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丹巴嘉绒女子“成人礼”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会施以“冠笄之礼”。如今在丹巴县也有类似的礼俗,不过丹巴的成年仪式却是专门针对女孩而举办的。近日,笔者跟随丹巴嘉绒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丹巴县梭坡乡八梭山,与四方宾客一起见证了丹巴嘉绒藏区女子成人礼的全过程。村庄:云雾缭绕宁静和平
  清晨,我们一行乘坐一辆越野车,告别还在睡梦中的小镇,跨过大渡河,向梭坡乡八梭村疾驰而去。穿过几个小寨子,翻过几座小山梁,来到了八梭山上。初冬的八梭山还沐浴在晨光中,走下车来,我们才感觉到天气的寒冷。站在一块平地上放眼望去,峡谷底,弯弯曲曲的大渡河在晨光中反射出奇异的亮光,格外耀眼,仿佛一条闪烁着银光的哈达紧紧地缠绕在山脚下。清冷的天空中,还有几颗没来得及隐藏身形的星星,它们疲乏地眨着眼。忽然间,一团浓雾从山腰间悠悠荡荡地飘出,起初一缕缕,薄如蝉翼,及至后来,全部聚集在一起,遮盖了大地,将整个山谷铺满铺平。许久,浓雾在微风的吹拂下向山顶飘去,最后与天空中的云朵相接,整个八梭藏寨才隐隐约约地露出了面目,寨子脚下是一片五六亩大小的台地,在山坡上显得更加的平整,地里还有丹巴特有的元根(芜菁),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将圆溜溜的光头冒出地面,头上的绿色叶片已被勤劳的主人扯去,背回家中腌制酸菜,唯独剩下这些光头元根等待寒霜的降临。据说,打了霜的元根格外的香甜,晾干后可以生吃,也可以炖肉,别有一番风味。台地边,有两座古碉,其中一座古碉高约三十余米,笔直地指向空中,而旁边的一座古碉,竟然以最大的尺度倾斜,它的斜度让人看着都有点不寒而栗,目测倾斜度已达到八十度左右。同行的一位文化人士告诉笔者,这座古碉有很高的知名度,曾有国外专家来这里进行测量,测出古碉的离心率竟然比比萨斜塔还要高出许多,因此获得比比萨斜塔还要斜的声誉。此时,天光越来越亮,啥那件,远山峰顶上铅色的雾团边沿被晨光点亮,如佛光熠熠生辉。那些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围成圈,如一群奔跑的兽类的脊背,起伏不定的向着天边跑去。看天色尚早,一位当地的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中做客,我们也实在是不能抵御凌晨时分的寒气,便跺着脚哈着气跟在老人的身后,向不远处的寨子走去。
  女孩:盘发结笄盛装待发
  来到老人家中,赶巧的是老人的孙女拉姆也要在今天参加成人仪式,一大家子昨夜几乎没有睡觉,忙着赶制今天参加成人礼时所要用的物品。我们围坐在锅庄旁,一边喝着醇香的酥油茶,一边听老人为我们讲述嘉绒成人礼的历史。老人说,近年来,有不少海内外学者来到丹巴县中路、梭坡两乡寻找隋唐时期的东女国都城。《旧唐书·东女国》中记载东女国妇女有辫发习俗,发式作鬟髻状。中路、梭坡成人礼上女孩头饰呈环绕头部的鬟髻状,证实了丹巴女孩盘发结笄是从东女国流传下来的。老人喝了一口酥油茶,继续说道,在嘉绒藏族的民间礼俗中,丹巴姑娘的成年仪式(成人礼)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是一项传统的选美、赛美活动。成人礼在藏语中称为几萨,是穿成年新装的意思;当地汉语又叫“戴角角”,意指行成人礼的女孩要梳扎成像牛角一样的发束,造型奇巧别致。成人礼对每一个嘉绒姑娘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以前,嘉绒女子成人礼是姑娘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没参加过成年仪式的姑娘是不准出嫁的,即使偷偷嫁了人也要遭到人们的耻笑。然而这古老的习俗却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受到“破四旧”等运动的影响,人们只好将这些古老的习俗隐藏起来;其次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许多古老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传统观念也正在逐渐改变,人们渐渐已不再把“戴角角”当成一种非举办不可的仪式。