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一生一世永远斩不断的乡愁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峡两岸,余光中一直以“乡愁诗人”著称。很多中国人都会背诵他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大陆和台湾因政治原因分割的历史背景下,不少饱受离别之苦的中国人以乡愁文学为心灵寄托,维系着跨越大江大海的精神世界。作为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人物,余光中创新了传统文化中“乡愁”的表达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具一格的地位。
   余光中的一生,是一代中国人颠沛流离的真实写照。1928年,余光中生于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余光中随父母迁往重庆,并在那里度过了中学时代。抗战胜利后,余光中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和厦门大学,随后在香港、台湾、美国有较长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如此丰富的人生履历,即使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当下也不多见,却是余光中那代人的寻常。
   尽管一生都在迁徙,但是诗人始终葆有故乡情结。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但故乡只能有一个。要读懂余光中,必须读懂他眼中的“文化乡愁”。乡愁未必是实指的,不一定是南京、重庆、厦门、香港等具体的城市,而是一种虚化的对故土的留恋。在逃离战火与苦难的过程中,越是居无定所,越是容易激发乡愁情结,一种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时代造就诗人,诗人也赋予时代新的内涵。余光中那代乡愁作家,不仅将积压在人民心中的离别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毫无保留地抒发了期待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除了余光中,我们还能够列举出白先勇、席慕蓉、陈映真、郑愁予等许许多多以不同方式抒发乡愁的文学家。这些文学作品将两岸人民的心联结起来,维系着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
   与文学作品背后那股汹涌澎湃的民心民意相比,政治的隔阂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分裂国家的妄想又是多么可笑。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中国文化的乡愁传统自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诗人一脉相承。无论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还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论是儿女情长,还是家国天下,中国人都会把告别故土与家人的绵绵情意归结于乡愁。作为乡愁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不仅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也将属于从今往后的每一个时代。
   追溯乡愁这一文化基因,有助于人们更理性、平和地认识当下。很多经典乡愁文化作品诞生在风声鹤唳的战乱时代,作家在经历了国仇家恨以后有感而发,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的传世佳句。中国人的乡愁传统是与渴望圆满、团聚的历史情结高度统一的。有了乡愁文化,就有了盼望统一的基本民意。有分必有合,统一既是中国文化的深层情愫,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余光中生前留下的经典作品,势必被两岸中国人代代传颂。值得一提的是,余光中的文学功绩是多样化的。“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是余光中对自己创作领域的形象说法。尽管《乡愁》《乡愁四韵》等诗作确立了他的文学地位,但如果更全面地了解余光中,还能发现他还是一位充满公共关怀的文学家。比如,余光中生前还写过上百首“环保诗”,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余光中在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华人文化圈广受认同,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文化的必然。余光中逝世,激发他创作灵感的文化基因不会消逝。缅怀和纪念余光中,应当感谢他重新发现和创造了乡愁文化。
   (选自“中青评论”2017年12月14日,有删改)
   阅读左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乡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创作的《乡愁》深深影响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具一格的重要地位。
   B.余光中的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海内外,长期的奔波更加激发了他的乡愁情结,一种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C.余光中一生伴随很多的“变”与“不变”,生活地点在变,求学之路在变,但是对故乡的情结始终没有变,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
   D.乡愁可以是实指的,如一首诗,一支歌,一篇散文,一座城市,但也可以是抽象虚化的情感,一种对故土的思念,對亲人的眷恋。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余光中丰富的人生履历让他深深感到背井离乡的愁苦,从而为他的“文化乡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余光中的文学成就是多样化的,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无论是哪种体裁,都运用得炉火纯青,不愧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
   C.余光中的文学作品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像磁石般将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结起来,维系着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
   D.这篇评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余光中的生平事迹,夹叙夹议,重点揭示传主“乡愁”文学形成的背景和深远影响。
   E.人们怀念和感谢余光中先生,不仅是因为他写下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感染着人们,更因为他重新发现和创造了乡愁文化。
