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激活一方热土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冰雪的活动和赛事从无到有,大众参与滑雪运动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2002年,乌鲁木齐市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当年冬季乌鲁木齐接待游客达14.6万人次,到2005年达83.2万人次。冰雪经济推动了滑雪场所在村镇的经济发展。
  水西沟镇东湾村主任陈英告诉记者:1996年前东湾村中人均收入500元,2000年人均收入达1000元,2005年人均收入达3780元,2006年人均收入已达4500元。
  
  冰雪 让农牧民冬季不闲
  
  首府周边的大大小小有10家滑雪场,光水西沟镇就有6家滑雪场,滑雪产业一瞬间变成朝阳产业,滑雪场快速兴起,随之,滑雪场所在的村镇人均收入、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落户在东湾村的白云滑雪场,平西梁子村的丝绸之路滑雪场,大庙村的阳光SPORT滑雪场,庙儿沟的蓝天滑雪场,方家庄的五棵松滑雪场,个个都在为村上经济及水西沟镇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作用。
  水西沟镇的梁大伟书记告诉笔者,镇领导非常重视旅游企业,为滑雪场免费培训职业技能;为滑雪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供方便;雪场垃圾的免费清运,通向滑雪场路上的积雪免费清运,并保证雪场周围安全、环境卫生治理等一系列有利于滑雪场发展的问题。滑雪场的发展解决了部分乡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带动了村中各家各户的经济收入增长,不仅如此,还对镇乡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典范作用。
  在笔者调查中发现,首府最早的雪场白云滑雪场,于1996年考察,1997年落户水西沟镇东湾村,当时仅有10多个员工,都是本村人,当年雪场仅有50副雪具,接待3000人。发展到今天,白云滑雪场已经拥有2000副雪板,1000副雪圈,日接待能力4000人,拥有员工11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东湾村村民。
  
  冰雪经济改善农民生活
  
  1996年,水西沟镇东湾村都是土房,村中仅有的两家商店里,摆着厚厚的赊账本,村民们平时打酱油醋,买洗衣粉等日常用品都是赊账。对于村民来说,每年秋后10月份土豆卖了,才能拿到辛苦一年的血汗钱,可还账,还贷款,所剩无几了。等到来年开春,就是春播的500、1000元钱,家家都掏不出来,要等待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村民就这样过着贫穷的日子,身上几乎没有钱可装。
  自从雪场落户村中,2003年开始,村中一多半的土房变成了红砖瓦房子,村中依旧是两家商店,可商店的规模大了,商品也丰富了许多。单是烟,1996年前只是莫合烟,2003年后基本都是红河烟。柜台上不见了赊账本,村民们买东西随手一掏都是百元钞票。到了开春信用社依旧来,只是贷款的都是做包地、畜牧等致富项目。
  
