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王家新窑宋墓相关问题初探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水市耤口乡放牛沟王家新窑发现的宋代仿木构建筑雕砖彩绘墓,建筑风格颇具宗教色彩,楼阁雕梁画栋,屋檐啄空高耸。该墓处于丝路枢纽之地,墓主亦为禅僧信仰者。虽表现墓主人去楼空,但侍者及散乐伴奏仍有序进行。
  [关键词]雕砖彩绘墓;须弥座;穹隆顶;开芳晏;散乐俑
  [中图分类号]878.8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14-05
  
  1990年,在天水市耤口乡王家新窑发现了宋代仿木构建筑雕砖彩绘墓(以下简称“窑墓”),①出土有该墓棺床池、莲花须弥座、二层楼阁回廊式穹隆顶墓室。它由开芳晏、散乐俑、侍女擎华盖俑、壶、盏、仙箓簿等组成。为探究墓葬所包含的内容,现以南壁、北壁、东壁、西壁次序展开论述。(图1、图2、图3、图4、图5)
  
  一、莲花
  
  窑墓的须弥座除墓门洞口外,一周雕刻覆、仰莲。莲花是佛教净土的象征,许多佛教建筑、艺术品、石窟等都以莲花为主要表现题材。历代文人盛赞莲花,往往以莲花自喻。唐代诗人陆长源曾有“芙蓉出水中,菡萏露中花”的诗句;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花喻为君子,将之视为圣洁的象征。莫高窟北周290窟壁画描绘了太子出生行走七步,步步生莲,举手言道:“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至于用莲花装饰的建筑、器具则更不胜枚举。释迦牟尼认为众生要摆脱生、老、病、死等现世痛苦,只有从莲花中才能获得解脱再生,从莲花中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两件文书中,有“莲宫”、“莲府”、“莲城”的说法。莲花还是敦煌隋唐图案中的主题纹样。
  在佛教建筑中,通常以莲花装饰的部位有藻井、佛龛楣饰。花型有蓓蕾、初绽、盛开、俯、仰、背、向,多有变化。莲花窟龛楣,以莫高窟404窟为代表。它以莲花童子为主要纹饰,忍冬做荷叶,且每朵莲花上都有一伎乐童子。
  
  二、棺床池
  
  窑墓棺床池呈长方形,东西长150厘米,南北宽98~110厘米,深12厘米。内出纪年砖、瓷注壶、碗、灰陶罐、铜钱等。棺床池四周用小青砖铺散水渠,内未见棺木痕迹和人体遗骸。棺床池与须弥座紧密相接,彼此照应。《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一卷图版说明96条第249窟南壁中央说法图云:“下部有宝池莲花,可看作是净土变的雏形。”莲座位于碧波宝池中,池中莲花盛开,水鸟戏水,六个化生菩萨由鲜花供养。这无疑是表现西方极乐世界,主尊当然是阿弥陀佛。佛光上部画华盖,华盖两侧树荫间画琵琶、古琴、箜篌,悬空自鸣。②
  据莫高窟220窟,西方净土变创意画面中一绿波浩淼的七宝池,环饰雕栏,池中谷色莲花盛开,一一莲花均为宝座,都坐在莲花座上。阿弥陀佛居中……《阿弥陀经》中说,佛和菩萨欲浴时,即各自跳入七宝池中,“意欲令人没足,水即没足……”浴已各自回到莲花坐。敦煌变文中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思衣锦绣千重现,思食珍馐百味香”,而且是“甘馔食是恒自至,天衣去处逐身回”。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怎不诱人?但要进入这个世界,并非易事,画面上大小不同的菩萨和各种各样的化生童子,都表明了他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不同经历,大菩萨根已足,自莲花中生,很快见佛。未开敷莲花中合掌的童子就不这样了,他们的善根不足,在莲花中还要呆若干小劫或大劫,莲花才开,才能进入极乐世界。③
  
