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作为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1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资料,其中索拉非尼组174例,舒尼替尼组97例,评价索拉非尼组和舒尼替尼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索拉非尼组和舒尼替尼组的客观反应率分别为14.9%和19.6 %,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1%和88.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25和0.408)。索拉非尼组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7%)、腹泻(2.3%)和皮疹(2.3%)。舒尼替尼组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6.2%)、手足综合征(6.2%)和血小板下降(4.6%)。随访期间,索拉非尼组死亡97例,疾病进展8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个月(95%CI:9~1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5个月(95%CI:21~29个月)。舒尼替尼组死亡74例,疾病进展40例。中位PFS为12个月(95%CI:10~12个月),中位OS为23个月(95%CI:20~32个月)。两组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1和0.548)。多因素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HR=1.358,95%CI:1.004~1.835)、转移器官数(HR=1.550,95%CI:1.143~2.101)及(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危险分级(中危组:HR =1.621,95%CI:1.117~2.232;高危组:HR=2.890,95%CI:1.942~4.298)是转移性肾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Fuhrman分级(HR=2.135,95%CI:1.533~2.974)、转移器官数(HR=1.774,95%CI:1.279~2.461)及MSKCC危险分级(中危组:HR=1.415,95%CI:1.002~1.998;高危组:HR=3.161,95%CI:2.065~4.838)是转移性肾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作为一线TKI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疗效显著,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药物相关不反应分布有所不同。Fuhrman分级、转移器官数和MSKCC评分是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腕关节镜辅助下修复治疗的合理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同济医院骨科2014年4月—2016年5月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6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损伤均涉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且合并周围组织损伤。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7~74(44.1±17.4)岁;按AO/OTA分型,B2型2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4例。均采用微创切口结合
目的探讨重症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37例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2~73(38.42±17.21)岁,病程3个月~5年。37例中,心源性恶液质1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12例,严重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不全8例。术前中心静脉压16~35 cmH2O(1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肝脏尾状叶下缘平面门腔间隙(PCS-IHCL)前后径大小的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7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行腹部增强CT检查无椎体及门腔间隙(PCS)病变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3~64(46.8±10.8)岁。在轴位增强CT图像上,测量PCS-IHCL最小前后径、门静脉最大前后径、下腔静脉最大短径、最大淋巴结前后径
目的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病例,总结该病临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来安县家宁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临床罕见的颈胸腰椎管内外痛风石伴不全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采用L4~S1右侧椎板开窗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随访期间予低嘌呤饮食及降尿酸等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脊柱痛风诊断治疗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椎
目的探讨初次保乳手术治疗时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乳腺癌患者局部区域复发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2001年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初次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腋窝淋巴结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生存情况,进行局部区域复发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局部复发21例,区域复发35例
目的探讨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和p21活化激酶1(PA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5例子宫内膜癌、55例不典型增生和8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IP和PAK1蛋白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IP和PAK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MII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目的明确肥城市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总检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饮酒、吸烟以及饮茶等饮食、行为习惯,消化道病史以及肿瘤家族史。采用内镜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7 291名筛查对象中,共检出阳性病例911例,总阳性检出率为12.49%。男性阳性检出率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同侧乳腺癌复发(IB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3年行保乳手术治疗后IBTR的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原发和复发象限部位明确,伴或不伴有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比较同象限复发组与异象限复发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变化情况、局部复发时间和IBTR后的总生存率(IBTR-OS)、无病生存率(IBTR-DFS)。结果63例患者初诊时均接受了保乳手术治疗,其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