  现在村中人均收入已达4500元
  
  2007年1月10日,笔者来到水西沟镇东湾村一户村民家中。户主叫海青山,回族,今年37岁,他和哥哥海青智都在白云滑雪场做教练,一个雪季下来可以挣万元的工资;走进院中,一排砖瓦房很显眼,前院停着7000元的大四轮拖拉机和一辆用了3年的摩托车,后院建有一个羊圈,现有羊近50只,但都是生产羊了。今年从白云滑雪场开业以来,短短的一个月家中已卖给雪场60只羊,收入1万多元;海青山的妻子介绍,家中还种土豆大麦,一年收入也有七八千。
  海青山告诉笔者,1996年前,家中只有一项经济收入,就是种地,一年也就4000元到5000元。现在,种地、养羊再加上雪场的工资,一年下来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比起过去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亏了白云滑雪场开在村中了。
  东湾村主任陈英告诉笔者,村中有270多户,1180人,以前冬季村民都赋闲在家,现在冬季有110多名村民在白云滑雪场上班拿工资;而且雪场每年冬季购买村中羊只5000只左右;1996年前村中人均收入500元,2000年达1000元,2005年为3780元,2006年已达4500元;现村中有一个滑雪场、5个度假村,可村民经济收入直接来源于白云滑雪场的占村民全部经济收入的80%,白云滑雪场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白云滑雪场的陈连生总经理称赞现在的村干部,他们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必将会带动一部分村民先富起来,村民富了,乡镇的经济收入随之提高。
  水西沟镇负责旅游的林文意告诉笔者,在6家滑雪场就业的农牧民人数达420人,占全镇就业人数的40%。
其他文献
80后教育是个难题,不是难在独生子女,而是教育观的盲目滞后。  于秀华(新疆青年杂志社副总编):80后子女的教育问题要从80后的父母谈起。80后孩子的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特殊的社会大环境:经济落后,文革动乱和自然灾害,在长身体的年龄遇到自然灾害,上学年龄遭遇文革,应当接受高等教育了他们在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他们却因没有文凭而被社会边缘化,没有能力应对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化。
期刊
有车的日子风驰电掣,有车的生活异彩纷呈。车给有车族究竟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聚焦乌鲁木齐几位私家车车主,看看他们对车有什么样的感悟。    精彩生活从车开始    如果用香车美女来形容眼前的库丽娅一点也不过分,1997年从伊犁来到乌鲁木齐,今天她是乌鲁木齐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女主播。  车对于库丽娅来说是一刻也离不开的伴侣,她说自己对车有一种特殊的悟性。在伊犁时她曾学过一天车就会开了,到乌鲁木齐以后只
期刊
2006年11月28日,岳普湖县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花被阵阵寒风吹得漫天飞舞,骤然下降的气温为边疆大地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寒装,给边疆小城带来了阵阵寒意。色也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姜英同志在带领乡干部、农民群众在色也克木乡4村温室大棚劳动过程中,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28岁。     她用敬业书写别样的青春     姜英同志1998年7月从喀什农校园艺班毕业后,放弃了
期刊
讲述人:陈金桥,入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新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正在苏宁电器实习。    第一张大单    一天一位顾客来到我所在的飞利浦电器专柜前咨询,我给他介绍完产品后,他似乎没有动心,没有问产品,却问我的个人情况,当他知道我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时,他说,你四年大学后站在这个柜台上,你的父母不心疼吗?  他问我:你今天开张了吗?我说:还没有。  他说:这样,我今天本来不打算买,看你这孩子不错,我就
期刊
是公众太挑剔还是80后不争气,一些关于80后的报道文字浮出水面,一场关于80后的讨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这是一个充满着诱惑与挑战的年代,知识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让大家接触信息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面对新鲜事物,年轻的80后一代,成了这些新鲜事物的追捧者,他们在追逐这些新鲜事物的同时,招来了上一代对他们的不满和埋怨,一个关于80后一代是不是“垮掉的一代
期刊
在“七城市经济圈”、“乌昌一体化”的区域经济背景下,乌鲁木齐周边卫星城市为发展各自经济而争做“乌鲁木齐后花园”的地域经济战在烽烟四起……   一位是五家渠市的干部,一位是吉木萨尔县的干部,两人共宿一室,参加党校的学习,闲聊中,五家渠市的干部谈到五家渠市要全力打造“乌鲁木齐的后花园”,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直也有意要将吉木萨尔县打造成“乌鲁木齐后花园”的吉木萨尔县干部在第二天的一早,就连续脱逃课程两
期刊
今年1月6日,宝钢与八钢在乌鲁木齐签约,正式向八钢注资30亿元,这预示着什么?  今年1月6日,宝钢与八钢在乌鲁木齐签约,正式向八钢注资30亿元,这预示着宝钢这只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大手不仅现在可以舞动中国钢铁的东、西部市场,同时还可以舞动中国西部与中亚、东欧紧连的世界钢铁市场。    签约仪式连动各方    1月15日,当记者走到八钢集团公司大楼前时,一幅醒目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办公楼中间,上面写着“
期刊
以乌鲁木齐房屋价格为例进行计算,一套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的房屋价格是(不包括契税等费用),商品房为25.4万元、经济适用房为14万元,按照2005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居民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分别需要花费一个人31.8年和17.5年的可支配收入。    六年房价上涨七八百元    新疆某网站最新对新疆万余网名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这群按揭族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
期刊
2006年12月2日,新疆首届博士生论坛在克拉玛依召开,来自全疆各地的120名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新疆的博士引进现状是什么呢?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小雷为乌市第70中学学生们作《青(少)年的责任与未来》专题讲座    这次博士生论坛是新疆历史上首次博士生大集合的一次盛会,参会的除了在读的博士生,绝大多数都是全疆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骨干、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虽
期刊
考察催生思考,对比发现差距。理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西方的文明发达,有助于我们“知微见著,强国富民”。     2006年12月13日—26日,我们一行15人组成的自治区青年代表考察团赴欧洲八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梵帝冈考察,在13天的考察中,由视觉引发的思考、由碰撞引发的震憾令我们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欧洲之行,所到的12个城市所包含的历史、人文及外显的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