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品交流扩展学术空间以学科互动催生艺术花果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教育的互动发展越来越便捷,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度,由此而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作品的展演。11月15日、16日,两场高水平的协同呈现的音乐会就是这一学科背景的产物,它们是由叶小纲带领的知名演奏家与作曲家团队与西安音乐学院的作曲家、演奏家一起来完成的。15日晚,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的是《林泉——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它以学术性、实验性、前沿性的作曲探索而吸引了师生和室内乐迷们的关注,音乐会的演奏家也均为国内顶尖级的艺术家,这也为音乐会增加了吸引力。16日晚,上演的是《峨眉——叶小纲与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叶小纲中国故事”系列音乐会之一,共展演了叶小纲近年来的三部不同体裁与风格的代表作: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乐队而作的《峨眉》(作品73号,2016),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我遥远的南京》,四幕歌剧《咏别》(无词版,作品号61B,2010)。

一、室内乐:协同呈现多种风格


  室内乐音乐会曲目均为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室内乐精品,有叶小纲早已为业界现代筝曲代表作的《林泉》(2001)和充满新锐学术观念的《钢琴三重奏》(2008);有叶小纲的三位学生郑阳、夏智宁、周静分别参演的《悬空寺》(2010)、《逸影》(2019)、《阿含》(2011),三部作品均为现代手法的作品,具有艰涩难懂的实验性的学院派风格;西安音乐学院有三位老师以其代表作而参与交流,分别是刘铮的《弦乐四重奏》(2002)、吴延的古筝独奏《望雪》(2018)、白超的钢琴三重奏《赋》(2019)。曲目充分展现了室内乐的精致、细腻的音乐特点,展现了这一体裁在形式上的自由灵活、个性鲜明的音乐特点。此次音乐会很好地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将央音和西音在室内乐作曲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交流,而且由于叶主席的团队的精湛演绎技术,从而使交流所呈现的技艺经常程度极高。现场有很多资深且挑剔的乐迷,但多赞叹此次音乐会中所呈现的创作及演奏是同类中高水平。
  在着眼于学科的深度交流基础,此次音乐会所绽放的特点如下:
  其一是展示了精妙而新颖的技术手法,优美的旋律和精致的音列布局,奇异的音色音响及其不同组合,使得音乐会中的创作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再加上很多作品不约而同地将选材聚焦于中国古典文化,如《林泉》《望雪》《悬空寺》《赋》《阿含》等,以古典文化或其遗存为对象,从而融会了室内乐体裁中的民族风味,民族音调也借助室内乐多声的纵深度而得以现代化地显现,将古典文化以或線条或碎片的形态予以展现,让人们感受了当前中国室内乐的前沿技术现状;
  其二是展示了多变而迥异的形式美感,从外在形式上看,音乐会中从独奏、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直至六重奏,乐器组合的多寡,除了形式之美所呈现的视听享受的期待外,还给不同形态的音乐语言组合而提供空间美感,如:叶小纲为纪念海顿而创作的钢琴《三重奏》中融入了“盘古开天”式的远古音响形态,淳朴的动机与多样的律动音型,给人们留下了奇特的审美感受;刘铮的《弦乐四重奏》展现音型化的、动力性的、线条性的各种对比音乐形态,从而产生形态上的色彩对比,展现音色和对位设计的精致和数理逻辑赋予音乐的妙处;而像《林泉》和《望雪》在古筝音型的运用上注意了长短线条和吟揉弹挑的现代新手法;《悬空寺》中通过音高与色彩对比而展现神秘的宗教文化空间,《赋》中展现的蒙古长调音乐形态在现代音响中的并置、对话上的形式变化;《逸影》与《阿含》也以多种音高序列与色彩对比而展现现代音响的灵动变幻和回环轮转;
  其三是展示了精湛的现代音乐演绎之美,现代室内乐创作难,演奏更难,它不仅是对传统手法的挑战,还是演奏审美和观念的突破,此次音乐会汇集了一批现代音乐的演奏能手,在各专业领域中,他们都是声望很高的名家,如古筝演奏家程皓如、钢琴演奏家黄亚蒙和沈通、长笛演奏家马勇、单簧管演奏家王弢与夏悦、打击乐演奏家刘刚、小提琴演奏家张精冶与贾婷、大提琴演奏家朱牧与张园晨、“西安四重奏”(王渼辰、田晖、王恪居、冯琦越),而他们在不同组合中又能协调融合,从而展现了室内乐协同、综美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其艺术探研精神更其难得。其中,两部中型室内乐《悬空寺》《逸影》在焦飞虎的指挥协调下,乐曲在线条、张力点、节奏织体发展上更具现代性魅力,展现了演绎赋予作品的外显之美。