  三、须弥座
  
  窑墓雕砖彩绘楼阁是以须弥座四周并有方壶门莲花为基座的。据说此座是释迦牟尼的宝座。所见云冈9、10双窟,中心标志是大象驮的须弥座柱,现今观察到的形象:地层的大象高3米,滚圆丰腴的后臀部雕刻鱼鳞形背坡及“爪”形垂铃;大象背上的立柱,地层有胡跪供养天、龙身缠绕山腰、山中的各种动物;山顶上还雕刻了帝释天所居的瓦顶出檐式宫殿。④
  
  四、人物肖像
  
  东壁上下层各有一屏式牌。上层“圭”形红牌框,发掘简报初定为“人物肖像或仙箓簿之属”。图像仅残存左侧边缘部分。据所在方位推测,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东”自从“木”,日在其中,甲骨文“木”与“桑”通,古时有日出东方之说。东方,按五行属木,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宿为苍龙。“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仁”乃天地大德,“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具体到泰山,泰山就成了“天地大德”、“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五岳之首的泰山与方位崇拜息息相关。《岱史•形胜考》引《诗》注云:“东方主天地生气,以方位别于五岳,是为天之东柱。”《文献通考》也指出:“岱庙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处,为众先所宗主也。”
  《礼记•乡饮酒仪》也认为泰山五岳独尊,东岳某神以“大帝”称之,地位显赫。历代帝王或巡守、或封禅、或神祭、或褒封,奠定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中的崇高地位,因而“被供为神灵界的王者”。⑥
  
  五、侍女擎华盖俑
  
  原简报称“盒”,不确。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对长沙城南子弹库楚墓再次发掘清理,发现一椁一棺,尸骨完整。残留重要文物中,有帛画一幅。帛画中画一男子,侧身向左而立,危冠长袍,手拥长剑,立于龙舟上。龙尾企立一鹤,龙首直下,水中有鲍鱼一匹,画上端有华盖。整幅帛画的内容应为乘龙升天的形象,反映了战国盛行的神仙思想。⑦《汉书•王莽传》:“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黄帝所作也。”章炳麟《訄书•定礼俗》:“今秋东精明之画,不暴露人,然尚虚张华盖,以覆步辇,语有所谓无鱼而作罟者邪。”唐代杨炯《遂州长江具(县)孔子庙堂碑》:“清田戒露,望华盖而长鸣;绿地生风,下仙阁而直辔。”《宋史•天文志二》:“华盖七星,杠九星如盖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坐也,在紫微宫临勾陈之上。”⑧敦煌莫高窟第290窟北朝壁画插图五:49画中,骑马太子与跪礼教书师对话的场面,太子上有方形伞盖张撑(包括8、45、49、58、59、64、68、69、71、79、80)。圆形华盖上顶较平缓,中部下折,犹如倒置盆状,外围饰“W”,此华盖多出现在重檐四阿式建筑前,骑马太子出行的华盖行列中(包括61);莫高窟第290窟:11、12(图5),蘑菇形华盖下,是王者跪拜太子图(图5)。华盖在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所见甚多。如推测不谬的话,藻井也可能属华盖之一种,不过它已是面积较大的窟龛装饰。砖雕南宋《灯戏图》中绘社火舞队,一女子为另一女子“双手擎‘罗伞’实为‘华盖’”。⑨
  到北朝晚期藻井变为了华盖。华盖是“天子和王公大臣的‘伞’”。佛教传入我国后,掺进了“设华盖以祀佛图老子”,华盖在汉代已经出现,莫高窟285窟中,藻井就是一顶汉式华盖。⑩
  
