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评价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激励、监控、诊断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功能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多元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评价(结果性评价),又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它的不可预设性,必然注定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教师若能合理把握评价时机,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化学学习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为此,笔者依据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观”,积极倡导和实施高中化学发展性评价。
  实施高中化学发展性评价的途径有多种,但主要途径在课堂。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也是实施过程评价的主阵地。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最普通的评价手段。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那么,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好评价时机,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呢?
  
  一、在认知冲突处评价,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学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好不容易才形成的概念和理论。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努力获得能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观察相一致的理解,才不会仅仅因为别人那样说,或是遇到一个与他们的想法冲突的事件,就改变自己的主意,这就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韧性。所以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从“学生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理解的困惑所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所建构的化学知识和自己的原有知识,或者和他人所建构的知识相碰撞、冲突时,教师适时的评价和引导,可以促使这种矛盾更加激烈,通过学生交流和争论,从争辩和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是非,这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更有利于学生牢同掌握知识。例如,在分析Al(OH)3两性时,Al(OH)3与酸反应,学生较易接受,因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一致。那么Al(OH)3能不能与碱反应呢?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当然,对于这样的简单回答,教师显然不满意,可我们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扼杀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问学生:“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有其他可能吗?”这样的引导与评价贯彻在课堂中,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时,教师让学生做分组实验:(1)向AlCl3溶液中加一定量氨水;(2)将所得的沉淀分成3份,分别向3份沉淀中加过量的氨水、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根据实验事实得出Al(OH)3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结论。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原因。
  这样的课堂评价与点拨,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由于学生正处于思维碰撞的兴奋点,所以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构建Al(OH)3具有两性的知识体系。
  
  二、在方法交流处评价。提升化学学科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项智能,多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学习评价理应考虑这些因素,为了尽可能做到对学习者的评价合理、科学、有效,充分发挥其发展和激励功能,我们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能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学习,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方法将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那么,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张扬,特长会进一步发展,学科的思维品质会得到锻炼,学科能力必将进一步提升。例如,在《铝的性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到铝与浓硝酸发生的是钝化而不是没有反应时,突然有学生提出:“钝化与没有反应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教师赞许地点点头,说:“很好!说明大家听课过程中在积极地思考。根据钝化的概念,铝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我们如何验证铝与浓硝酸发生的是钝化而不是没有反应呢?”话音刚落,有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只要验证铝的表面是不是氧化铝就行了。”接着,学生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铝表面是铝还是氧化铝?”经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将铝与浓硝酸反应后的铝片再用蒸馏水洗净,然后,投人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若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铝与浓硝酸没有反应;若铝片表面没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铝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从而可以证明“钝化”与“没有反应”有本质的区别。最后,学生分组实验验证了推测的正确性。
  这样的评价与引导,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愿意阐释自己的奇思妙想,善于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学得愉快,学得轻松,知识的生成自然无痕,同时,还克服了评价“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的弊病。
  
