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指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欲在高考语文赛场上获胜,作文得分十分重要,如果掌握了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写法,可以取得高分。考场作文中存在着如此现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而恰当,可得分却低。为什么呢?层次不清,论证不当,结构混乱。一篇议论文,如果布局如一盘散沙,自然就得不了高分。所以,好的议论文没有好结构是不行的。并列式结构,是一种操作性强、极易掌握的结构形式,值得学生掌握。
   什么是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二个或三个分论点加以论述,即把文中的论据横向展开,各论据之间呈现并列关系的论证方法。
   一、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可分为分论点并列式和论据并列式两种
   1.分论点并列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论证分论点①+论据+分论证;论证分论点②+论据+分论证;论证分论点③+论据+分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2.论据并列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①+分析论证;论据②+分析论证;论据③+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二、分论点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在确立分论点时,一般采用概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是将中心论点拆解出有关性质、类别方面的分论点,简而言之,就是“是什么”。
   因果分析法,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与条件,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
   条件分析法是从中心论点出发,探讨要如何做才能达到中心论点的结果,也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三、具体实例操作举隅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设置分论点。
   文题:读书的艺术。
   中心论点:读书是一种艺术。分论点:①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②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③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设置分论点。
   文题:跳出平凡,拥抱未来。
   中心论点: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就必须跳出平凡。
   分论点:①跳出平凡,需要无畏的勇气。(“跨栏王子”刘翔的成败为例证。)②跳出平凡,需要雄厚的实力。(商界巨头马云由高考落榜到阿里巴巴创造神话的蜕变为例证。)③跳出平凡,需要坚定的信念。(功夫影星成龙从跑龙套到好莱坞巨星为例证。)
   3.条件分析法(“怎么办”)设置分论点。
   文题:战胜挫折。
   中心论点:只有战胜挫折,才能成就完美人生。
   分论点:①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勾践为例。)②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林肯为例。)③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霍金为例。)
   4.论据并列式结构。
   (1)文题:谈骨气(吴晗)。
   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论。)
   并列论据:①文天祥宁死不屈;②齐人不食嗟来之食;③闻一多拍案而起。
   结论: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骨气。
   (2)文题:付出与收获。
   中心论点: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并列论据:①国内的论据:徐本禹、桂希恩、李彦宏;②国外的论据:马克思、居里夫人、玻尔。
   结论:没有付出就没有累累硕果。
   四、使用并列式模式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二,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
   第三,写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总之,如果学生能把握上述的结构方式之一,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还在文采上下一些功夫,一篇漂亮的议论文就会展示出来,何愁不得高分呢。
其他文献
何为分层?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量体裁衣”。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量力而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实际水平来调整教学,如果要求过高超出学生的接受限度,会迫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心理。分层合作教学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雷术海认为:分层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层次展开教学。
期刊
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具体要求,还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此外,新课标还列举出了建议学生课外
期刊
长期以来的主讲式教学深入骨髓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尽管在意识上,教师知道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放手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实践中并不理想。很多时候,教学“按部就班”地朝既定的方向行进,看似有条不紊,实际上是以结果代替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体验。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教师需要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
期刊
一、自治城市   (一)关于自治城市的研究。   西方的经济学家及史学家,包括一些国内的史学家,认为中世纪西欧地区的城市是完全自治的。主要著作有皮雷纳著的《中世纪的城市 经济和社会史评论》,在此书的第七章《城市制度》中提出,中世纪城市出现之初,市民阶级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人身自由,保障商人和工匠可以来往于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并使自己与孩子的人身摆脱对领主权利的依附;其次是他们要求一个特别法庭,这
期刊
一、理论依据   1.国家新课标基本理念:要让课堂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   2.徐州市徐教教研【2013】4号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
期刊
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如春风和绿叶,给职高语文课堂带来了清爽的气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满堂灌”式的语文教学现状得到了改观,职高语文教学逐步趋于理性化和合理化,更多地关注了学生语文基础、职业特性和未来拓展方面的内容。但是,新 “读书无用论” 的滋生以及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得职高学生更多沉溺于网络、手机游戏,他们阅读文本体验的积极性相对滞后。职高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是“避重就轻”
期刊
“盈”的最基本义是“满”,孕妇腹中一子,足月即落入器皿。可是一旦叠加起来变成“盈盈”,意思就显得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了。   一、美好的样子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娇好。李白《宫中行乐图》:“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 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两句的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在遇到相关题目的时候,每一次都需要学生调动新的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是视它如洪水猛兽,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一、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很多学生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   一、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情感,学生如果读不懂诗歌,就不能正确判断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做诗歌鉴赏题时就会模棱两可,难以下笔,甚至张冠李戴,胡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它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四种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