  六、开芳宴
  
  宋代前后的墓葬中多有此类图像。在河南、山西的宋代雕砖或壁画墓中多有发现。宴乐互礼,取悦于人更敬神灵。《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最早指以器皿盛两串玉献祭神灵,再则指一切祭祀神灵之事,后来泛指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等。礼制对不同等级的贵族在礼典仪式中所用乐器类型、数量、形制等都有规定,对祭礼、相见礼也有规定,否则就是“非礼”。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M179宋代仿木构砖室墓,西壁桌上莲花注子,浮雕家具在东西壁上“开芳宴”与白沙宋墓同;洛阳耐火材料厂M13“开芳宴”为虚位桌椅,M15平面呈八角形;河南洛宁县东宋乡大宋村北坡出一具北 宋政和七年(1117)乐重进画像石棺,年迈的父母对坐在屋檐下长方形桌子两侧,桌子放台盏,左上角榜题“老莱子”图像,坐姿也是按白沙宋墓开芳宴形式安排的。敦煌遗书S.0295V,现藏英国国家图书馆。该卷正面书写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背面即S.0295V白描稿部分(附图)。该画右侧为一宴乐场面,画一帐篷,“人”字坡顶,内设宴,中间一长桌堆放各种水果等食物;男女客人分坐两边,三男两女……在画面左侧部分,一方毯上从左至右二女二男均站立……本文脚注原称“壁画粉本”,现以“壁画底稿”称谓。由于此稿系晚唐作品,推测为开芳宴宴乐雕塑和壁画的源头之一。
  
  七、散乐俑组
  
  墓室北壁上层明堂自西至东为击鼓俑、击磬俑、吹笙俑、拍板俑。与此相似的画面,在河南安阳天禧镇宋墓、温县宋墓、禹县白沙宋墓的壁画和雕石中均有发现。在敦煌壁画反映的唐代音乐中,羯鼓数量甚多。一般置于乐队前列,或居于高处,有控制全局、统领乐队节奏的意义。此鼓有两种形态:一为直胴状,一为直胴而又有绳索牵连,均横置于小木床上。或手拍,或杖击,只参加合奏。唐南卓《羯鼓录》:“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如漆桶,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焦杀鸣烈,又宜促曲急破,作战杖连碎之声。又宜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特异众生。”书中所记羯鼓的形制和前蜀王建墓浮雕上的实物可以互相印证。对照文献的记述来分析,可知上图羯鼓侧视形象。编磬亦称方响。《周礼•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郑玄云:“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为之堵,钟一堵,磬一堵为之肆。”磬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大型乐队中,多用于宫廷,民间少用。河南洛宁乐重进画像石棺,刻画有22幅孝子图及墓主乐重进夫妇观赏散乐图。有一筚篥、一箫、二细腰鼓伴奏,一人表演,是北宋民间小型散乐队。另1983年,陇西县城113厂建楼中发现的宋墓,包括宴饮奏乐画像砖四块。灰色青砖,减地雕刻人物、乐器等。第四砖为五人奏乐图:帷幔下有乐伎五人面长案而操持。案上置编磬一架,上悬音板16枚,分列两行,历历可数。一人双手分持小锤,立于案旁作轮击状,其旁一人吹横笛。其身后三人,一人弹竖箜篌,一人吹笙,另一人执击拍扳。据敦煌盛唐172窟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中部极乐世界、佛国的世界是以皇帝宫殿生活为蓝本画起的。由于画师各骋奇思,虚构了许多形式不同的“观经变相”。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布满了宫殿楼阁、平台栏楯,正中坐着无量寿佛。佛像前台有舞乐18人,演奏着箜篌、琵琶、筝、笛、拍板、方响、腰鼓、手鼓、海螺等,前台有五个频伽乌奏乐歌舞,又有二白鹤引颈长鸣。
  
