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很多高等院校的青睐。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开发。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的思考,希望为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思考
自我国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高校也鼓励在校大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中去。一方面相应国家的号召,一方面能解决一些就业难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体制内就业,“双创”理念的提出,各级地方政府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高校大学生享有的政策优势更加突出,将学得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地方高校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加了新的方案和展开了新的思考。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有益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1 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在科技的带动下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使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另辟蹊径,有益于改变现阶段我国知识生产力以就业为主的社会格局,进而开拓出新的知识经济模式,开辟更好的商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1.2有益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时常常囿于固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匮乏、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恰好能够契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益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1.3有益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人才的素质需要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因而有益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使大学生契合社会发展需要。众所周知,21 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发展亦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当前,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仅仅只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并没有将创新创业单独作为一个专业,进行专门的培养而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教育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标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统一界定。并且,很少有高校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很多专业教师无法从一个专业人才的角度界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的目标,很多教师给予创新
创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清晰明确的概念。而且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有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仅仅只是讲授理论知识的一两门课,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未能有切实有效地效果。甚至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对于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根本毫无兴趣,因此,在高校中也从未开设过相关创新创业类课程,而对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创业类的实践项目也从为积极的准备。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位,而且他们的创业教育理念普遍落后,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2实践平台短缺,服务指导不到位
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缺乏实践平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更是短缺,很多大学在创业过程中很难将仅有的创新创业想法以及知识去付诸实践,仅有极少数的相关人才通过专门杂志报刊或者是网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起到了一个相关的交流平台的作用,但是这在根本上似乎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很多在高校内对于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的相关机构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并未给出相关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的创业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很难将创新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后或者活动刚刚进行一半的时候便已经夭折。
3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3.1学校因素
首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心理培养、人文素质培养、交往能力培养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此,学校方面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善于利用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全面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
3.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氛围影响,二是政策导向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众多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政策,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明确,此举无疑能够帮助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营造起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进而有效的消减大学生的创业阻力,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策略
4.1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先导,因而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需要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要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创业,不人云亦云、盲目追随,亦不闻风丧胆、避之唯恐不及。在具体落实时,高校方面应善于利用校刊、廣播、校园网等媒介大力宣传创业工作,宣传政府部门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校园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2结合专业研究创新创业
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培训过程中,要突破专业的限制,教会学生多学科的融合组建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优势互补,各司其职。一方面可以寻求专业知识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分析在创新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日后实践做好能力素养的铺垫。
总之,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要善于通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优化师资队伍、搭建实践平台等途径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 向延娥,张明明. 教育现代化. 2018(13)
[2]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 张正垠.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3]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 张正垠.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4]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宣懿楠,逯姝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8)
[5]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J]. 全文景,周江林,刘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2)
[6]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王振,黄雪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7]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刘铭,王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思考
自我国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高校也鼓励在校大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中去。一方面相应国家的号召,一方面能解决一些就业难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体制内就业,“双创”理念的提出,各级地方政府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高校大学生享有的政策优势更加突出,将学得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地方高校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加了新的方案和展开了新的思考。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有益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1 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在科技的带动下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使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另辟蹊径,有益于改变现阶段我国知识生产力以就业为主的社会格局,进而开拓出新的知识经济模式,开辟更好的商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1.2有益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时常常囿于固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匮乏、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恰好能够契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益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1.3有益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人才的素质需要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因而有益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使大学生契合社会发展需要。众所周知,21 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发展亦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当前,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仅仅只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并没有将创新创业单独作为一个专业,进行专门的培养而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及教育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标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统一界定。并且,很少有高校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很多专业教师无法从一个专业人才的角度界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的目标,很多教师给予创新
创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清晰明确的概念。而且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有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仅仅只是讲授理论知识的一两门课,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未能有切实有效地效果。甚至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对于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根本毫无兴趣,因此,在高校中也从未开设过相关创新创业类课程,而对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创业类的实践项目也从为积极的准备。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位,而且他们的创业教育理念普遍落后,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2实践平台短缺,服务指导不到位
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缺乏实践平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更是短缺,很多大学在创业过程中很难将仅有的创新创业想法以及知识去付诸实践,仅有极少数的相关人才通过专门杂志报刊或者是网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起到了一个相关的交流平台的作用,但是这在根本上似乎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很多在高校内对于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的相关机构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并未给出相关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的创业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很难将创新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后或者活动刚刚进行一半的时候便已经夭折。
3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3.1学校因素
首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心理培养、人文素质培养、交往能力培养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此,学校方面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善于利用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全面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
3.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氛围影响,二是政策导向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众多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政策,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明确,此举无疑能够帮助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营造起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进而有效的消减大学生的创业阻力,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策略
4.1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先导,因而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需要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要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创业,不人云亦云、盲目追随,亦不闻风丧胆、避之唯恐不及。在具体落实时,高校方面应善于利用校刊、廣播、校园网等媒介大力宣传创业工作,宣传政府部门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校园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2结合专业研究创新创业
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培训过程中,要突破专业的限制,教会学生多学科的融合组建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优势互补,各司其职。一方面可以寻求专业知识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分析在创新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日后实践做好能力素养的铺垫。
总之,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要善于通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优化师资队伍、搭建实践平台等途径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素质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 向延娥,张明明. 教育现代化. 2018(13)
[2]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 张正垠.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3]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 张正垠.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4]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宣懿楠,逯姝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8)
[5]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J]. 全文景,周江林,刘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2)
[6]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王振,黄雪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7]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刘铭,王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