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民族化艺术特色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起来塑造的民歌主题钢琴曲,既具有中国音乐民族魅力,也包含了西方曲式、和声、织体、复调等的写作手法。这种用西方的创作技法和我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钢琴创作的独特魅力,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强调了民歌改编钢琴曲的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民歌;改编钢琴曲;民族化1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是指在保留原有民歌音乐旋律、风格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增加新的元素而改编成的钢琴曲。这体现出一种与民歌曲调不尽相同的审美情趣。民歌改编钢琴曲不仅提高了原民歌的艺术魅力,还对民族音乐和现代和声民族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
  透过《炎黄风情》中的《太阳出来喜洋洋》看民族化的艺术特色2.1
  曲式分析鲍元恺《炎黄风情》中把钢琴改编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改为变奏曲式,主题材料明确属于严格变奏,为D商调式。乐曲速度为Allegretto violendo意为强烈的快板,2/4拍。其曲式结构如下:引子(1~11小节)主题(12~20小节)+连接(21小节)变奏1(22~30小节)+连接(31小节)变奏2(32~40小节)+补充(41小节)+连接(42~56小节)变奏3(57~66小节)变奏4(67~76小节)尾声(77~91小节)一开始引子是ff很强力度,左右双手模拟大鼓的和弦震音4个小节,开门见山的表现了曲子的喜悦欢快的特点。第5~11小节里用铿锵有力的柱式和弦表现xo ox|o xxxo|的锣鼓节奏,整个引子明确了全曲欢快、喜庆的情绪,描绘着民间锣鼓喧天、喜气洋洋的场景,格外富有感染力。最后一小节力度加到fff重强后,一个八分休止符将音乐戛然而止,引子结束。主题开始前有自由延长记号,预示引子已经结束主题开始,力度也由fff重强转为f强。紧接着民歌的单音主旋律开始,象征着正在劳动的人民愉悦的歌声,旋律没有进行较多改变,一个小节的连接后进入变奏1。变奏1位于高音区的右手主旋律加厚用柱式和弦奏出,提亮音色,用柱式和弦的热闹来模拟锣鼓的喧嚣,不仅音响效果变得丰满,情感也变得丰富起来,左手伴奏一直为主持续音,直到最后终止。经过一个小节的连接后变奏2开始,这时主旋律用左手八度奏出,旋律由高音区转低音区,右手则是以短促有力的柱式和弦伴奏。此时,右手节奏也是模仿锣鼓的特定节奏,注重休止和突出后半拍这样不仅让音乐变得生机勃勃,更预示着人们的歌声伴着锣鼓声共同响起,热闹非凡。一个小节的补充终止后是连接部分,沿用的是引子的音乐材料。变奏3将旋律稍加改动,保持了原有音调特征但用柱式和弦将旋律分离开来,单音旋律与柱式和弦穿插进行,象征着人们的歌声与锣鼓声交相呼应、一唱一和,最后右手变为单音旋律,左手伴奏变为分解和弦,速度变慢、力度变弱音乐结束。变奏4的音乐材料沿用与前面变奏3结尾的材料,力度变为mf中强,右手处于高音区的单音主旋律,极具歌唱性,左手为主属交替的分解和弦伴奏直到结束,这时的音乐情绪才会多增添一些含蓄温婉。尾声的音乐材料与引子相同,首先也是模拟大鼓的和弦震音,然后出现模拟锣鼓节奏的柱式和弦。两种音乐材料的交替,最后以fff重强的力度热闹地结束全曲。整首曲子虽然是用钢琴弹奏,但充分体现了民族意韵、展现了民族风格。2.2
  和声分析(1)旋律推动力。四川民歌的音调结构有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的蜀羽体系、蜀徵羽体系和蜀商羽体系。蜀商羽体系以商音为中心,商音位于乐曲的核心位置,羽音在中间终止和结构内部起到稳定作用,形成西方调式体系中主属呼应的效果,《太阳出来喜洋洋》就属于此类音调。该民歌旋律线条进行的推动力为II——V——V——I,由下属到属,属到主,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2)四度叠置的色彩和声。和声的选择与运用不仅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反映内容的深度,也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风格与流派。欧洲大小调体系音乐的和声结构原则是三度叠置,但由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在调式方面是五声性民族调式,所以民族化和声存在着四度或者五度叠置于色彩性并重的情况。《太阳出来喜洋洋》该曲中大量运用了四度叠置的色彩和声,就是将四度和四度的音程进行叠加,给人以清晰空洞、富有意境的音响效果和感受,颇具我国的民族风格。在变奏2(第22小节至32小节)的右手部分都为四度叠置的色彩和声。(3)二度关系的和声结构。二度关系的和声在《太阳出来喜洋洋》曲中大量存在,在十二平均律的律制中二度音程是十二平均律中最小的音程关系,音响效果不仅最不协和,也最具紧张度。在中国传统的民歌中,有些唱腔、微妙的滑音,用二度音程的音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中国的一些传统乐器,如唢呐的音色就特别适合用二度来表现,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民歌也有唢呐吹奏的版本。二度关系的和弦可以减弱西洋和声中以三度为基础的和声功能,使和声呈现出我国本土的民族风味。本曲中和声运用最多的就是re-sol-la-re这个主和弦,原本的主和弦是re-fa-la,但将fa改为sol,使得三度音程叠置变为二度叠置,这类和弦充满浓浓的中国风格,在引子和尾声中得以体现。(4)和声交替。在本曲中也运用到了和声交替的创作手法,如曲谱在第14~15小节的跨小节左手和弦,原本此和弦为一级主和弦,但在这里将三音升高,使得小三和弦变为大三和弦,利用大三度的明亮与小三度的柔和形成色彩的对比。此类和弦在第20~21小节也有存在。(5)调性游离和声。在这首曲子中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调性游离和声,就是引子和尾声中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和弦#sol-#re-#do-#sol,此和弦的存在强调音响效果的戏剧性冲突,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色彩变化感受,突出了调性游离的色彩感,淡化了和声的功能性。3
  结语我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单声思维为主,着重于音乐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连贯;而西方古典音乐以多声思维为主,严谨的曲式、丰富的和声、多变的织体形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钢琴音乐是西方古典音乐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身就具有典型的多声性,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变化的节奏构成丰富的钢琴织体就是一个立体化音乐的缩影。