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两极化驱动企业转型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肯锡关于中国城市的消费实力20年内将增长5倍的调研报告、2007年初始中国股票热被全球关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及调整产业结构在“两会”期间被着力提出……一系列热点在“蝴蝶的翅膀”扇动下发生着连锁效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到“中国消费”的课题被广泛关注。“消费升级”——继“产业升级”、“强占需求”之后,成了又一个营销关键词。
  那么,“消费升级”的内核是什么?形态、方式是什么?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
  看企业掌舵者、统帅、学者、旁观者如何将这个话题逼近营销真实。
  当企业站在营销前沿引领一种消费趋向,我们无法拒绝这种以企业立场为出发点的传播。我们甚至说这是一种榜样。我们同样不会拒绝您——作为企业掌舵人的观点阐释与理念传播。欢迎更多的企业舵手、学者、新锐加盟本栏目。
  主持人:张 环
  E-mail:zhangcmmo@163.com
  
  最近图书市场上有几本书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一本叫做《顾客要买什么》(美迈克尔·西尔弗斯坦 约翰·巴特曼),讲的是现在美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趋优消费”,一种是“趋低消费”。所谓“趋优消费”,就是消费者购买品质好、功能稳定、物有所值、用料、工业设计、品牌各方面都非常好的优质高端产品;而“趋低消费”是指那些中产阶层消费行为:他们往往会干脆买一个非常低廉的产品,只问价格,不问品牌。结果就呈现出这样一种消费行为:购物的时候要么就到著名品牌店里面去买一个最著名的高价优质商品,要么就跑到沃尔玛去买一个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产品。不是吗?想想我们自己买衣服的方式吧——要么到高档商场买一套一万元的品牌服装,要么干脆到街头去买一些很廉价质量还可以的衣服。
  另一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著的《M型社会》,他说现在社会是两头大中间小,即中产阶级在逐渐地消失,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社会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叫“纺锤形”,就是中间消费量很大,低层和高层的消费量很少;现在应该是“哑铃形”,他称之为“M”型社会。
  以上两本书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消费形态有趋同认识和研究结论。
  


  还有一本书是前期流行的《金字塔底层的财富》(美普拉哈拉德),该书瞄准低端消费层次深入研究。所谓“关注穷人,挖掘穷人堆里的商机”。这是一个消费规模非常庞大的、居于消费底层或者说基层的市场。
  透过这些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洞察到一个迹象: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变化和升级。
  升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其三是消费者收入结构的变化,其四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一个以提供产品/服务为主的公司或组织,对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应该高度重视。
  目前,彩电行业正面临着这么一种变化,在金字塔底有着很大的低端消费市场,像CRT电视、液晶的低价机等消费规模非常大,同时我们也看到高端产品的热卖,比如说出现了8万元一台的电视机,像手机也出现了20万元一台的,手表出现了二三十万元一块的,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大,反而是中间这一块,显得高不起来、低不下去,原来我们认为比较好的中间产品如今正面临尴尬局面。这种现象使得我们惯有的认识受到极大挑战。很显然,中间市场的规模在萎缩,两头市场规模在扩大。
  这应该是一种消费升级的表现,它对企业的转型提出一种思考的方向。我们注意到一些案例,比如说SONY,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它的品牌定位是中端消费品,最近几年,SONY的中间价位段定位使得产品与企业陷入困境。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日本企业——丰田公司则成功实现了转型。丰田公司在日本开始是做低端产品的,如花冠、佳美等牌子的汽车,就是先做金字塔的底层,后来它推出了凌志,走向了高端。现在,它的产品居于消费的两端,这既能够低下来,也能够高上去,从而使得丰田公司所向披靡。
  现在,我们也看到美国的通用公司,其大量的产品集中在中间价位段,它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聚焦到中国大陆市场,手机行业也是这种状况,为什么在中国大陆的NOKIA和MOTO做得这么好?两者加起来占有中国市场40%以上的份额,它们同样是在两端做得好。他们都有三四百元一台的手机,品质稳定,价格又便宜;也都有五六千元的手机。相反,我们的本土品牌却大量地定位在中间段,市场压力巨大。去市场上看看吧,那些在中间价位上的都是我们国产品牌。
  由此看,洞察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模式)的变化是多么的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组织架构和产品规划调整,也会影响企业的转型。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我们特别关注!
