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实践活动主题及内容的思路方法探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的分析,科学地给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了实践活动,意图为一线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教学提供主题依据和思路方法,为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主题内容;思路方法
   一、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认识与理解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4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从2016年将义务教育小学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到2019年实现小学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道德与法治统一部编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共12册,基本理念是:尊重童年生活独立价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教材是激活儿童自我发展的“活性因子”、重视法治教育。教材以生活为逻辑整合和编排学习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并根据理论知识与生活、学习的贴合度,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地连贯性设置安排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六大生活领域,围绕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教育。在相同的生活领域内,以学习难度为基点,将其进行螺旋式编排。同时,道德与法治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介绍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还突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教育。不仅如此,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小学六年级设置法治教育专册,将宪法进行统一化、系统化、科学化整合融入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涉及相关法律法规30余部。
   二、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实践活动安排,分析增加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
   为了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为基本依托,教学预设“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环节,注重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活性、活动性。更为可贵的是,编者还有意设计了部分零散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们对教材中能组织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整理,形成了一部分强化主题意图的实践活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践活动的安排存在以下不足和问题。
   一是实践活动总量欠缺。12册教材,共有47个单元(只有五年级下册是3个单元,其余每册都是4个单元),教材中比较清楚指明的实践活动比较少,通过课题组研究,能明确定下来的实践活动还不到一半,导致许多单元的主题意图得不到体现和强化。比如二年级下册只有第一单元第二课可以安排“快乐门诊,你我分享”实践活动,其他3个单元均没有实践活动。
   二是每个单元实践活动安排欠均衡。教材中,实践活动有的单元会有两个实践活动,有的单元却没有安排实践活动,不能实现每个单元实践活动全覆盖。
   三是实践活动安排欠明确。教材中的“活动园”比较多,大多数活动可以在课堂上用说一说、谈一谈等办法完成,明确指向实践活动的不多,导致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深度出现偏差。
   四是有些实践活动不贴合学生地域实际。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米哪里来”的实践活动,生活在大西北甘肃正宁的孩子,这里不种植水稻,学生没有大米形成的概念,无法进行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每个单元必须至少有一个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某课或某单元后,利用挤出来的两个课时进行施教。实现用实践活动拓展、延伸单元主题,深化学生对道德、法治的认知目的,直至将学生的认知转化落实在思想深处和具体行为上。
   三、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求,分析增加实践活动课的可行性
   尽管新版道德与法治努力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由于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教师传统思维诸方面的影响,现实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是:一方面大多数是以说教为主,对于老师的大道理,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听大道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的确是儿童面对说教时的典型反應;另一方面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群体来说,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学习较为枯燥,他们希望老师的教学要更多地体现直观的、动作化的、形象化的教学,这是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决定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原因中,理论知识比较难懂占62.24%;老师讲解多、课堂互动少占36.56%,其他占1.2%。
   所以笔者认为,增加实践活动教学,能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动作化、形象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现象,激发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
   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实践活动主题及内容的思路方法
   1.精准分析教材及实践活动的实际安排和需求情况。老师要对教材文本进行详细、科学、深入的分析研究,依据教材每个单元和每课的主题意图,分析判定每个单元和每课教学环节中安排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数量(讲述、讨论、辩论、模拟、活动园等),研究商讨每个单元和每课意图安排得比较明确、便于组织教学的实践活动主题和内容,这样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实际安排实践活动的数量,也可以准确分析判断出哪一个单元缺少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
   2.分析缺少实践活动单元的主题意图。如果发现哪一个单元缺少实践活动,我们在分析清楚本单元的主题意图、每一课的主题意图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中说一说、议一议、交流园等教学活动在实现单元主题意图上的完成度和弱项短板,为增加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提供依据和思路。
   3.确定增加的实践活动主题。在缺少实践活动的单元增加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确定增加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时,要把握的主要原则是:一是增加的实践活动主题必须与单元主题意图保持一致;二是增加的实践活动主题要来源于、服从于本单元所有课的内容;三是增加的实践活动主题要体现对本单元主题意图的拓展、延伸和强化作用。    4.明晰增加的实践活动意图。主题是一个名称,代表一定的思想。在确定增加的实践活动主題后,要科学、理性地分析这个主题下要实现什么教育意图。这个意图要服从本册书、本单元的教育意图,要找准本单元意图体现不够充分的地方,要与本册书其他单元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教育结构,实现实践活动意图各单元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承接的思想。
   5.设计增加的实践活动内容。增加的实践活动主题一旦确定,随之就要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了。在设计内容时要做到:①实践活动内容是主题的具体化,内容的设计必须与主题高度一致;②实践活动内容必须符合地域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③实践活动内容是本单元课程欠缺内容的补充;④实践活动内容与学校教学资源的关联度要高,如果实践活动要在校外开展,最好选在实践基地;⑤实践活动内容要有利于教学组织;⑥实践活动内容要在本单元教学时数内利用两课时完成。