“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将西方和声、曲式的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歌相结合,使得中国民歌主题钢琴作品依靠其独具魅力的民族化风格色彩,“民族特色”这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国钢琴音乐的世界里越发光鲜夺目,广泛的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今天,中国民歌主题钢琴作品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已经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受到越来越多音乐家的关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在世界音乐的道路上会更加绚丽。参考文献:[1] 鲍元恺.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1).[2] 王文俐.中国钢琴曲的民族化技法简析[J].中国音乐,2001(3).[3] 岳巍.简论中国民歌改編钢琴小品的历史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运用音乐声学研究方法,结合古琴散音、泛音、按音等三种演奏技法,对目前常见三种不同材质的古琴琴弦进行音量与余音的测量与分析,为古琴演奏者正确评价不同材质古琴琴弦音质提供借鉴数据。  关键词:古琴;琴弦材质;音质  古琴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审美习惯、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距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至今已逾十载。千百年来,古琴以清、和、淡、雅的音质表现叙说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甘南藏区馆藏铜镜、钱币作为可见、可观、可证的物质遗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原始的形态入手,去分析不同时期铜镜和钱币的内涵和功能特征从而进行古代文化遗产考究进行文化研究。  关键词:古代美术;遗迹;铜镜;钱币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有一批馆藏铜镜,其中主要有:  第一,尚方柿蒂乳丁神兽灵禽镜:这面青铜镜直径13.8厘米,缘厚0.4厘米,缘台宽2.1厘米,钮高0.8厘米,钮径1.5厘米。
期刊
摘 要:本论文将以舞蹈《五行间》创作过程作为出发点,着重谈及编创者在中国传统内家拳“五行拳”里受到启发并汲取创作灵感,借以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的原理切入点,并依此原理与准则为整个舞蹈基石提供性理论依据,运用其中的五个元素即:水、木、火、土、金的概念,生发出舞蹈动作、运动路线以及段落等等,在五元素中或取其意,或提其型,依此来进行设计,最终突出创作者调动舞蹈艺术处理手段,用肢体语言表现与传达自然之中
期刊
摘 要:2015年徐州市老年人口预达170万人,占总人口的17%。老年人数量的剧增,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现阶段,音乐被广泛用于医学治疗领域,帮助许多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的调节。本文将针对徐州市区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拓展对老年人音乐喜好的认知,探讨音乐对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摘 要:舞台实践课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院团合作模式开展舞台实践是探索舞台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并轨对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海口经济学院舞蹈专业参演舞剧《天堂鸟》为例,探讨项目带动下舞台实践课对舞蹈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改变。  关键词:院团合作;舞台实践课;重要性  在院团合作模式下由海口市歌舞团、海口经济学院舞蹈专业联合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天堂鸟》获得首届海南省艺术节“文
期刊
摘 要: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在2007年重拍了自己十年前的作品《趣味游戏》,该片除了对演员进行更换,将对白由原本的德语改为英语之外,影片的故事情节,场景选择,取景方式,镜头数量,演员的表演动作,台词意义,甚至一个细小的道具,都与十年前的版本一模一样。通过对真实暴力的影像再现,进而反思电影对暴力的美化及其造成的结果,是哈内克拍摄《趣味游戏》的初衷。之所以前往美国,启用大明星进行重拍,显然也是想借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方面肩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温州市高校为例,对其非遗传承情况分两类进行分析,并为今后更好地发挥其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提出六点思考。  关键词:温州市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行文中简称为“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现今的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自己生活品质的保障。本文主要是调查90后的年轻群体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符号认知的旅游体验。探讨90后旅游者对老门东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的真实性感知、评价和旅游体验满意度等相关性分析。关键词:历史街区;文化符号;旅游体验;南京老门东随着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地方城市代表特色的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旅游者们的追捧。本篇论文笔者调查的地
期刊
摘 要:托尔金虚构的中土世界中遍布着各色畸形恐怖的黑暗生物,魔怪象征着这是一个被人类欲望彻底鄙弃的世界:噩梦、劫难、奴役、痛苦、迷惘。托尔金通过戏谑性仿作对自然界和人类欲望进行了拟人化,构建了一个模仿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即“中土世界”。本文通过对“中土世界”的魔怪原型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具象地理解作者的创世理念。  关键词:托尔金;“中土世界”;创世理念;魔怪  “中土世界”是英国奇幻小说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文艺复兴早期多纳泰罗的一件木雕——《抹大拉的玛利亚》出发,探讨出在米开朗琪罗之前的雕塑作品就有塑痕的运用。同时探讨塑痕在该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该作品塑痕来源问题。关键词:塑痕;多纳泰罗;《抹大拉的玛利亚》“塑痕”是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或无意间留下的雕塑痕迹。塑痕无论在泥塑制作还是在青铜翻制过程中都有体现,石刻时也经常留有此痕迹。塑痕的出现其实伴随着原始雕刻的产生就已出现,但那是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