  以交流切磋技艺,以学研促进发展,西安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始终坚持新探的学术理念,并积极与国内外专家互通有无,各美其美,也展现特色学科、优势团队的进取精神。此次音乐会在与叶小纲领衔的国内最顶级的艺术团队交流中,不仅展现了我院的作曲专业的学术性,也展现了西音学科发展中开放、包容的前沿性思想,这是交流展现的利好,这是发展呈现的新貌。

二、交响乐:叶氏音乐语言绽放


  叶小纲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中展演的三部作品是他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高关注度作品,演奏主体是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而这次音乐会还汇集了朱丹(小提琴)、胡胜男(打击乐)、秦立巍(大提琴)等三位世界级中国演奏家,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技艺高超的威名,使其与西音指挥家侯颉及交响乐团的合作产生了轰动性效果,吸引了师生及古城乐迷的高度关注。三位演奏家精湛的表演在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协奏下散发出熠熠光彩,此次音乐会也是院校在艺术实践与音乐创作探索方面的一次精彩表现。   叶小纲的音乐语言独特,既有优美的旋律线条,也有奇特的音色音响,三部交响乐在选材上均注意了文化的指向性,或取材于历史故事,或构思有历史文化,或描绘有中国景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中国故事”,绽放出叶氏交响乐语言的瑰丽构思。
  《峨眉》从四川峨眉地区的风景与佛教音乐中获得灵感,展现了空悠、飘逸的意境,是叶小纲近年来具有手法转变意义的作品,深层、内在的淡然是作曲家新的审美意趣之使然。双协奏曲的形式,利于展现音高和节奏律动的不同形态,碎片化的旋律音调与色彩性的节奏变换不断引领作品层次的展开,尤其是曲中的佛教乐器的符号式附加,由外而内地展现了作品鲜明的艺术指向。《我遥远的南京》是为纪念1937年12月被侵略者杀害的南京市三十万平民而作,所表现的历史题材以悲壮、纠结的音调而进行了深刻展现,大提琴的深思与厚重审美表达,展现了作曲家对这一历史的深入反思,作品的哲理性思想使得音乐始终以巨大的戏剧张力吸引听者的注意力。上半场的两部作品均有着学术性的前沿探索技术,注重交响乐手法的音色探索特点,它们较好地探索了内在韵味,《峨眉》在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中挖掘了内在意境,《我遥远的南京》则是以深刻交织的历史悲叹而找到了张力极强的交响乐语言。
  歌剧《咏别》在业内外已经产生了极高的关注度,它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原型,但却是中国旧时代具有普遍的存在,它以旧时戏班子的生存艰难的故事为戏剧展开的对象,反映深层次的社会现状思考,此次的无词版则更加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入到纯音乐层面,四幕在音乐速度、情趣上有着鲜明的对比,第一幕的呈示、凝重,第二幕的生动、欢悦,第三幕的变换、波折,第四幕的对话、冲突,每一幕都以主导性音乐主题而贯穿,将其作为叠部,穿插的新材料是引入的不同人物的对话,可以看出作品戏剧人物的艺术形象塑造简明生动的特点。《咏别》是三部中最为注重旋律线条的作品,有舒展、宽幅旋律起伏的咏叹调,有轻快、易记的谣唱曲,有情绪多变的间插段,还可见合唱、重唱、对唱的形式运用,可以看出作曲家在戏剧音乐创作上的独特手法。