   运用以上思路和办法,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单元和课中实践活动指向不明确的内容,通过提炼、整理,形成可以强化单元或课主题意图的实践活动,也可以给纯粹缺少实践活动的单元,增加符合教材统一设计意图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了每一个单元至少有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构架。
   这样的实践活动,使教学具备了直观性、形象性和体验性,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标准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单元全覆盖的实践活动达到了强化单元教材意图的目的,使教学的核心价值定位更准确,更全面。所有实践活动,直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六年48个实践活动的教育、体验与感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实践活动,是对德育课程的再次解读与深度理解,是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科学探索,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唯愿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造就更多符合新时代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要求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章乐.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性解读[J].中国德育,2018(21):53-58.
   [2]卜军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1(28):109-110.
   [3]马小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16):170-7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增加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13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译林版英语6A Unit8 Chinese New Year为例,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节日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小学英语;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总目标重要构成之一,包含文化意识、文
摘 要: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建设者和见证人。但因为年龄有限,辨别能力不足,容易被不良信息影响误导,产生压力或者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和做出害人害己的行为。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立德树人”班级管理策略将影响深远。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核心素养   新的时代,有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我国教育事业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站在了新的高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尽
摘 要: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课堂也在不断革新和优化,对授课的形式和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教师要能够结合一些和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生本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积极学习,使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音乐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广大音乐教师需要重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茁壮发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主要探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合唱教学。   关键词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整体艺术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当本着适应学生年龄段特点的音乐作品来选择恰当的策略,让学生全面掌握并了解不同区域的音乐风格、题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智慧,有效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人音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童趣”中《木偶的步态舞》一课为例,阐述如何进行音乐文本挖掘并在实践中落实有效的聆听教学策略。  
摘 要:班主任管理工作想要获得科学合理开展的成效,提升管理质量与水平,提高学生的配合度,还必须重视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强化其认同感与参与度,尽可能减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阻碍及摩擦。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学生;和谐关系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为其提供
摘 要:精准、高效地进行高考备考是提升备考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从高考命题动向、规划落实、培优补弱、教研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在高考备考中的具体做法与措施,以期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高考成绩。   关键词:规划;落实;质量   一、研究考纲 把握动向   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并潜心研究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包括其他省份试题),总结考试规律,把握高考方向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拥有创新意识,在自主学习中使个性与实践能力等得到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是最为基本的生存和竞争的“砝码”。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教育中,对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热点,也是重点,因为这一阶段正是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学会学习,即自主学习至关重要,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善学,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既能提高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会遇到多种学习素材,我们将其称之为“学材”,想要更好地利用“学材”,教师应强化“学材”的整合及加工,利用“打包压缩”来达到“重组学材”的目的,充分反映出教学的多个层次,从而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基于此,主要从“打包比较,温故知新”“压缩连接,引导探究”“回顾重组,强化导学”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二次函数;教学创新;“打包压缩”;“重组学材”   针对初中数学而言,应对
摘 要:在小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必须重视班级管理的作用,而沟通是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艺术   一、沟通艺术的作用   (一)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顺利完成小学学业,为初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影响是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