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共和县生态环境恢复研究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青海省共和县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支持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共和县;生态环境
  
  共和盆地是我国荒漠带南部分支的终端,也是黄河上游最严重的沙漠地区,占黄河源头面积区的10.5%[1]
  ,作为三江源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共和县的生态环境恢复对保护“母亲河”和维持三江源地区生态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一、共和县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
  
  (一)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形式
  共和县生态环境整体上呈退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
  1、水资源减少。受干旱气候、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影响,一些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湖泊水位下降。恰卜恰河、沙珠玉河等一些常年河流已成为季节性河流;尕海、达连海等湖泊已干涸;有19处泉眼干涸[2]。青海湖水系原有70余条河、泉、沟水,现仅存40余条,而且水流量比以往减少了60%。1908年至今,青海湖水位垂直下降了12.2米,平均年下降13.6cm,湖水深度由20世纪初的37.5米下降到现在的25.28米[1]
  2、土地沙漠化。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利变化,以及植被和草地资源的退化,荒漠化不断加剧。调查表明:共和县沙漠化面积达126.7万公顷,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91.3%,其中严重沙化土地为10.28万公顷,急剧发展中的沙化土地6.51万公顷,正在发展中的沙化土地
  77.44万公顷,目前正以每年减少1.7万个羊单位牧草地的速度不断沙化[2]
  3、水土流失。共和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加之草原退化和人类活动加剧,致使地表裸露、侵蚀剧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据统计,共和县水土流失面积共有约4042km2,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沙珠玉河及黄河流域
  [3]
  4、草地退化。由于畜均草地面积低,致使放牧过度,草场退化严重,见风就起沙。调查表明:共和县退化草地总面积为45.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7.6%,其中轻度退化26万公顷,中度退化18万公顷,重度退化1.5万公顷。因草场退化,每年损失牧草量8万吨,按60%的利用率计算,其相当于10.5万个羊单位的全年饲草量[2]
  5、鼠害肆虐。据调查,共和县鼠害面积约有20万hm2[4]。严重的鼠害造成表土流失,心土裸露,使草地基本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草地退化。
  另外,自然灾害逐年增多、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植被人为破坏严重、气候变暖、生态治理困难、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等退化表现也非常突出。
  (二)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共和县年均降水量只有250—4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00—2400毫米,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导致气候日趋干旱,跨年度秋、冬、春三季连旱频繁发生,加之冬春大风侵蚀严重,植被稀少,促使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发生。
  2、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林、牧用地分布格局不合理,林地比例极低,牧地面积与载畜量不相协调[2],盲目毁草务农、毁林务农,因干旱又弃耕撂荒,不合理的用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3、超载过牧。1996年,全县天然草场的载畜能力为111.96万个羊单位,平均每只羊需占0.87hm2天然草场,全县实有各类牲畜105.03万(头)只,折合羊单位171.39万个,净超载43.11万个羊单位[4],超载过牧,加速了草场退化。
  4、天然林破坏严重。共和县森林覆盖率仅为1.51%,其中木材林覆盖率为0.03%,灌丛覆盖率为1.48% 
  [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毁坏加之植树造林力度又不够,使得植被覆盖率特别是森林覆盖率低,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缺乏保障,从而导致气候干旱、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加剧。
  
  二、共和县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整社会发展规划
  1、共和县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共和县人口聚集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欠发达,加之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系统脆弱,开发难度十分大。因此,发挥后发优势,建设生态型城镇为主的生态经济区,实现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是共和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的说:
  (1)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超越农牧业发展阶段,以生态型城镇为先导,以城镇化作为发展的主导因素,通过发展城镇经济,集约人口、集约生产、集约社会资源,发挥规模效益,促进地区全面发展。
  (2)建设生态经济区。发展持续的、循环的、集约的生态经济模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优化,构建生态的产业结构,开展生态的经营活动,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2、共和县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共和县社会发展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事业。
  (2)科学规划生产力要素和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合理的地域分工,组织更加有效的经营模式,提高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
  (3)围绕城镇化、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一体化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4)坚持确立“先控制,后开发”的发展方式,开展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活动,建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经济社会。
  (5)以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草地资源为核心,切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建设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历史、文化资源。
  (6)努力发掘、扶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增长点,切实提高人民收入。
  3、共和县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共和县社会发展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产业化。利用共和县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大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第一产业的范畴来发展,切实加强其中心地位作用,使其真正融入社会经济系统。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人口,这是一个实现劳动者“转行增收”的好办法。
  (2)调整产业结构。确立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确立畜牧业资源、中药材资源、农业资源深加工为基础的轻工业和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的战略产业地位,将资源型产品生产转变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构建细作型、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结构。
  (3)构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要从根本上转变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现状,实现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竞争力强的优势资源,如冷凉气候资源、高原动植物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开发要谨慎。资源开发要坚持定位高、创意新、有特色的原则,要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