  叶小纲是当今中国最为活跃的世界级作曲家之一,作品量多、质高,每年都有大量音乐会在提出新作和反演旧作上而成为业界的重要风景。此次音乐会以高水平的演绎而绽放其作品的风采。让人们认识其作品艰深的艺术性,音乐会的意义还有对西音交响乐团的挑战,演绎上的艰深程度对乐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训集会,令人欣慰的是,交响乐团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演奏任务,叶主席和三位独奏演奏家也不断对乐团点赞,喝彩。叶小纲的三部不同手法的作品在我院的展演,在展示西安音乐学院在演奏艺术人才培养上的成绩及特色的同时,也展现当前开放办学的学术理念及其氛围,在演奏高难度作品,在于世界级演奏家合作的过程中,不仅是作曲学科实力的一次提升,也是演奏学科的快速发展契机。

三、音乐会的实践作用和学科价值


  此次展演的两场音乐会以精致细腻而赢得了参演者、观演者的喝彩。我思忖其实际的艺术效果,觉得主要有三点值得强调:一是对不同体裁和题材作品创作的集中展示,尤其是当下院校中追求个性的艺术实训中,交流汇演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不同学术旨趣的交流碰撞必然会促进作曲专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对不同形式作品演奏的集中展示,室内乐注重细微之处的真功夫,交响乐注重大框架的逻辑层次,而高水平艺术家的加入必然对院校中乐团的激励、引领,它们是非常集中高效的触动,能够看出此次的音乐会中所挖掘出的、非比寻常实训效果;三是对不同艺术内容的追求而来促进学生对国家文化语境的亲近,室内乐和交响乐中的所展现的音乐内容都是极具明确指向性的艺术对象,讲好中国故事,咏叹历史风物,这就使观众感受到中国故事不再仅停于理念层面,而是触手可及的丰富内涵,《我遥远的南京》将音乐的反思历史之法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意象表达,《咏别》抓住了戏班子而来展现旧时民间艺人的悲惨生活,而《峨眉》的佛教与悠然的自然环境营造也让观众心有所动,《林泉》的活生生情境展现也是筝曲内容及其表现优势的契合。