  三、在探究实验中评价。养成化学学习志趣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要使活动完全朝预设的方向进行,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达到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调控功能,做到收放自如。例如,学生在分组做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时,之前我先不对这个实验做任何解释,果然不出所料,在实验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取少量的苯酚晶体溶于水,然后直接滴加溴水,基本上没有同学看到白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纷纷向我投来疑问的眼神,此时,我让学生再看书本,对照自己的实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学生看出了一些疑问,问:是不是苯酚溶液不够稀呢?我没有给予肯定的回答,只是让大家把配得的苯酚溶液继续稀释,很多同学稀释一次以后加溴水,没有沉淀,有的同学稀释了3~4次以后加溴水终于看到了白色沉淀,他们非常激动。这时我再解释了书本中“向稀苯酚溶液中加少量浓溴水”的真正含义,学生对此就印象深刻了。
  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而且帮助他们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在追问反思中评价,激活化学学习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的回答往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有时思维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就需教师的“追问”和学生的反思,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帮他们突破。例如,在复习电化学知识时,教师首先将铁棒插入cusO4溶液中,同时提出思考题:(1)你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2)铁棒本身的质量有什么变化?(3)溶液的质量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评。接着,教师继续追问:(1)如何使铁棒上析出铜。而铁的质量不变?(2)如何使铁棒渐渐溶解,而铜不在铁棒上析出?(3)如何使铁棒上析出铜,铁棒不溶解,且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这样的设计由一题引发,并由浅入深进行挖掘与探究,把有关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电解规律等知识串联到一起了,在探究中有关电化学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突破。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比教师告诉他结论更有利于他化学学习思维的形成,教师在追问反思中的评价,不但能开拓学生视野,更能让他们体味学习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
  化学教学评价经历了“知识取向一双基取向一能力取向一实际应用取向一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要真正把评价的目的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来,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丰富评价的内容,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评价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引发的行动,教师要把握评价时机,有效推进化学教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使评价的价值得以体现。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将历史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然而,如何将史学研究和中学历史教学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运用史学研究成果这一课程资源来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本文结合笔者对江苏省南通市历史教研员陈康衡老师发表于《历史教学》2010年第11期“从宪政的角度认识美国宪法”一文的研读,就“美国联邦政府的建
翻开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一种叫果蝇的小昆虫不时跃人眼帘,这种可爱的小昆虫学名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个体小、生活史短、繁殖力强、饲养简便,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它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宠物。果蝇在新课标生物教材中频繁出现,是新教材尊重生物科学发展历史的体现。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哪些作用呢?    一、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  
近来,品读洪宗礼先生的“引写十法”和“三阶十六步”等论述,很受震动,深感洪氏“引写”之法对中学写作教学具有归真返本、务实提效的实践导引价值。要深入感受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洪氏“引写”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引写”  文无定法,成熟的写作高手或大家常这么讲。但是,中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文章家,对于他们而言,还是需要老实一些,即要老老实实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扎扎实实坚持入格、循序的训练。那么,在这个训
同学们知道吗?自然界中的植物有各自不同的味道,它们会利用这些与众不同的味道来生存、繁衍。本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些自然界中“臭名昭著”的怪味植物吧!粪便味的红色“铅笔”——红鬼笔  如果同学们在树林中发现了一个长得像铅笔的漂亮蘑菇——红鬼笔,可千万不要去碰它,否则你的手上将会沾染上浓浓的粪便味,而且可能会引发中毒或者过敏反应。  其实,红鬼笔在成熟之前是没有臭味的。因为幼年时期的它们,顶端不会长出带着
我工作如此努力,  可你就是不信。  我累了!  这么多事情要做,  可时间那么紧。  我累了!  我一直静静躺在这里,  将小草复归原位,  尝尝苹果是不是很甜,  让绿叶贴着我的脸,  再数数蜈蚣有几只脚尖。  我默默地记住那块云朵的形状,  提醒知更鸟不要吵吵嚷嚷。  “嘘”的一声为番茄赶走蝴蝶,  还得注意洪水暴雨是否会从天而降。  我在给蚂蚁们当监工,  还得想着修剪哈密瓜藤。  我要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理念说明,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和主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思想、方法、能力,获得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本文通过“有理数复习”探究性活动课教学,领悟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衢州市柯城区实行了城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学校的管理模式。2008年,柯城区的“名校托管”演化为“一校两区”模式并向初中学校、幼儿园、特殊学校延伸。在衢州市柯城区实行“一校两区,均衡发展”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柯城区重点学校的兴华中学于2008年8月正式接管了相距15公里的农村薄弱学校——华墅初中。为此,我们对一校两区管理模式下的特色校本研训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一、我们的思考 
1  妈妈跟我说,你可以一个人睡了。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她无数次说过这样的话,每次我都用撒娇的方法搪塞过去。  这次,妈妈把我喊到书房,递给我一只巴掌大的牛皮信封。信封封着口,封面上空无一字。  “在你打开信封之前,必须答应我一件事。”妈妈一脸严肃地望着我,“从明天开始一个人睡,才可以打开。”  我把信还给妈妈,头摇得嘚嘚响:“我不同意。我跟你睡,说明我喜欢你、在乎你。再说,家里就咱俩,还不抱在一起
我曾参加过一次猜谜比赛,题目是:刘  邦为之喜,刘备为之悲,打一字。  我自言自语:“刘邦喜的是项羽之死,刘备悲的是关羽之死……肯定跟羽字有关。”负责比赛工作的老师一脸惊讶:“哎呀,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想出一半了。”我接着往下猜:“‘羽死’是什么字呢?”然而,我的思维之水却像遇到了闸门,阻塞不前。就这样过了十多分钟,我投降了。老师遗憾地说出答案:“翠。”我恍然大悟,怎么就没想到把“死”字替换成“卒”
一、实验包辅助教学的背景    1 实验教学改革是新课程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明确提出:“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所必须的使用基本工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