   3.文中插入屈原、李白、杜甫、陆游一段文字,用意何在?请简要概括。
   答:
   4.乡愁文学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
   5.文中说“时代造就诗人,诗人也赋予时代新的内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韩延明/供稿】
其他文献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IP。当这两个英文字母砸到一众编辑的脑袋上时,我们是懵圈的——IP到底是个啥?  科普一下: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现在通常所说的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被广大受众所熟知的、可开发的、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之所以决定对IP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是因为IP的自带流量属性。我们这一期討论的问题,涉及到许多热门IP,除了
期刊
每年高考作文试题一出,都会引来众人关注、评说,这是好事。   其实,高考作文试题不管选取什么样的题型、什么样的素材,其考查目的是完全相同的。高考作文的考查目的和功能十分明确,就是通过一道作文试题考查考生十几年来学习的表达应用能力如何,会不会、能不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作文。高考作文的选拔功能决定着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大赛。   有些人将高考作文神秘化甚
期刊
电视剧《白夜追凶》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入狱多年的黑社会小头目齐卫东,刚刚出狱就去拜访了自己曾经的手下、现在的帮派大哥幺鸡,从他那里拿走了一万块钱后,买了一部当时最昂贵的iphone手机,但不久就被人杀害了,手机也不见踪影。他的女儿小冉并未去验尸,只是平静地对前来告知消息的新晋警员周舒桐说,虽然齐卫东在狱中一直给自己写信,但自己对这个年轻时就抛弃妻女的父亲并无多少印象,现如今也不相信这个男人曾在信
期刊
2018年12月10日,故宫口红、故宫美人面膜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随后陆续推出眼影、腮红、高光等“故宫彩妆”原创产品,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但上线一周后,对故宫淘宝口红的质地、实用性、外包装等方面的质疑之声不断传出。2019年1月5日,“故宫淘宝”官方微博微博转发一条彩妆试色微博时配文称,“感谢所有声音,每一条意见我们都有认真阅读记录。故宫淘宝原创系列彩妆,从外观到内质仍有很多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决定
期刊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爱的事物,如有的人爱美食,有的人爱旅行,有的人爱看书。而我,想要从一本书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一直以来,我对辞藻丽的文学作品都不是太感兴趣,最多只是赞扬作者几句“真不简单”!   我欣赏的只是简简单单,能够触动人心灵,引起人共鸣的朴实的文学作品。通过它来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不是很有意义吗?   汪曾祺先生是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文章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
期刊
阅读指要   高考传记阅读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对问题的理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关于传记阅读的要求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分析传主的事迹和人格魅力、探究文本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在解答传记阅读题时,考生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了解传记文的性质。传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真实性和文学性。所谓真实性,是指传记基本上就是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是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有一次在野外观察星空,由于他只顾着仰头看星星,没注意到前方的一个大水坑,结果一脚踩空,跌进了水深及胸的坑里。泰勒对救他出来的路人说:“明天会下雨!”路人却把他的预言当成笑话四处传播。然而第二天,果然下起了雨。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读了这个故事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失足掉进坑里。   诗人莫非的一次失足则很有“理趣”。那天,他在
期刊
最近,南京市江宁区一男子因捕杀野兔被刑拘,引起网友关切。当地警方回应称,该男子狩猎的是草兔,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内,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三有”保护动物。根据《刑法》规定,该男子涉嫌“非法狩猎罪”。根据该男子交代,他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直播用电击工具抓野兔,所以心生好奇试了试。   过去一段时间,大众认知和法律法規“擦枪走火”的例子不少。比如深圳男子出售自养鹦
期刊
近年来,那些大热的IP纷纷中招,被指抄袭。比如悬疑小說家周浩晖起诉电视剧《美人制造》涉嫌抄袭其小说《邪恶催眠师》;金庸诉江南的《此间的少年》严重侵害了他的著作权;12位作家联名起诉《锦绣未央》涉及抄袭;甚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网友扒出抄袭《桃花债》。此前有业内人士发声,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圈的“IP热”,其实是原创能力下降的表现,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原创的尊重度不够高。我倒是觉得,创意短缺是
期刊
从古至今,规则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发生再次警醒我们:时刻遵守规则,安全常伴左右。   错过站的女乘客与司机两人的打斗让一车人错过了一生。当“错过一站”与“错过一生”的荒谬落差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正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才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若规则意识深入人心,何愁公交车不能安全抵达?   说起规则意识,就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