呈红色。
[教师]有道理啊!方案3呢?
[学生]方案3存在着与方案1相同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像方案4一样,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加硫酸铜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