  八、铜镜
  
  新窑宋墓铜镜外区呈二周锯齿纹夹二周水波纹,内区以五只凤鸟展翅奋飞,有五乳钉。这种铜镜与东汉至魏晋之际所出的“尚方作七乳仙人禽兽纹铜镜”、“杜氏作龙虎纹铜镜” 、“三羊作虎纹铜镜” 、“七乳雁纹铜镜” 、“五乳龙纹铜镜” 、“神人车马画像铜镜” 、“汉伍子胥画像铜镜” 等铜镜十分相似,参照它们的器形、纹饰,对于新窑宋墓的研究很有裨益。已发现的两幅战国帛画皆出在长沙楚墓,一幅为“人物龙凤”,另一幅是“人物御龙”。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和甘肃武威东汉墓的帛画为长方形,绘画内容主要是墓主人的生活以及幻想升天和日月神。
  新窑宋代雕砖彩绘墓与我国佛教艺术重要宝库麦积山、仙人崖等石窟一样,四周山峦迭翠,松竹溪水相映,自古即为“秦地林泉之冠”。与这座墓地相邻的天水市南、北二山,有南郭寺、玉泉观等佛、道教圣地。墓地处于历史文化底蕴颇深的名城西北约30公里处。墓葬选择方塔、帐的模式,基座选用莲花须弥座形式,两层楼阁环绕贯通,东壁采用歇山顶,莲花使用多而不杂。如底层壶门上下用双覆、仰莲蓓蕾花。华拱头作昂形,现知最早的实例是太原圣母殿,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以后所用渐多。此墓也用这一作法,但比圣母殿早10年。
  新窑宋墓殿柱、拱眼壁、桌上注壶、托盏都用莲花作图案。该墓的台基、勾栏在莫高窟盛唐148窟、中唐158窟及宋代437、444窟中都有同类。纵观该墓铜镜凤鸟,亦具有引魂升天的作用,若把棺床池视为莲池,则整座墓犹如建在莲花世界中。这种极乐世界,是墓主人向往之地。
  萧默在《敦煌建筑研究》一书中指出,建筑是人类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一项巨大的精神财富。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种旋律和节奏的起伏疾徐,正是建筑和音乐的共同特征。以此伸论,新窑宋墓不啻是建筑奇葩,它熔音乐、宗教、艺术于一炉,并臻精恰。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当代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则把它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经漫长的孕育后,伴随着迎神赛社的铜鼓与瓦舍勾栏的竞争,中国戏曲也最终形成。魏晋伎艺杂耍走进寺庙前,唐代“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在荐福”。但治戏史者多认为戏曲形成于宋代。有关北宋农村赛社的史料,以晋中南部三通记载神庙内创建“舞亭”、“舞楼”的牌刻最为著名,其时间分别为天禧四年(1020)、元丰三年(1080)、建中靖国元年(1101)。由前述可知,“舞亭”、“舞楼”类建筑是祠庙内部建筑中的新成员,位置与功能略同于后来的献殿,主要是为祭祀神灵之需要而创立。类似乐舞表现的有禹县白沙、山西平定姜家沟宋代壁画墓。这些乐舞场面宏大,一般乐队10人左右。至于形式,有的认为是散曲,有的认为是大曲。新窑宋墓的主旨是敬佛、礼佛,并把道家思想作为点缀。佛教也称“像佛”,即注重形象艺术的宗教。中国佛教信仰者相信造像拜佛最能得福。“昔佛在世时,跋耆国王名优阗亲至佛所,头面,礼合掌白佛言:世尊,佛若天后,其有众生,作佛形像当得和福?佛若王曰:若当有人,作佛形像,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之所生,不随恶道。天上人中,爱福快乐” 。佛教徒造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教事沉醉于虚幻的幸福之中,还在于使人信佛。欲使人人信佛,仅凭说佛经不够,必须通过雕塑和绘画佛像,才能“美其华藻,玩其炳蔚,先悦其耳目,渐率以义方” 。
  北宋时期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当时特别重视修禅。僧人习禅是一种思想修法,要进行禅思,需要有安静的环境。《作禅三味经》卷上云:“闲静修寂志,结伽坐林间。”《禅秘要经法》卷中云:“出定之时,应出静处,若在冢间,若在树下,若阿练若处。”同书卷下亦云:“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四部众弟子,若修禅定,求解脱者……当于静处,若冢间,若树下,若阿练若处 ,修行甚深,诸贤圣道。”就目前所知我国北方许多著名的石窟群,如敦煌、麦积山、炳灵寺等处,保存下来的早期重要洞窟,多属北魏时期。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宋代佛教的重禅和盛行凿窟之间,应当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注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天水市王家新窑宋代雕砖墓》,《考古》,2002年第11期。
  贺世哲:《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敦煌研究》,1994年第2期,第67页。
  段文杰、李其琼:《图版说明•西方净土变》,《敦煌研究》(试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王恒:《云冈双窟研究》,《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
  萧默:《敦煌建筑》,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164页、第168页。
  福井康顺等兼修:《道教》第一卷。
  湖南省博物馆:《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文物》,1973年第7期。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廖奔、杨建民:《河南洛宁上村宋金社火杂剧砖雕叙考》,《文物》,1989年第2期。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李献奇、王丽铃:《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画像石棺》,《文物》,1983年第5期。
