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李兄:
近来怎样?我在北平———现在应该叫北京了———一切安好,勿念。
我刚刚参加了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在人潮中,在声浪里,见证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我被这欢腾的气氛鼓舞,颇感激动,此刻仍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李兄,三年前我们从西南联大毕业,北平复校,而你选择离开学校和父母迁居南洋,我们从此天各一方。但我想,当你读到这封信时,依然能够懂我,和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吧。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友人常常来我这里谈心。他对新中国的成立颇为忐忑。他担心政权的变更对知识分子有所影响。我理解他的顾虑,于是给他讲了一年前逝世的朱自清先生的立场。朱先生深刻地把握知识分子的局限,同时肯定了人民“以食为天”的基本生存需要。朱自清先生对中国现状的理解与判断是精确、敏锐与深刻的。这是一种充满勇气与博爱的接受。朱先生虽离世,但我能感受到他对新时代、对新中国的殷殷期盼。我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勇气抛开过去,拥抱变革,建设美好未来。
在新时代,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定位自我。我想,每位读书人都应该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却仍“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应该抛却物质上的羁绊,在文化嬗变的时代走在前列。就像五四运动时,知识分子是那样奔走呼号勇立潮头。现在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的文化立场与五四先贤基本一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可否认,但许多糟粕仍然没有去除。西方文明中许多深刻的思想是我们东方文化不具备的,我们还应取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态度。在未来,我希望知识分子能够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在吮吸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对西方优秀的文化报以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建设符合时代的、更有深度的新文化。变革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未知,但即使预见前方挑战甚是艰难,我们也应勇敢前行,这是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
记得以前我们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总在一起促膝长谈。我们常常对社会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刻讨论,我们的观点也时常不谋而合。即便有分歧,真理也常常在我们平和的辩论中愈辩愈明。所以,还是期待着你的回信,期待着听听你的高见。
顺祝
秋安。
你的知己
1949年10月1日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小角度深挖掘。作者选取了大时代下青年知识分子不同心态这一具体角度,建构了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在类似于巧妙对比的状态下,写出了应有的文化立场,实际上也跨时空地表达了作者当下的文化思考。作文具有沉浸感,无论是1948年朱自清先生的逝世,还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拿来主义”的文化态度,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为书信,写给知己,能较好地模拟相应的口吻,语言平实中显深情,为文章增色不少。(李林孙立权)
近来怎样?我在北平———现在应该叫北京了———一切安好,勿念。
我刚刚参加了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在人潮中,在声浪里,见证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我被这欢腾的气氛鼓舞,颇感激动,此刻仍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李兄,三年前我们从西南联大毕业,北平复校,而你选择离开学校和父母迁居南洋,我们从此天各一方。但我想,当你读到这封信时,依然能够懂我,和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吧。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友人常常来我这里谈心。他对新中国的成立颇为忐忑。他担心政权的变更对知识分子有所影响。我理解他的顾虑,于是给他讲了一年前逝世的朱自清先生的立场。朱先生深刻地把握知识分子的局限,同时肯定了人民“以食为天”的基本生存需要。朱自清先生对中国现状的理解与判断是精确、敏锐与深刻的。这是一种充满勇气与博爱的接受。朱先生虽离世,但我能感受到他对新时代、对新中国的殷殷期盼。我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勇气抛开过去,拥抱变革,建设美好未来。
在新时代,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定位自我。我想,每位读书人都应该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却仍“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应该抛却物质上的羁绊,在文化嬗变的时代走在前列。就像五四运动时,知识分子是那样奔走呼号勇立潮头。现在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的文化立场与五四先贤基本一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可否认,但许多糟粕仍然没有去除。西方文明中许多深刻的思想是我们东方文化不具备的,我们还应取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态度。在未来,我希望知识分子能够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在吮吸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对西方优秀的文化报以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建设符合时代的、更有深度的新文化。变革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未知,但即使预见前方挑战甚是艰难,我们也应勇敢前行,这是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
记得以前我们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总在一起促膝长谈。我们常常对社会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刻讨论,我们的观点也时常不谋而合。即便有分歧,真理也常常在我们平和的辩论中愈辩愈明。所以,还是期待着你的回信,期待着听听你的高见。
顺祝
秋安。
你的知己
1949年10月1日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小角度深挖掘。作者选取了大时代下青年知识分子不同心态这一具体角度,建构了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在类似于巧妙对比的状态下,写出了应有的文化立场,实际上也跨时空地表达了作者当下的文化思考。作文具有沉浸感,无论是1948年朱自清先生的逝世,还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拿来主义”的文化态度,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为书信,写给知己,能较好地模拟相应的口吻,语言平实中显深情,为文章增色不少。(李林孙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