  “企业唯一的目标就是创造顾客” (德鲁克),面向未来的投资必须以顾客(消费者)为中心,企业必须在这个认识基础上,不断理顺企业的流程和组织架构,才能在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因此,与顾客(消费者)打交道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和创新,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但是,如何去把握和研究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变化,如何把握消费者现实与潜在的需求,这需要工具,需要有一些方式方法。对于现实的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社会调研和分析研究的方法;而对于潜在的需求,恐怕还需要有一种长期关注消费者行为和心态变化的习惯,这需要一些感悟力和洞察力。
  无论如何,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以顾客或消费者为中心调整方向总没有错。消费在升级,企业也得升级。
其他文献
按理说大卖场自家做预算,跟供应商没啥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零供合作中,供应商完全可以抓住大卖场年度预算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计划能力,抢占到更多的商机。  又是一个岁末年初,各大卖场也随之进入预算编列的紧张工作中。预算是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目标,同时也是做好经营活动的第一步,通常包含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收费、全年促销安排等项目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盘点和大展望,没有预算就好比行路人没有方向,失去
期刊
事件    百思买中国首店开业  对中国市场垂涎了3年的全球家电连锁老大百思买于2006年12月26日在上海揭开了中国首店面纱。这家设在上海高档购物区徐家汇的商店毗邻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场,同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分店相隔几个街区。2006年早些时候,百思买出资1,8亿美元收购了在二线及三线城市根基深厚的江苏五星电器的多数股权。百思买相关人士表示,在进入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后,发展重心将聚焦于中国一线城市。  
期刊
业务员终于通过努力被提拔为销售经理,但业务员是自己干出业绩,而销售经理是指导别人干出业绩。销售经理需要完成从业务员到管理者的转变才能够生存。    职责定律    定律一:销售经理的职责是让业务员“被迫勤奋”。  在普通企业,勤奋是一种值得赞美的品德;在优秀企业,勤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优秀企业的业务员最初是“被迫勤奋”,后来却是习惯性勤奋。  大多数业务员只是普通人,早晨想多睡一会儿懒觉,中午
期刊
太多的中国企业有这样的梦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行业龙头。然而在中国,多数产业巨头却遭遇了成长的天花板:缺乏“增量”空间,又无法通过“消灭”对手占有更多“存量”。  如果说战略是一种选择,处于天花板的企业战略不是“从容选择”,而是“被迫选择”,其痛苦可想而知。  虽然中国产业巨头努力突破天花板以实现销售增长,但是,突破产业规模的天花板并不能改变命运。要彻底改变企业的命运,必须有结构和路径的彻底改变。
期刊
卖场年度合同,对很多供应商来说仍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年关”。签不好这纸合同,你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掉了比赛。  一年一度的卖场合同谈判又要开始了,对于很多供应商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噩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年关。尽管,有很多供应商经历了多次的年度谈判,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的谈判技巧,对零售商的研究也在深入。可是,很多供应商还是无法驾驭整个谈判过程,时常是被零售商牵着鼻子走。  在每次年度合同谈判中,零售商实际
期刊
行为改变才是企业内训最重要的目的,止于理解层面的培训无法应对变幻莫测的现实实践。谈判培训必须直指行为,用行为训练行为,用行为指导行为。    一位学员的学以致用    离2008年只剩一年,朋友下决心在新奥运之前把自己锻炼得不给新北京丢人,于是在周边找健身房。货比三家之后,回来在网上宣布,有一家各方面都还不错,只是,没有掏钱。为什么没马上就买呢?  “销售小姐将一个价目表给我看,上面有各种报价,说
期刊
推荐是有风险的,“甲之良药,乙之砒霜”,如果还要推荐一本需“攻读”的书,一定是因为此书价值非凡。  要成为卓越的咨询顾问,不仅需要严格清晰的逻辑思维,也需要卓越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而书面表达能力中又有文字表达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有时候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比如波士顿象限图深刻阐述了产品的市场份额与市场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平,人平我走),也正是这个象
期刊
一个销售经理的业绩是否出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决定在管理中究竟衡量什么。  彼得·德鲁克认为,对19世纪的医学影响最大的既不是麻醉药,也不是消炎药,而是体温计。体温计的出现,使得母亲能够为孩子量体温,也使得人们能够判断自己是否生病——它创造了现代医学。  衡量,在管理中同样重要。决定一个销售经理的业绩是否出色可能有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决定在管理中究竟衡量什么。    强调执行,只是在浪
期刊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企业的经理人,也常会有人就其工作或者职业发展询问我们的看法,比如“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个时候,我们常常反问:“你给自己定的方向是什么?”然而,很多人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有两个我们身边的故事,也许能有一点启发。  有一个朋友,是一位断断续续有六七年炒股经历的业余股民,和大多数人一样,工作之外希望在股市找到一条生财之路。在经过了头几年的随波逐流之后,他把自己买卖
期刊
文化产业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  2007年6月5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深入考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不是企业,就无法与市场接轨。推动文化创新,不创造一种与市场接轨的体制,就成不了气候。”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文化企业特别是出版发行企业的上市步伐。  7日下午,李长春同志等领导一行来到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深入调研
期刊