这样,成人仪式差不多搁置了三十年之久。就在我们为之扼腕叹息的时候,老人的媳妇插上嘴说,虽然大型的成人仪式活动没有举行,不过,以家庭为单位的成人礼仪式还是在悄悄的进行中,她的成人仪式就是在家里完成的。老人接过话题,自豪的说,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习俗,2008年丹巴女子成人礼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老人家吃过早饭后,阳光已铺满整个山川、河谷。此时,老人的孙女拉姆抱着一捆柏树枝丫,在老人的带领下,顺着独木梯向高楼顶爬去,我们也跟随着老人小心翼翼的向楼顶走去。爬到碉房的最顶层,拉姆站在煨桑的祭塔边,老人接过拉姆手中的柏树枝,将手中的火炭倒入祭塔中,再将柏树枝桠放在火炭上,刹那间,祭塔里的烟雾升腾起来,老人把油、盐、麦子等五谷杂粮也倒进煨桑炉中,双手合十匍匐在地,行叩拜大礼,口中念念有词,祈祷老天赐福于自己的孙女。随后,老人从怀中抽出一条洁白的哈达,一边大声诵经,一边用哈达将一个银质的瓶子包裹起来,而拉姆则一直跪拜着,满脸的肃然,隐约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也许在为即将告别童年而惋惜吧。许久,拉姆的父亲拿起装满祭祀用品的盘子,用力地将青稞粒、麦粒撒向天空。接下来,姑娘跪在煨桑炉前,行三叩九拜大礼,老人的诵经声逐渐低沉,在清冷的晨光中显得更加绵长而有力,在家人们的“呼罗、呼罗”声中,祭神仪式圆满礼成。
  在家人的簇拥下,拉姆走下高楼,此时,几位女孩已经等候在拉姆的闺房中,在房屋的正中央,放置着一根板凳,拉姆径直走过去坐在上面。前来参加拉姆成人礼的一位老阿妈告诉笔者,过去的丹巴,成人礼每年都要举行,而且是集体参加。在参加成人礼之前的几个月里,母亲将女儿养在闺房内,吃最好的食物,目的就是为了将女儿养得白白胖胖的,到仪式举行那天,女儿才会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艳压群芳。在仪式前三天用杏子叶给女儿洗头,这样洗出来的头发才既柔顺而且光可鉴人,母亲还要动手拔去额头那些有碍容颜的短头发。
  这时候,老人的孙女拉姆端坐在板凳上,由几位最要好的女朋友为她编织细小的藏式发辫。几位姑娘分工负责,有的女孩熟练地为拉姆编织后脑勺的发辫,有的修饰她的眉毛,并在脸蛋上涂上胭脂等。许久,发辫编织完毕,笔者走上前去,粗略地数了数,头发在前额中分,左右各编3条小辫,其余头发再编出100余根俏丽的小辫。亲戚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妈走上前去,用手轻轻的将拉姆的小辫托在手里,慢慢的拢在脑后,从怀里拿出一根长约50厘米的木头簪子插进发中。再将那些细小的发辫紧紧缠绕在簪子上,并用黑、蓝、金色的线扎紧。待一切完备后,在簪子两头各用一粒白色的牙骨箍套上。这样,在脑后就形成了平直角状的发型。盘好发髻后,拉姆的母亲开始为女儿佩戴头饰,在嘉绒地区,当地藏语称其为“额尖”。头饰中间是一根辫子,上面排列着镶嵌着珊瑚、绿松石等宝石的金银头饰,由额头开始,从两边往后脑盘曲,最后紧紧的缠绕在脑后的发簪上。而额头则佩戴着用红丝线或红绒线织成的扁平额饰,上面布满小珊瑚及珍珠等,耳朵上缀着家中的传家耳环。盘好头发,就该更衣了。在丹巴,人们很注重穿着打扮,对于一个女孩一生之中最庄严的一次仪式,穿戴自然是全家人最重视的一件大事。衣服要用最贵重的料子手工缝制而成,上面所有的花纹都是一针一线用五彩的絲线绣上去的。佩戴的饰品更要显现出家庭的富有程度,有一颗颗大如核桃的珊瑚,颜色纯净的珍珠,绿得透澈的绿松石,雕龙画凤的金银饰品等。这些饰品一般都是传家宝,由于连年的置办,有些女孩悬挂的饰品竟然重达三十余斤,可以说是身披万千家财。即使是经济条件差买不起的人家,也会提早向富人家借来穿戴。拉姆穿戴整齐后,我们跟随着拉姆和她的亲人们一起向成人仪式现场走去。   仪式:满载吉祥的祝福
  现场外已是人山人海,人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围坐在一起,偌大的空地中,搭起一座临时的圆形台子,上面用黄布覆盖,远远望去,就像一轮闪烁着黄色光芒的月亮。参加成人仪式的女孩们在父母亲带领下,走到场地边等待成人仪式的开始,每一位少女的身旁众星捧月似地站着最要好的伙伴们,她们有的为女孩整理衣服,有的为其补妆,都想在成人仪式中让自己的伙伴更加引人注目。
