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

来源 :金融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的研发和转化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从创新价值链和创新模式出发,构建金融结构、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率较低,导致研发综合效率和转化综合效率存在“双低”现象.从金融结构来看,存在着最佳的金融结构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相匹配,使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大.从影响机制来看,银行和金融市场存在互补关系,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从金融结构分工来看,相对于银行来说,金融市场对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呈现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挖掘氮素利用率高的大麦种质材料,以大麦(Hordeum vulgare)原始品种\'花30\'和空间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的纯合突变体SP30-5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比较其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同时,在苗期低氮条件下供应不同氮素形态时,对两份材料的氮素吸收利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在成熟期,相比高氮,SP30-5在低氮水平的单株产量、地上部干物重和氮素利用率均显著优于其原始品种\'花30\'.在苗期,低氮条件下,SP30-5在三种供氮形式下地上部的干物重和氮素利用率均显著优于
大力发展核科普事业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核接受度,为我国核能事业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目前,我国已形成三种核科普协同模式,分别是政府引导、企业执行、专家辅助的链式合作模式、以媒体为中心的轮式合作模式和无明显领导的网状联合模式。但当前的核科普协同模式仍长期处于协同动力不足,科普方式单一的低效状态。本研究归纳整合基于多主体协同的核科普现状,深度探究多主体协同开展核科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构建切合实际的核科普优化策略。
基于数据流通场景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权利保护,以个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绝对控制权为理论基础;这种个人绝对赋权模式忽视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传统信托制度参与数据治理与信托当事人理论和信托财产理论等方面存在抵牾.当前实在法体系下,综合运用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能够为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提供制度可能.由传统信托理论出发,对未来数据信托制度的建构必须基于数据收集阶段和数据流通阶段的具体区分,数据流通阶段是数据信托发生的主要场景;可以采取修改法律以及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更新传统信托理论
在中国,家乡认同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其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高管的家乡认同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本地任职有利于公司价值增长,这主要是由家乡认同驱动的,而非社会资本,并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有本地大客户的企业、流动性较弱和宗族观念强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直接从家乡认同这一角度揭示了本地高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这一独特情感在高管决策以及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上市公司选
以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进行高考热点专题复习.通过相关生物学试题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对温觉、痛觉的产生以及相关受体的作用机理有个基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
采用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2020年间国内生物情境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情境教育具有一定阶段性和靶向性;研究热点集中于问题情境、情境教学、情境创设;研究前沿集中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真实情境、高中生物学.
对新版人教版和上海科教版发行的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两套教科书的难度,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章首页、习题设置、栏目设置作为定性研究内容,探讨两套教科书的特点.基于研究结果,对一线教学提出建议:教学过程应更多地体现知识的应用性,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发挥教科书栏目作用,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建立主动探究的观念等.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活动蕴含科学价值和社会责任、崇尚劳动和勤俭节约、科学求真和美德求善以及培养文化自信等德育内容,对其中的德育内容进行了教学例析.
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早餐营养问题,根据科学理论开发营养早餐食谱,设计并制作早餐食谱宣传扇.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议题.气候变化不仅对人身和社会财富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气候变化通过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渠道影响金融部门,前者主要表现为直接物理损失,后者则与高碳行业的资产搁浅有关.通过金融市场的传染,转型风险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气候金融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厚尾分布的特点,对现有建模和评估方法提出挑战.央行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作为维护价格和金融稳定的执行机构,应考虑将气候金融风险纳入监管之中,推动各方金融参与者披露相关气候风险,完善数据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