  (4)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生产—经营—推广全流程的产业化,在生产环节上要求现代化、设施化、机械化、科技化;在经营环节上要求建立规模较大的农庄式、公社式组织或集团;在推广环节上要求市场化、商业化、品牌化;以天然、绿色、无污染等为卖点,以规模农庄经济为主体,实现产业运行各环节的一体化。
  (5)提高人口素质。在努力提高个体素质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提高群体素质上,利用得当的操作和合理的机制,优化组合现有人才,特别是素质高、本领强的科技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家,使规模农庄或公社迅速成长。
  (6)建立监控预警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共和地区监控预警系统,在对社会、经济、生态全面监测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开发方式和适度的开发强度,并对人类行为进行全面监督控制,预测预报系统状态,实时适时的进行调节控制。
  (二)编制和实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要全面分析和掌握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制约因素,编制生态区划,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其中,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类区划的规划:
  1、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区。本区包括环青海湖自然生态保护与旅游区(青海湖周边地区,包括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石乃亥四乡部分地区)与龙羊峡水库库区周边地区。本区的规划要点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基本特点,加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以保护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区域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加强天然草地承载力及其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草原植被区草地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天然退化草地改良、土地沙化的综合治理、鼠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系统工作;进一步发展符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天然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配套技术,以及农牧业综合开发与高效草地生态畜牧业体系;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探讨区域范围内(特别是青海湖流域)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了恢复与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本区内要全面实施禁牧封育。
  2、宜农业区。本区主要分布在沙珠玉河与恰卜恰河流域,包括恰卜恰、切吉、东巴、铁盖、沙珠玉、龙羊峡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本区的规划要点是:依据热量、水分、地形的不同,在不同海拔地区发展不同的适宜种植作物;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中低产田特别是缺水型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挖掘增产潜力;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垦宜农荒地;坚持农牧兼顾、农牧结合的原则,妥善解决宜农地与宜牧地的矛盾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农业区防治风沙工作。
  3、宜牧业区。本区主要分布在东马乡、英德尔乡、切吉乡、黑马河乡、恰卜恰镇等地,基本上都处于青海湖盆地与共和盆地范围内。本区的规划要点是:大力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优势项目产业化;开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配套综合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治理、鼠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技术成果的集成推广;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积极改善水利条件,大力开展草原建设;坚持把发展草产业作为牧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退耕还草的有利条件,大力搞好人工草场建设;继续进行畜种改良的工作,调整畜群结构,积极探索珍稀野生动物的驯化和人工饲养;以草定畜,适当控制载畜量,加速畜群周转,提高商品生产畜;严格控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注意周边还林还草区的建设。
  4、荒漠化防治区。本区主要分布在除两个种羊场、英德尔乡、倒淌河镇、恰卜恰镇、铁盖乡外的其他各地。本区的规划要点是:以生物措施为主,辅助以必要的非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综合治理荒漠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挖掘荒漠固沙植物的潜在经济价值与开发利用前景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种草和种树的积极性;合理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积极推广适宜于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旱作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水资源节约型的特色产业;保护沙生植被,组织实施沙生植物产业化,发展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体系,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度;治理改良盐渍化土壤,提高现有农田的实际生产能力;建立人工绿洲生态区安置牧民;建设荒漠自然保护区,涵养盆地周边山区水源。
  5、重点还林还草区。本区分布范围较广,几乎分布于共和县各镇级行政区,只有龙羊峡镇有零星几片。本区的规划要点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草地资源的保护,实施农牧基础设施建设和植树种草;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全面实施,加强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退耕还林(草)关键技术与重大问题的系统研究;造林种草,绿化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护沟林、水保薪炭林和水保放牧林,建设一批治沟骨干工程;已经进行退耕还林(草)地区,主要是保护现有森林植被,搞好林地更新和幼林抚育,提高成活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林木;在原始次生林的周围地区和各大林场边缘地带,进行封育,严禁滥垦滥伐,搞好管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种措施,实现治沙化。
  (三)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要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各司其职,精心组织好规划的实施,计划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和工程管理,其他有关部门要予以积极支持;对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政府要大力给予表彰。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要广泛深入的宣传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要建立健全以若干生态环境相关法律为基础、各种行政法规相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特别是经济建设开发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活动。