  当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几位年轻人站在古碉下,手握白色的海螺,鼓起劲吹响海螺;一位老人在场地边的祭塔里点燃柏树枝。海螺声声,青烟袅袅,成人仪式正式开始。在嘉绒藏族地区,宗教与生活总是息息相连,成年仪式这样的大事更是少不了喇嘛或活佛的祈福。两位吉祥老人手腕上各搭着一根洁白的哈达,手里捏着一把燃烧的佛香,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的后面是当地的大喇嘛,头顶黄色的班霞帽,紧随其后的是几位小喇嘛,他们或吹着萨拉,或手拿饶波不停地敲打,或前一人用肩膀扛着莽筒的大头部分,而后一人则在后面执着莽筒的细管鼓着劲吹奏。刹那间,莽筒低沉的声音,萨拉悠长的调子,饶波清脆的响声交错在一起,在寂静的山间回响,整个仪式现场充满了肃穆的气氛。来到圆形的台子上,喇嘛们在褥子上盘膝而坐,口中念念有词,这时候,萨拉、莽筒、锣鼓、饶波再一次发出声响,伴随着喇嘛们低沉的念经声,在场地上空久久的回荡。
  所有的祈福仪式结束后,村子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辈走上圆台,用雄浑有力的嗓音向场地外等候的人们发出指令。在一段念词结束之后,参加成人仪式女孩的父亲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缓缓地向场地中走来,老人手举一幅一米高的唐卡画,口中念念有词,走在他后面的父亲们都穿着白色的毪衫,头戴一顶灰色的礼帽,脚穿红黑相间的藏靴,颈上挂着一根洁白的哈达,满脸肃然的紧随老人之后,来到月形的台子边站成一个半圆形。当父亲队站定后,母亲队们也向场地中移步而来,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老阿婆也擎着一幅唐卡画,在老阿婆的身后,母亲们打扮得格外的庄重,在百褶裙上穿着黑色的呢料衣服,头上搭着嘉绒头帕,上面用五彩的丝线绣着鲜艳的花朵,每一位母亲的胸前都佩戴着小巧且外表雕饰非常精美的银质噶唔(藏族民众的一种配饰),里面装着泥塑或金属制的佛像、藏药丹丸、佛像画或活佛照片等。母亲们来到圆台前,也紧随在父亲队的后面自然围成半圈状。接着,本次成人仪式的主角们在一位老阿妈的带领下向场地中走来,每一位女孩穿着打扮都是那么的光鲜亮丽,每一个人都显得美丽动人,她们披着黄色的披风,一根白色的哈达在胸前打着结,另有五颜六色的哈达系在这根白色的哈达上,在姑娘们的后背迎风飘飞。走到圆台边,女孩们也围成半圆,低着头,等待着喇嘛们的念经祈福和家人的祈福。此时,两位吉祥老人站了起来,手中拿着净瓶,走到姑娘们面前,一边念诵经文,一边将手中净瓶里的水倒在姑娘们的手心;姑娘们则虔诚的将这圣水轻轻的抹在自己的额头上,寓意吉祥如意。待喇嘛将仪轨结束后,主持仪式的老人用嘉绒语向苍天和墨尔多神山祈祷,希望神赐予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面庞和美好的心灵,从今日起,她们就可以像大人们一样自由地恋爱,分担家庭的重任等。吉祥词念诵完后,母亲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来到孩子们的面前,将悬挂在胸前的哈达取下,久久凝视女儿的脸,眼角挂着幸福的泪水,用颤抖的声音为女儿祈福,叮嘱孩子们要孝敬父母,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待祝福完后,才将白色的哈达挂在女儿的颈上。父亲们则站在原地,看着母亲们将哈达和祝福送给女儿,见证着女儿们的长大成人。母亲们回到原来的位置,与父亲们一起唱起祝福的歌谣。待父母亲的祈祷仪式结束后,少女的舅舅们穿着盛装,站到女孩们的面前,只见他们左手拿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瓶子,右手拿着一根小木棍,为在场的每一位来宾和亲朋好友们介绍姑娘的家庭,姑娘成长的道路,以及称颂姑娘的优秀品质。接着放下手中的瓶子,双手合十向佛祖祈求保佑姑娘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姑娘像天上的仙女一样美丽动人和身体安康,最后代表少女母亲的娘家,为姑娘献上洁白的哈达,保佑姑娘吉祥平安。他们从怀中拿出哈达,将这些哈达挂在前来参加成人仪式的亲朋好友们的胸前,以表示感谢。接着,女孩的亲戚朋友们依次走上前来,将白色的哈达悬挂在姑娘们的颈上,以示祝福。接受完父母、舅舅和长辈们的哈达之后,盛大的锅庄舞会开始了。小女孩们也跟随着这些舞者们手牵着手走至Ⅱ场地中央,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拥忠大娘说,成年礼上的锅庄舞会一般都要视参加成人礼仪式女孩们亲戚多寡而定,每一名长辈都会走到场地中牵头,跳起舞蹈,这时候是女孩的长辈们炫耀舞技和歌声的时候,他们矫健的舞步和甜美的歌喉迎来众人的应和。
