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1、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2、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3、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4、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充分肯定的评价中,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展开作文比赛,表扬好的方面充分肯定长处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也不要责备学生,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很难事情”,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3) 让学生自由命题,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4)兴趣还表现在针对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来写,这样,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 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又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善于用内心活动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还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平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去细致观察,注重细节。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
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哪些材料应详写,哪些材料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等,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作负担去对待了。
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1、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2、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3、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4、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充分肯定的评价中,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展开作文比赛,表扬好的方面充分肯定长处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也不要责备学生,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很难事情”,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3) 让学生自由命题,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4)兴趣还表现在针对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来写,这样,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 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又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善于用内心活动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还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平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去细致观察,注重细节。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
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哪些材料应详写,哪些材料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等,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作负担去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