  3、 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要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科技知识;要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要鼓励各类科技研究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并对研究开发成果予以保护;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推广规范化的技术规程;要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要加强省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4、继续深化“四荒”承包改革,稳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治理和合理开发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对“四荒”的治理开发进行合理规划,把治理“四荒”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保障投资治理开发者的合法利益;要允许打破行政界限,允许不同经济成份主体购买“四荒”使用权,允许购买使用权的经济主体按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形式经营“四荒”土地,允许“四荒”使用权一定50年或更长的时间不变,允许治理开发成果的继承转让;对“四荒”承包治理项目要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优惠条件。
  5、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做出长期安排;要加强已建立的基金的使用管理;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要广泛发动群众,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6、各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制定出贴近实际并能提高群众收入的政策;要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积极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许建业.浅谈对共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2002,(1):20.
  [2]汪发友.共和县生态恶化的原因及恢复意见[J].青海农技推广,2003,(1):21—22.
  [3]张海红.青海省共和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科技,1999,6(1):31—32.
  [4]周毛措,赵德.共和县草地资源现状及利用途径探讨[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5):37.
其他文献
税源监控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是将潜在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收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强化税源监控是当前税务机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当前税源监控的现状     (一)工作重心错位。“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一直是考核基层税务机关的硬指标、铁任务,只要任务完成,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但是,在税收制度和当地经济税源既定的情况下,以硬性收入任务来考核税收工作是不科学的。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税源基础与所分配税收任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现代心理学关于性格方面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王震的性格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从中洞悉其伟大的心灵。  关键词:王震;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王震之所以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代开国元勋,谱写辉煌而传奇的一生,与其独具魅力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笔者拟以此为窗口,探究王震同志性格的独特魅力。    一、直言不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统计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19家水泥公司财务指标,通过相关性假设检验研究了公司财务指标与公司的股票价格的相关程度,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即股票价格与股东权益正相关,其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股东权益;股票价格;假设;实证分析     一、引言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期刊
摘 要: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对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由与之无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社会组织或者法律监督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按法定程序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司法体制,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引发行政公益诉讼的关键,起诉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决定着诉讼是否得以进行。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现行法律相关规定的理论根基,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而从理论
期刊
摘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消费纠纷解决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救济程序比实体制度更为重要,完善消费纠纷解决制度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所在。应对我国解决消费纠纷的仲裁途径和诉讼途径加以改革和完善,建立适合消费纠纷的仲裁和诉讼制度。  关键词:消费纠纷;仲裁;诉讼;完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相继制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金融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作为金融市场中三大支柱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和有效的对接,实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实现我国经济全面而快速的起飞,成为任重而道远的课题。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重大意义,然后从目前我国保险和资本市场对接的情况分析对接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提出如何通过资金对接、
期刊
摘 要:论文对照《金瓶梅》、《醒世姻缘传》两书和当今方言中表示“回家”的几个词语的使用情况,从中探讨了局部地区方言词汇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回家;发展变化;筛选    家,《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汉语大字典》:“①住所。《说文·宀部》:‘家,居也。’《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诗·大雅·綿》:‘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毛傳:‘室内曰家。’”《古代汉语词典》(P
期刊
摘 要:会计环境的变化已使如何改进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财务报告进行信息分析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种种缺陷,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推行我国财务报告改革提出理论上的改进和具体的改革建议。在当前知识经济大潮下,行业的竞争与风险的加剧、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需求不断改变,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建立满足信息使
期刊
摘 要:在立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并且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成本效益的因素分析法为立法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多方面的维度。对立法成本效益的计量过于精确的追求是无益的,因为对于存在于立法中的众多变量我们很难拿捏,我们只能遵循从各个因素的不同维度进行先分后总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成本效益;因素分析     “效益”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主题,其基本含义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
期刊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直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已成为规范企业行为,合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笔者就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