  音乐会的艺术与学术价值也是非常明显,一是将深度交流纳入到当下的学科发展之中,改变了以前各演各的局面,两场音乐会的曲目多是一起合作完成的,而叶小纲的艺术家团队的高超技艺更使西安音乐学院师生从中收益良多;二是将作曲交流展示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深,除了叶小纲及其学生的作品得以在西安呈现外,吳延的《望雪》也经“全奖”演奏家程皓如的演绎而挖掘了作品的深度内涵,演奏家背谱演奏也使其追求完美的学术精神得以体现,这必将影响到西安的筝家,白超钢琴三重奏《赋》中多声交织的蒙古长调,经叶小纲团队艺术家们的演绎而有了新的艺术魅力和意境,而西安四重奏演绎的刘铮的《四重奏》显然也受其氛围影响而使此次诠释有了新的艺术魅力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正是当下音乐教育氛围的良好,正是有了交流互动的激励平台,从而使此次合作而成的音乐会,在作曲和演奏的艺术实践上结出了更加鲜艳的果实,天时、地利、人和的教育发展良机,为古城创建音乐之城的辉煌而提供了绝佳的时机。正如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梁红旗教授所言,我们碰到了美好的新时代,才会使更多人的作品和演奏有了绽放美丽的空间与平台,抓住它而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的幸事,学校难得的幸事,艺术家们前所未有的幸事。
其他文献
钢琴演奏速度是引发学界诸多探讨的一个课题,理论上,钢琴演奏的速度是由乐谱与表演风格决定的。演奏者有时会依照自己的理解对作品速度进行变化处理,即:拉宽或紧缩;有时则会遵循相对稳定的速度表演。速度何时稳定、何时不稳定,这些更多联系着表演者的个人风格。在实证领域,定量的IOI时长分析是较成熟的速度研究方法之一。IOI是inter-onset interval的缩写,意思是一个声音起奏的时刻到下一个声音起
期刊
一、南海“水上民歌”音乐概述  广西、福建、海南及周边地区的“水上民歌”与广东咸水歌一脉相承,是中原文化向岭南地区迁移融汇之后的产物,流淌着深厚的广东基因,也是早年海上丝绸之路上流动的“船上小调”。虽然“水上民歌”不能全部反映两广、福建和海南及周边疍民族群的文化传统,但具体而微,她包含了古越、客家、岭南文化的古风意韵。  中原人-疍家人-“水上民歌”,几个看似并不相关的名词,隐含着富有逻辑性的思维
期刊
独幕室内歌剧《挪威的森林》是2013年首届“中国室内乐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入选优秀作品之一。作曲、编剧马懋玄对村上春树原著《挪威的森林》进行了精简与改编,以隐喻的笔触、开放式的故事结构和主人公心灵独白式的“倾诉”,直击人类灵魂深处的诸多敏感话题。剧本以“独角戏”的表现形式,隐喻的笔法描述了孤独、回忆青春、迷失自我与自我拯救的艰难历程。编剧力求通过富有诗意的人物语言,与故事情节推进丝丝入里、环环相扣的
期刊
自古在燕赵大地的这片热土,孕育着多样文化,多种文明,民乐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在河北的大地上有着一片广袤的天地;提起民乐,不得不想到“琵琶”这一东方乐器之王,提到琵琶不由脑海里显现出一位慈祥的老人——河北省著名琵琶教育家樊华丽老师。  樊华丽,琵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评委,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委员会顾问。1940年生于河北
期刊
独幕室内歌剧《蛊镇》取材于肖江虹同名中篇小说,是2013年首届“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入选作品之一,作曲刘天石当时正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跟随导师唐建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为了符合室内歌剧时长不超过20分钟、声乐4人以内、室内乐队编制不超过8位演奏员的“计划”限定,编剧曹翘楚对剧中人物的名字、性别做了较大调整,以便于加强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张力,提高舞台表演的辨识度。乐队编制采用笛子(G调梆笛/D调曲
期刊
在前一节中,我们讨论了,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中的如何防止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但是人的挫折,并非全部来自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还有许多挫折与伤害,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理想的破灭,在人类生活的现实中,完美的理想状态难得一见,但是现实中美好的事物很多,当然也有很多令人遗憾的、有缺陷的、让人不满的东西,还有黑暗与残酷的现实存在。这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常态!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正确了解、充分认识,可以预见到现实的常态
期刊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同时也是盛京戏曲院团成立60周年纪念。1959年11月11日,以“关外唐”为底蕴的国家京剧重点院团沈阳京剧院和传承“韩花筱”风韵的国家地方戏重点院团沈阳评剧院,同时在这一天正式成立。由此,百年盛京戏曲也展开了崭新的篇章。相较于沈阳京剧与沈阳评剧,“盛京戏曲”的概念在于其不仅局限于舞台范畴,而是旨在构建盛京戏曲学派的理论延伸。因此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美音乐活动交流日益频繁,国内有更多的学者聚焦于对如亚当斯、菲利普·格拉斯、约翰·凯奇、科立安里亚诺、艾夫斯等一批美国现当代作曲家的专题研究,也有部分音乐专业院校引入了美国的音乐理论如申克分析、完全音乐理论[1]、里曼和声二元论等,这不仅完善了西方传统的音乐理论体系,也为音乐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鉴于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方面的思考,文章将整合美国多方位的音乐资源,借助美国现当
期刊
张子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琴艺术家。他在继承广陵琴派中正、自由、跌宕、悠远的风格基础上,善于向其他流派学习,在长期的弹奏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自身的条件,逐渐形成了刚健委婉、洒脱飘逸的弹奏风格。如今,他虽已离开我们28个春秋了,但他的名字并没有因时间的逝去而被人们淡忘。在盛世来临之际,在古琴艺术一片勃勃生机的今天,张子谦先生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尊敬。这足以证明他的琴技、琴艺、
期刊
2019年10月1日,人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在10月1日前后,用举国欢腾来形容整个中国的氛围一点都不为过。而且这种欢庆气氛不象其他节日那样,热闹几天便烟消云散,而是整整持续了好几个月。早在国庆前好几个月,全国各地,举办了许多向祖国表白的活动,快闪、音乐会、演出……《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了当年最热门的歌曲,各行各业的人们,年轻的、年老的、专业的、业余的纷纷一展歌喉,用最质朴的声音,唱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