  沙武田:《S.O259V〈弥勒下生经变稿〉——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二》,《敦煌研究》,1999年第2期。
  赵平安:《甲骨文“”即“曷”字说——兼谈羯的族源》,《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郑汝中:《敦煌壁画乐器分类考略》,《敦煌研究》,1988年第4期,第18页。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大象出版社1998年版。
  史苇湘等:《图版说明•观无量寿经变》,《敦煌研究》(试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周世荣:《铜镜图案——湖南出土的历代铜镜》,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张安治:《西汉帛画的艺术成就》,《文物》,1973年第9期。
  熊传新:《对照新旧摩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江汉论坛》,1981年第1期。
  萧默:《敦煌莫高窟的两座宋塔》,《敦煌研究》(创刊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耿升译:《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52页、第154页。
  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花经•方便品》。
  《弘明集》卷1《正诬论》。
  刘慧达:《北魏石窟与禅》,《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旅游业涵盖了行、住、游、食、购、娱六大要素以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和部门。目前,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数字化管理以及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提高国际竞争实力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  [关键词]旅游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
目的探讨以针灸理疗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共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进行低频脉冲电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总结1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处理和术后结果。结果全切6
8月2日,甘肃省旅游局与甘肃省政府驻新疆办事处联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多彩甘肃任您游”旅游推介会,这是甘肃省首次在新疆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也是乌鲁木齐市自“7·5”
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多以及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金融理财产品受到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追捧,发行及销售日益火爆。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销售积累起来了巨大的资金池
电力建设融资方式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之外,还有电力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BOT融资、电力企业上市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在这些融资方式中,电力资产证券化、BOT融资和
1临床资料吴某,男性,54岁,汉族,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人。主因头晕、右侧面部麻木伴同侧耳鸣并视物双影4d,于2008-06—21来我院就诊。发病后时有恶心、呕吐,头晕呈旋转性,无头痛及意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而且近年来患病人数正逐年上升[1-2]。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由于内科治疗的作用不显著,所以
[摘要]欧阳修诗歌中有许多对民俗现象的描写,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特点很强的风习俗信,给他的作品增添了许多风采与蕴涵。作为诗家的欧阳修,他的民俗描写很显然并非简单地“观风”或“采风”,而往往与其创作之“思”密切联系着。也就是说,很多民俗事象是随着他的诗歌创作“感兴”而被带入作品的,这种“带入”自然渗透着诗家的主观意绪。本文即从诗人主观内涵与所写民俗现象之关系的角度进行梳理,以求教于诗学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大面积脑梗死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外科重症疾病,患者发病较为突然,主要是因外力撞击头部导致的头部损伤、颅骨骨折以及脑损伤,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且不稳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