  回去的路上,同行的嘉绒文化研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从明天起,姑娘们的芳名将不胫而走,他们的容貌和身姿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龙门阵;寨子里的小伙子们也会慕名而来,顶着毪衫来到姑娘的窗下,唱起动人的情歌,一直到天明。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报业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兴起于上世纪末目前正在珠三角大行其道的报业跨区域运营,在全国报业扩张变革中最具探索意义。目前,广州报业区域运营架构概括起
针对传统瓦斯监控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嵌入式Web Server,提出了一种新的远程瓦斯监控系统。采用MSP430单片机控制的ZigBee射频芯片CC2480构建无线
在光纤Bragg光栅传感原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保温装置和等强梁结构对其温度和应变传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做了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其结果表明光纤光栅的Bragg波长随温度
目的:通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法、角色扮演法、真人实做练习法,提高实践的积极性,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提高护生注射法的练习效果。方法对照班(58人)采用常规的练习指导方法;实
为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风机主轴温度监测系统,提出以GC05蓝牙模块为核心,以ARM7内核的LPC2132为微处理器,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结合外围电源、传感器等模块实现无线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新闻出版业走进了全面深化改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阶段。新闻出版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
“苗疆圣地”贵州省雷山县拥有良好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近年来当地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县域规模小、交通区位差、没有工业基础等因素,雷山在全省市县经济发展增
“中国扎西德勒网——西藏日喀则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8月26日在西藏日喀则市正式开通。该平台的建成开通,将成为首家连接西藏与世界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也将成为日
小金,看不尽的雄峻山峦,高远博大;摸不透的潺潺溪流,灵动柔变。这是一方神奇、梦幻的生态秘境,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山水之美,古来共谈之,而大多数的旅游景点大多隐于山中,小
拜读了张晓东先生为《江苏教育》2019年第14期撰写的卷首语《超越技术:教师的价值追问》后,再次为他的语言魅力折服。关于技术与教育的话题,张晓东先生一语道破眼下部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