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他充分论证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认识论意义,提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强调思维和存在的近似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内涵和内容,对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给予了明确表达,创造性地阐述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提出和阐述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真理的具体性、全面性、适用范围以及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理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提出“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科学论断,突出了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
其他文献
粮食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虽然已处于近代以来的历史高位时期,但是现有粮食安全的付出代价高、脆弱性强、可持续性差。从供需长期、持续、均衡角度来深入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发现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粮食供给后劲不足,而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存在较大的粮食安全风险危机。为此,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优质粮食工程”等风险防御长效机制,优化粮食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长期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新格局。
口水,又称唾液,由口腔内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及无数小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分泌量为1000~1500毫升/日.正常情况下,唾液能够湿润与溶解食物,刺激味觉,同时具有清洁、保护口腔和清
期刊
我国乡村建设经历了百年实践探索,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逻辑与行动逻辑是一脉相承的。乡村建设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其中,农民需求是逻辑起点,乡村制度供给是逻辑中介,农民获得感是逻辑终点。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决定乡村建设的行动逻辑,“十四五”时期乡村建设行动逻辑以乡村建设规划为逻辑前提,以四大建设行动为逻辑节点,以县乡村行动的功能定位为逻辑进路。乡村建设未来发展逻辑以农民主体为逻辑起点,以协同共治为逻辑中介,以农村社区化为逻辑取向。
顾晓刚可能是迄今以来最被杭州观众熟识的杭州导演了,虽然这个城市从新中国电影诞生到第五代,都不乏亲历者,也不缺作为外景地在银幕上发光,但这一切似乎没有让杭州观众在内心真正产生认同。一部说着富阳话,由导演亲眷们出演的电影《春江水暖》彻底拉近了导演与这座城市观众的距离。  导演顾晓刚并非是以“颜”著称,1988年出生的他个性温和,轻轻柔柔,笑的时候眉眼会弯,带着南方气息。但在电影创作方面,却颇有几分姓名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既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和推进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协商民主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在逻辑关联,则为探索协商民主理论在推进我国基层社区民主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引入基层民主实践中通行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民主理念及其实践做法,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基层社区民主治理中隐含的协商民主规则,进而有效地推进基层社区民主治理创新,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小说《喜福会》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中西合璧的叙事策略以及杂合的语言特色向读者艺术地展现了中西文化在碰撞和交流中逐渐走向融合的文化发展景观。语言杂合性,尤其是罗马化汉语拼音的使用,是这类作品的一大特色,反映了作者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与深层的交际意图。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杂合语言现象进行研究,能够比较科学地揭示语言形式与作者交际意图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回译时,译者应当保留原文的杂合语言特色,使话语本身与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建立起最佳关联。这样的译本能为汉语读者展现更加真实、生动的族裔生
“中和”具有多层次的内涵,贯穿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宇宙本体论、生成演化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观和伦理思想之中。中国传统“中和”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中和”伦理思想内涵丰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个人活动的方方面面,体现着人们对宇宙、社会、人生、自然的总体认识、价值理想和行为准则,具有广泛渗透性和普适性。中国传统“中和”伦理思想既是一种理想的道德价值目标,也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还是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或德性,同时,“执两用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明人高濂在词与散曲创作方面具有较为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明人于词曲观念认识之互混状态。具体而言,高濂词曲均好作联章体,以此凸显其对悠闲恬淡生活意趣的刻意追求。高濂词多“一牌一调”之作,且明显注意到词题与所咏对象的关联性。此外,高濂词曲还典型体现出词体曲化与曲体词化的倾向,正是彰显了其惯用相近思维填词制曲的创作风貌。高濂词与散曲在题材、择调、语词等方面分别呈现出的独特性,正为我们考察明代词曲互动现象提供了典型的个案参考。
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卢旺达胡图族、图西族之间的有组织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是由部族动乱引发的难民问题,经济发展停滞、人口激增、殖民者人为划分种族身份、国际背景下民主化运动兴起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其发生。通过对卢旺达从部族和平相处时代、“种族身份被制造”的殖民时代、民族边界清晰的大屠杀事件、战后民族身份模糊直至国族建构过程的详细考察,深入分析民族冲突之后卢旺达人的国族建构路径,并将这一“去民族化”实例与当前卢旺达社会发展情况相结合,对卢旺达大屠杀的缘由及其国族建构经验进行反思与再分析,以期深化在国际社会影响下新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为研究城市间的人口迁移流动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用户搜索信息行为数据,构造人口迁移倾向指标,在分析中国三大城市群城际人口迁移倾向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